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爆发前夜 公司和资本在做什么

作者:黄一帆 2017-06-05 11:12  

由于核心技术缺乏,难以摆脱进口核心零部件来进行组装的尴尬。同时需求端,医院方面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态度并不太认可。

经济观察报 黄一帆/文  从国内市场来看,国产医疗器械具有低占比、高增速、潜力大等特质,而高端市场却一直是一块“心病”。由于核心技术缺乏,难以摆脱进口核心零部件来进行组装的尴尬。同时需求端,医院方面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态度并不太认可。

近期,CFDA连发四份征求意见文件意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5月11日,政策发布《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加快新药医疗器械上市审评审批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改革临床试验管理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3份征求意见稿。

5月12日,CFDA又发布了《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保护创新者权益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此次连发的4份征求意见稿从审评审评、临床试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创新者权益4个方面入手,期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的创新。

随着鼓励政策的频现,虽然进入方式和细分领域各有不同,资本已开始大量涌入医疗领域。

融资方的目标各异

东软医疗在进行第二次创业,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在5月14日第三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大会上表示。

2014年东软医疗从集团分离,其后引进了战略投资、鸿毅、高盛等。2015年,正式成立了新的东软医疗。东软医疗现在也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规划了自己的五大发展战略,实际上也规划了自己的IPO道路。

东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也是1996年中国第一个在A股上市的软件公司。东软医疗曾是东软集团的一个事业部。之后,独立分离。“东软医疗实际上是起源于东软的教授,”武少杰介绍称东北大学的一批教授在1998年开发出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CT机,首次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产权化。

关于新的东软医疗,据武少杰透露,未来会将软件和硬件结合,作出非常强大的解决方案。“东软医疗现阶段在资本助力下属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过程中我们希望与各位投资人有更为密切的合作,一方面我们需要资本的助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寻求去投资并购一些和我们企业相关的上下游,或者是横向相关的企业。”

与东软医疗融资来进行创业发展不同,和佳医疗更加关注形成生态链和生态循环来提升企业自身估值和促进自身发展。而作为产业链构建的关键一环,智慧医院的整体建设方案开展则通过融资手段的运用来形成切入点,将产品切入下游医院。

和佳医疗创始人郝镇熙表示,和佳医疗智慧医院整体建设方案宗旨在为医院提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重点学科规划与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建设,同时提供金融平台和医疗供应链平台支撑。

据郝镇熙介绍,通过融资建设最后交付的方式是把整体医院建设好以后交给当地政府来运营,回收是采用医院每个月的固定还款来作为主要的金额。“同时会收3%-5%的资金,医院的收费是4%到5%,中间还有一定的差异,和佳医疗做这样的事情好像要亏,但是这是生态链的奇妙之处,因为我们的利润在于拿到整体医院的建设项目之后,所有的和佳的主营产品全部可以打包进入到这个医院,我们的主流设备、医疗设备、医疗服务避开了红海行业的惨烈厮杀,远远不是我们3%投资和回收所能带来的收益。”“当然,如果整体医院包括项目的日常收入不足以来偿还投资的时候,我们还有一种方式。”据郝镇熙介绍,以前和佳会采用一种方式,经常院方和政府方投资方式是4%和5%,现在不谈了。“医院的整体建设,主营收入不足以覆盖我们7到8年的还款期,我们可以无期的来做,我们要有医院7到8年的耗材配送期,通过配送实现收益。我相信我们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护城河。这是我们第一个跟主营业务相关的闭环,在这个闭环当中各个子板块也是相互补充。”

此外,记者也观察到,除利用资本手段进行企业扩张融资和完善其收入链条外,器械上市企业还通过定增筹建医疗中心,后续又因收购下游医院从而通过变更此前配套资金用途来进行扩张。

4月26日此前转型伽马刀的星河生物便发布公告,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四川友谊医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友谊医院”)75%股权,对应股权的交易金额为9.75亿元。公告显示,本次交易资金来源于将收购玛西普时募集的配套资金6亿元变更用途,剩余为自筹资金。对于配套资金用途的变更,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是出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原投资项目“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综合供应商项目”主要获得的是一次性收益,而转投本次收购公司将分享友谊医院的长期收益。

资本方的关注点

参与2015年星河生物收购玛西普时定增,一位当时公司所引入的深圳前海国华腾达医疗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合伙人告诉经济观察报,如何选择医疗企业投资,主要大的框架是看整个市场容量,市场容量有多大,再看它在行业里的竞争力。再细化到一个小领域看它具体的产品、市场、利润增速怎样。“星河有几个大点,首先最近整个经济处于调整期,选择医疗是因为这是一个抗周期的行业,其二医疗器械估值都很高,其三上市公司领域专注做肿瘤放疗领域星河是一个比较好的标的,还有新华医疗,但是没有星河做的这么专注。而且星河市值比较小,有比较大的市值拓展空间。”

该合伙人表示,比如过去医疗领域的有一些定增都跌破发行价。大部分是因为买时估值过高,而且在他们持有的过程中,业绩确实在下滑。作为投资人,应该去买业绩增长的企业而不是下滑的企业。因为投资者是有锁定期的,业绩如果往下走,这个投资就不好。

国药资本董事总经理邹敏表示,近些年资本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关注有几大背景。据邹敏透露,根据2030年的规划,我们称之为卫生总费用也好,大健康产业也好,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

这个意味着什么?邹敏分析称,2015年,该数字为4万亿,如果2020年超过8万亿,就意味着我们增速将不低于14.5%。

邹敏判断,卫生总费用由三大因素构成,药品、器械和服务。我们在过去这么多年已经看到,药品这块我们从药品的发展,到追求质量、服务,药品的增速,从原来百分之二十多,到现在的百分之十出头,我们判断药品的占比呈现下降的态势。而医疗器械在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占比呈现稳中略升的态势。而产业的趋势有三个方向:即行业向平台化发展、业务由制造向服务延伸、产品则向创新科技内涵发展。

平台化方面,由于器械领域细分品类很多,互相之间如果想要跨越,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邹敏观察到,不管是国内、外优秀的领先者都是通过资本的方式,并购整合来增加产品线的品类,所以平台化的发展方向是被海内外论证的趋势。

再则就是从制造向服务延伸,制造企业向服务延伸的时候,特别是按照一个治疗类别来进行延伸。具体而言,邹敏关注的常规耗材到高端耗材,从IVD的深化到蓬勃发展的分子诊断,更多应用在基因测序。同时还有分子诊疗,特别是POCT带来的机遇,另外包括外包服务,比如设备的维修、洗涤、消毒这些领域都是值得介入的方向。

一位华领集团医疗行业领域投资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资本当然可以助推器械规模的提升,我认为中国的资本更注重器械企业的规模,器械领域创新的根本不在资本,而在于时间,而中国资本的耐心有限。她认为平台化将是趋势,下游则要注重渠道整合。

“不同的医院装不同的科室,所以我们先要收一个医疗管理平台,而医院要因地制宜。”该负责人表示,在挑选项目时,更看重该项目的未来应用场景,例如POCT类项目可以在未来的社区医院使用,医院医疗系统与病患CRM系统的对接等等,一定要有大规模的应用场景。

一位华东私募机构人士表示,看毛利率比较高的行业,如血透之类毛利率能达到90%,而移动穿戴这种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坑,增长率也就在30%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黄一帆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中所发生的好玩的事,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擅长深度报道。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