领读12 | 徐小平:没背过《离骚》的音乐家,不是好投资人

作者:孟静 2016-11-04 12:50

 

孟静/文

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江苏泰兴的一个三万人口的小镇,有个家住三井北巷的小镇青年,在那个文化落后、知识匮乏的年代,爱好读书、写作,怀揣文学梦。南方小镇湿哒哒的青石板桥、墙角苔藓、墙上缝隙里钻出的小花、读书少年,共同构成了一张那个年代的老照片。

在他少年时期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读物,是用父亲订阅的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换回来的旧书。家前面有一个卖萝卜干的酱园店,店老板用收来的旧书包萝卜干,他拿家里读过的旧报纸换来这些旧书看。就是在这些旧书里,他读到了当时同龄的小孩读不到的各种文学著作、教科书。机缘巧合看到一本书,读地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之后知道是鲁迅的小说合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一篇文章《孤独者》,“耳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打开了这个小镇青年内心的情感世界。

恢复高考后,1978年,他22岁,离开江苏泰兴,到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学音乐,毕业后包分配工作到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32岁出国,1995年从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硕士毕业的他,找不到工作,处在人生的迷茫期,最终还是决定回国创业,“那个时候我40岁,我有了家庭责任,我得让我的老婆、孩子衣食无忧。”50岁再度起航。

故事里的小镇青年,就是本期“领读中国”的嘉宾——徐小平,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

徐小平并非中国最早的投资人,也未必是中国最有钱的投资人,但无疑是国内最活跃、高调的投资人,时发惊人之论,奇招迭出。从小镇文艺青年一路走来,徐小平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又有着怎样的精神历程,方造就了如今独树一帜的投资大佬徐小平?

采访内容

经观书评:聊聊您读书。

徐小平:中小学时代,我酷爱古典文学,《诗经》、《离骚》、《楚辞》等诗词歌赋。我读过很多汉赋,所以我写的文字有很多排比句、对仗,这很有意思,我非常喜欢。


     经观书评:对你之后学音乐可能也有帮助。
  
     徐小平:这对我考上音乐学院有帮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它给了我写文章、包括平时讲话的底气,出口成章。不过,现在老了,语言不那么华丽了。当年,大家都说喜欢听我说话,原因在于,我会说、能说,而且我言之有物,因为我读的东西很多。我是真的背过《离骚》、唐诗三百首,许多长篇诗词我都能背。比如,《琵琶行》、《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城里多丽人”。

在音乐学院,除了读音乐方面的书,还读西方文学。给我印象最深的诗人是泰戈尔,我能坐火车连续24小时一直读泰戈尔的诗集。现在想起来依然如痴如醉。这些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对一个人而言,就好比汽车的底盘和动力系统。

这期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哲学,比如《梦的解析》。还有一套《世界史》——我记得是中央民族大学编译出版,它说每一个石头都述说着人类的故事,每一个石头都有早期鲜明的喜怒哀乐。这种史诗般的东西,我印象很深刻。 

到北大后,接触到当代各种思潮,这些思潮其实是解读社会、解读人类、解读人性的。我在音乐学院也接触到弗洛伊德、萨特,但一直没有真的感动到我。后来我接触到法兰克福学派,比起马克思主义,这让我更震撼。我记得西方有一个论断,一个老板的秘书,能开凯迪拉克、住自己的公寓、喝咖啡、吃汉堡、喝可乐,跟老板的女儿一模一样,阶级差别在哪里?这个理论说,这是单面的人,人发展不够全面,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人的发展全面”是什么意思,但就在那里(北大)接触到了新的思潮,在半懂不懂之间知道了人生还有另外一种解读,社会还有另外一种方向。

在北大也是继续疯狂读书、疯狂学习,听很多课,钱理群的现代文学课、谢冕的当代诗歌课、严家炎的现代文学课。这些给我带来强大的震撼,我觉得是一个人的信念。后来我才知道,哈佛、耶鲁的精英教育其实就是人文教育,教思考、写作、提问,在学生获得了批判性思维、批判力之后,去学医学或者其他你想学的技术。哈佛的学生,最厉害的就是学医、学法律、学管理。所以我在出国前已经获得了比较完整的人文教育,它跟我的音乐专业没什么关系,但它给我更多的对社会、人性的理解和表达,英文不叫社会科学,而是人文科学。

然后我出国了,我读到了一本大书——“美国”。这是我最引以自豪的。我开始读《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我知道了美国的优点和缺点,也能够对比中国的缺点和优点。

经观书评:这个阶段有没有读书,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历?
    徐小平:在国外我没有读书,先在美国打工,然后去加拿大,在萨斯卡彻温大学读了音乐理论硕士。在一个零下40度的寒冬深夜里,我在机房写东西,旁边有个人在读一本书,我一看是《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前苏联作曲家,我在国内读过,是内部读物,老师说这书里有一半是假的,其实写的是肖斯塔科维奇对斯大林暴政的控诉。这本书是编撰者送给了这个人,我当时看到这本书特别震撼,因为在国内我读过。

经观书评:这之后呢,怎么回国创业的,跟俞敏洪、王强一起创办新东方?

徐小平:我是1993年回国创业一年,失败,又重新回到加拿大。到了加拿大以后,跟俞敏洪取得了联系。俞敏洪1995年底到温哥华,一见面我就跟他说,我要跟你回去创业,你要带我跟你一起创业。这是很公开的故事,俞敏洪没有邀请我,是我求他要跟他干,求俞敏洪带我回去。
                          
      经观书评:那个阶段你觉得是三十而立吗?还是四十不惑?
   
      徐小平:我30岁是三十迷茫、三十不立,当时我就觉得唯一的出路是出国,虽然我也想创业,但那时候国内创业环境几乎没有,不支持创业。当时我们尝试的一个创业项目,我在蔺雷、吴家喜的《第四次创业浪潮》的序里写过:在中央音乐学院,我们做了一个音乐欣赏课,讲巴赫、贝多芬、歌剧、交响乐。我们大概组织了不下一百场讲座,也有讲课费,一小时四块钱变成六块,逐渐涨到十块、二十块,但这就是一个生意,没有创业的意识和想法。我们当时错过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次创业浪潮。如果当时坚持做成了,可能现在全中国的音乐素质会非常高。那个时候,有一个机会放在眼前,但是我们根本就不懂。

到了1985年以后,我也想在国内创业,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没有可能性。那时候中国青年人的出路非常狭窄,当不了官,调不了单位,就没有出路。与物质贫穷相关的是人生选择的贫乏、匮乏。“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就出国了。我到国外,意义特别重大,根本的意义在于我本来一直向前看,本来我的眼睛所及范围是180度,出国后我就有了360度的视野看中国、看世界。那段经历特别特别宝贵。
                                           
     经观书评:从你的这段经历来看,还是鼓励有条件或是有梦想的人,尽量多出去看看,或是读书、或是创业。
   
徐小平:我一生假如有什么贡献或价值,最大的贡献或主要的价值在于跟俞敏洪一起帮许多人实现了出国的梦想。俞敏洪教他们托福,给他们精神力量支持,我是售后服务,大家一鼓作气考下托福以后,我教他们怎么申请入学、申请签证,这是我做的工作,帮了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现,有人不一定要去哈佛,也不一定应该留在中国,我就开始做教育与职业规划。真格基金一开始主要是投留学生为主,所以我的一生到今天为止,都在鼓励人们把时间用在学习先进科学知识,为中国的未来做贡献上。
                          
     经观书评:结合你自己的个人经历,包括创业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最想跟他们说一句什么话?
   
    徐小平:人生要有长远目光。
                          
    经观书评:具体一点?
    
    徐小平:具体一点:今天做的事儿要为十年以后负责。再具体一点: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放不下。
                          
     经观书评:你最看重创业者的素质是哪些?
   
      徐小平:一个最基本的天条就是要诚信,创业者要诚信。

经观书评:读商业方面的书吗?
   
      徐小平:我过去都不好意思说,现在可以说,《乔布斯传》我都没读过,但我认真读了《从0到1》,因为他们要我给书写序,参加新书发布会。这本书我得到最大的收获不在于从0到1的理论,而是在商业上不要较劲,不要意气用事,商业上不要以ego(自我)为主,而要以商业利益为主。商业上不要像哈姆雷特那样——要复仇要正义要原则,商业的原则就是利益。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 Elon Musk的传记(《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发现几个很有意思的细节。Elon Musk 居然在萨斯喀彻温省呆过,跟我几乎同时间在那里。他外祖父的故居在那里,他到加拿大第一站就在那里停留的。然后也在温哥华我定居过的城市打过工,在锅炉房干活,我也打过工,我觉得有意思。他是1989年去的加拿大,我是1988年去的加拿大。

有两个细节让我感到极为温暖。Elon Musk的 Space X发射失败以后,他非常沮丧,也快要破产了,有个朋友把他带到伦敦去玩,他在酒店不想出来,朋友就把他带到酒吧,到了酒吧他不想玩,朋友就叫来两个朋友,都是女孩子。他当场看见女孩子就兴奋起来,后来其中一个女孩子成了他的妻子。这本书到目前为止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这一细节,但愿人生能碰到这样的好友让你度过难关,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I will lay me down 。还有一个细节,在第一次SpaceX发射失败以后,现场一片沮丧,Elon Musk走过来说了一番话,大家就兴奋起来。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那种人,有领导力,有感染力的人。
                          
     经观书评:感动你的是他这些细节,不是他做的那些很伟大很成功的事业?
   
     徐小平:对。还有,Elon Musk深深的了解人性,他讲的话、做的事总是让全世界沸腾,他是个科学家,但是他了解人性。我觉得我了解人性,但是我不像他了解物理性。他做的事业大家都知道了,我也知道,但这个过程当中,刚刚讲的这两个细节:一个是他沮丧朋友安慰他,一个是员工沮丧他安慰员工,这就叫精神力量、精神财富。有了这种乐观主义,有了这种人生激情、这种信念,就会拥有一切。这是我读了三分之一他的传记得来的宝贵的经验。

经观书评:是最新出的那本《硅谷钢铁侠》?
                             
     徐小平:对。我再讲一个细节,他跟他弟弟一起看电视,看到电视上采访名人,他就给名人写信。结果他真的约到了Nova Scotia银行(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彼得银行)的高管,然后还跟他们见了面。那个高管就给了Elon Musk一个暑期实习工作,最后Elon Musk把第一个公司Zip2卖掉之后,做 X.com 的时候就是用的当时暑期银行实习的经验,他认为银行太愚蠢了,要颠覆掉它。

他就是通过给名人写信的方法,可能写了一百封信,只有五个人回他的信,这就足够了,不要说世界没有门,你有没有去敲。我读这本书里的精神层面的内容感触比较多,我不关心物质类的,更不关心财富类的。

还有一个故事我早就知道的,我是亲眼看见电视上采访他,记者问他PayPal卖掉以后,你赚到多少钱?他说我赚了1.7亿美元。你是不是破产了?他说super close。但是后来怎么救命的呢,他通过把一家公司卖掉,过去报纸上写的是卖了6000万美元——实际上这次书上说他卖了大概1200万美元,他就用这1200万美元救了一命。过去我只知道他化险为夷,死里逃生,这本书上我看到的是,Elon Musk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的意思是,他那么多朋友,有 PayPal 黑帮,他们怎么不借钱给他。我在做投资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会拿这个例子来鼓励我自己。
                          
     经观书评:你遇到过类似的困境吗?
   
     徐小平:比如我遇到投资过猛、现金有压力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也继续投啊,有 Elon Musk 在前面呢。
                          
    经观书评:最近都在说资本寒冬,《第四次创业浪潮》书里说现在不是寒冬,是“春潮”,作为投资人,你如何看?
       
    徐小平:我觉得现在依然是创业的春天,我们真格基金今年投资的步伐不仅没有停下来,实际上比去年投的还要多。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乐观;别人乐观的时候我们也乐观,我们永远乐观,这是真格的精神。
                        

经观书评:书里提到一个词“创业化生存”,作为连续创业者,你如何看待创业化生存?
    
     徐小平:我们正在做创业者生存状态调查。毫无疑问,创业的人比不创业的人,整体上要好得多。当然创业可以是联合创业,也可以是早期参与创业公司的,所以我坚信创业不仅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个人的未来。但是,创业有领头创业,也有跟随创业。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