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分期CEO周建:农业金融须把握农业发展风向标

作者:高阳 2017-03-29 14:01  

“实现高效生产的方式就是规模化、机械化。农业金融正是因农业规模化而兴起”

推荐语:中国农村正在孕育着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对规模化生产的农户来说,搭建金融服务全新模式,既是满足被压抑的需求,也是刺激释放潜在的需求。农分期瞄准、抓住“规模化”和“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元素,用互联网金融工具去服务农村传统的供应链环节,是对市场的精准定位。

——黄明明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

口述/周建 农分期CEO

我是电子商务专业出身,2006年我毕业时,大众对电商的理解仅限于“淘宝”,电商就业形势不好。在没有更好的职业选择下,我连续创业至今。

我做过在线旅游网站,也做过网页游戏。其实那时做页游很赚钱,但是对我而言游戏不应作为一个长久的事业。有赖于对农村的了解和特殊的感情,我决定把眼光投向广袤的土地,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我在2013年开始探索农村金融领域,创立了特易贷,一个专为农村群体提供贷款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它算是农分期的前身。特易贷的业务范围特别广,几乎涵盖了家禽养殖户、土地种植户和农民的个体消费贷款。由于业务面太广,业务开展很吃力,创始团队开始精简业务范围,专注于农业生产领域,于是农分期应运而生。农分期专注于为土地种植群体提供服务,是更为垂直的细分领域。它用信用工具切入农村市场,提高效率,解决了农资和农机赊销问题。

注入资金流动性

农分期提供风控和获客渠道,自身不提供资金,资金由与我们合作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机构付款给厂家,厂家把农机或农资(农用物资)交给农户。农分期充当中间者角色,为三边关系牵线搭桥。

首先我们给农户授信,这个过程其实十分困难。与城市群体不同,相当部分的农村群体属于征信白户,他们没有太多的信用数据可采用。而城市群体大多与银行、金融机构打过交道,有充足的信用数据,征信相对容易。

目前已通过农分期授信的约有24万农户,与农分期建立业务联系的大约有2万户。几乎70%的农户在度过一个种植周期后会再向农分期提交新一轮的资金需求。种植产业的属性决定他们对资金的需求是长线的、周期性的。

农分期为农户提供的贷款利息非常低,甚至有可能倒贴。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商业模式。在农资的购销环节,不走“厂家——经销商——农户”的老路,农分期直接联系厂家,省掉了中间商,农户可以节约30%的农资成本。厂商会支付给我们一定比例的返佣作为报酬,可以覆盖掉贷款环节的利息缺口。

农分期的客户主要是种植规模比较大的农户和农场主。以前的农户种植规模很小,没有资金周转问题,不需要金融服务。从2008年起,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人口都外出谋生,农村“空心化”,大量土地被闲置并开始流转。这时候就有一部分人把闲置土地聚拢进行规模种植,形成种植大户。大户在支付地租后所剩无几,难以负担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农资或机械化成本,农分期则为其提供资金,保证生产流动性。

有一个听起来可怕但你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农村的穷人没有资格种地。种两、三亩地的收成并不能支撑他生活,想要规模化生产又没有资本。种植大户都是在有一定资本积累后,才开始包地生产。他们属于农村中相对富裕的阶层,处于金字塔的中上端。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做农场主,这个角色未来相对稀缺。

逆境中艰难的拓展

农分期在2014年底正式创立,进入农业金融领域相对较早。现在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都在陆续进场。农分期的经营模式与他们不一样,他们采用加盟模式,农分期采用直营模式。直营模式的好处在于有标准化流程,这可使金融行业固有的风险更为可控。

创立至今,农分期历经波折。2015年下半年,很多投资机构认为农业金融的运营成本高且利润薄,加上“资本寒冬”的影响,农分期的A轮融资并不顺利。

人才招聘是创业公司的大难题,农分期尤其如此。由于行业偏见,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有成熟工作经验的群体都不愿意进入农业领域,业内优秀高级管理人员匮乏。

此外,我们在与金融机构接洽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农业生产的利润薄,农户的户均贷款额度低,可承受的贷款利率也相对低,没有金融机构愿意做这样的业务。为此,农分期业务在2016年4月几乎停滞。我们费尽唇舌,最后与云南信托银行达成协议,它是第一家愿意给农户提供资金的持牌金融机构。后来其他金融机构陆续进入,情形逐渐好转。

目前,农分期已从50名员工发展壮大到650多名员工,业务覆盖江苏、河南、安徽等七个省。在不同地区之间,农分期服务的目标群体也有差别。江苏盛产职业农机手,他们不仅在当地作业,还会跨地区作业;安徽农机手短缺,但是有很多种植大户。农分期会把业务按地区做出针对性调整,未来计划将业务推广至中国十二个粮食大省。

顺应农业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生产形势从个体分散种植逐渐向规模化种植过渡。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古老的个体种植已经不再是一个经济的行为。现在效率就是经济,实现高效生产的方式就是规模化、机械化。

中国农业目前的规模化种植程度不超过40%,但未来必定会是100%,达到这个目标大约还需5-10年。完全实现规模化后,单个种植户的种植规模还将迅速扩大。农业金融正是因农业规模化而兴起,农分期将为此助力,满足农户在规模化生产中的各种需求。

我们对农分期的战略定位是:先通过金融切入农户需求,然后向网络转化,在保证核心服务质量的同时农分期再提供更多周边服务,这样就会产生粘性用户。农户再次有需求的时候,就直接通过网络进行相应操作,一气呵成,省掉了线下繁琐的流程。

目前农分期推出了农业信息共享平台“村花帮”、粮食流通解决终端“快卖粮”。除了可以进行二手农机交易,农活外包服务,“村花帮”还拥有社交属性。未来农业生产者数量会越来越少,且个体之间相对孤立。“村花帮”通过农业生产这条线索把这个群体汇集起来,满足大家的生产交流和业务合作。

“快卖粮”是农分期在粮食流通环节的尝试,帮助粮食加工厂采购粮食。现在大部分农户在种植前并不清楚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完全单方面等待粮食加工商上门采购。农分期认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的发展未来都将由订单需求驱动。粮食加工商通过市场了解行情,然后提供订单需求,比如粮食规模、品种,农户最后根据订单种植。未来农分期会扮演在食品加工商和农户之间沟通订单需求的角色。

简单来说,农分期是在搭建一个基于农业生产需求的生态平台。“村花帮”、“快卖粮”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农分期还在继续为生态平台不懈努力。

农分期一路走来充满艰辛,幸运的是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经过2016年的努力,农分期已经有了一定的业务规模。2017年农分期将遵循农业发展趋势,拓展业务范围,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农户更多的需求。我们也会持续吸纳优秀的人才,提高农分期团队的姿势水平,为农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报记者 高阳 实习记者 向明汭 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