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交换

作者:陈志武 2017-06-09 17:05

金融的本质是跨期价值交换,所有跨期价值互换的活动都是金融,都是金融所要解决的问题。借贷是交易两方的跨期价值互换,股票也如此,保险等其它金融产品也如此。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陈志武/文 说到金融,你会先想到什么呢?相信很多人会想到赚钱多。钱,也就是货币。货币是人类最早的金融产品,也是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金融品种,它在我们生活中如此基本,以至于我们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今天你把做好的衣服或者做好的饭菜,卖掉换成100元人民币,把你创造的价值储存在货币中,明天或者一年后拿这100元去买一张火车票。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是价值载体,帮你把价值跨越时间地储存起来,尽管你没想到,你是在跟货币发行方——亦即中国人民银行或者说中央银行——做跨越时间的价值交换,你也在相信中央银行不会在你持有人民币期间乱印钞票,也不会对发行的货币赖账等等,信任与货币政策的话题以后再回来谈。

除了货币,你可能也熟悉很多其它金融产品,借贷、股票、基金、债券、期货、期权等等。这些东西如果你还不熟悉,也不用急,我们慢慢介绍。

金融是什么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上面谈到的货币先对“金融是什么”做个回答,然后,再一一举例解释。说到底,金融就是跨期价值交换,就是在双方之间进行的跨越时间交易。所有的跨期价值交换都是金融,都是金融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商品市场都是现货交易,你去菜市场买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现货交易,不存在跨期交割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信用与违约问题,但金融市场则完全不同,交易是跨越不同时间的。你一定记住金融的这一本质,离开这一点就很难理解金融交易为什么容易产生泡沫、容易带来金融危机,也就很难理解这门课要讲到的各项内容。

刚才说到,货币是一种跨期价值载体,把你今天赚到的收入保留到未来,然后,在未来任何时候,你可以将其变现成你想要的东西。但是,一张百元人民币只是跨期价值载体,并没有利息回报,而且还有贬值的风险。

借贷则不同,它也是跨期价值交换,但还会有利息回报。张三今天赚到1万,花不完,以100张百元人民币保留下来,不会有利息,怎么办呢?而李四今天钱不够花,但一年后会有5万的收入。那么,这个时候,张三显然可以把1万借给李四,李四保证一年后还本,并支付10%的利息,一共1万1千。就这样,张三把今天的1万转移到一年后持有,而且还有1000元利息回报;而李四则把一年后的1.1万转移到今天花,当然他要为此付出1000元的利息成本。这是最经典的跨期价值配置、跨期价值交换。

股票投资也是跨期价值交换。你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买了1万元三一重工股票,等于是三一重工跟你做了跨期交易:你把今天的1万元交给三一重工去使用,三一重工对你的1万元有完全的投资决策权、使用权,如果三一重工做的投资和经营赚钱了,他们可以给你分红,也可以不分红而把利润留下来继续投资经营,但三一重工给你的保证是,你在未来要么以分红得到回报,要么以股价升值得到回报,或者既有分红又有股价升值回报。当然,如果三一重工经营得不好,那么,你可能要付出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在这里,你跟三一重工之间也是在进行今天和未来之间的价值交换,只是这种跨期交易跟借贷、债券不一样,作为跨期交易载体的股票,其回报是非常不确定的,风险高得多,并且没有保证。比如,李四借钱时保证10%的利息回报,但三一重工不会做这种承诺,甚至即使有这样的承诺,也不一定会真正支付,而且即使是三一重工赚到了很多钱,它可以给你分红,也可以只分红一点或者不分红,三一重工有这种选择权,你不高兴也没法去起诉。这就是为什么今后你会学到,虽然借贷市场和银行很难发展,但各国都有一些民间借贷和银行,因为比起借贷市场,股票市场要难得多,对制度的要求要高出很多很多,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有真正好的股票市场。

保险是不同的跨期交易

另一类你可能也熟悉的金融产品是保险,有医疗险、财产险、人寿保险,等等,这些细节我们今后再谈,但保险也是跨期价值交换,只是它们不是简单的两个时间点之间的价值互换。就以健康险为例,你今天交付1千块钱保费购买一年的医疗保险,你付出了1千块钱今天的价值,那么,未来一年里,如果你生病看医生、吃药、动手术、住院,保险公司要帮你付这些费用,这样你在未来得到收益,而保险公司的情况跟你是反过来的:它今天得到你的1千块钱,但未来要付出。保险跟借贷、股票交易不同的是:如果未来一年里你不生病不吃药不住院,那么,你未来就得不到回报,保险公司也不需要支付。也就是说,保险类的跨期价值交换是有条件的,取决于作为标的的风险事件,也就是你生病,如果未来风险事件会发生,就有支付,否则没有支付。有时候,我们把保险看成是风险事件驱动型的金融产品。正因为保险交易的支付条件取决于风险事件是否发生,其交易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就比股票等金融交易要低很多,契约的可执行度就比较高,因此保险业比股市更容易发展。

在人类发展史上,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尝试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或者说涉及跨期价值交换的金融契约。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把任何未来时间点或不同风险事件作为基础来设计金融契约、进行交易,但真正存活下来、留传下来的金融品种不是很多,比如上面说到的货币、借贷、股票、保险和债券,债券实际上就是标准化了的借贷合同,其细节我们今后再谈。之所以金融产品的可能性无穷无尽,但实际活下来的不多,就是因为许多金融契约的可执行性太低,理论上有吸引力但实际不可行。比如,你和我之间可以签订一个跨期交易契约,也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推出一款金融合同,约定:如果一年后的今天月球上下雨,那么,我作为这个契约的买方得到100万块钱,你作为卖方要付出100万;而如果一年后的今天月球上天晴,那么,你作为卖方得到100万,我付出100万。这个金融契约听起来很简单,概念容易理解,也很普遍使用,但可执行性差,是缺乏交易性的金融产品。原因很简单,就是一年以后,我们不能够确切地知道月球上到底是下雨了、天晴了还是既没下雨又不天晴。这种金融品种可以设计出,但在具体执行中操作挑战很大,受技术条件和制度环境的限制太多。所以,人类历史上类似于这样的金融产品,即使能够想象出来、设计出来,也没法活下来,因为人们不会愿意去买或者卖这种产品,不会去相信这种跨期交易的。

所以,金融创新不只是书面上的活动,必须考虑到技术尤其信息技术、信息制度环境以及其它制度环境因素。当然,虽然活下来的金融种类有限,但还是不少,而且每一种类里,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很多很多,比如,就股票而言,国内A股上市公司就有3000多家,公募基金接近4000只,新三板上市公司近万家;就债券而言,累计发行数量上万只;如果走出中国,这些数量就更大了。

本期谈到的要点如下:第一,货币是人类最早、最基本、最普遍的金融品种,是跨越时间的价值载体,是货币使用人跟发行方(一般为中央银行)之间的跨期交易,是货币发行方做的跨期价值承诺。第二,金融的本质是跨期价值交换,所有跨期价值互换的活动都是金融,都是金融所要解决的问题。借贷是交易两方的跨期价值互换,股票也如此,保险等其它金融产品也如此。这是我们理解金融的好处和难处的起点,是金融区分于一般商品交易的原因,也是把握金融实质的关键点。第三,人类可以创新的金融品种无穷无尽,但并非所有可以想象到并设计出的金融产品都可执行,一项新金融产品是否具有可交易性或可执行性,取决于当下的技术尤其信息技术条件、信息制度环境以及其它制度环境。■

(本文为作者在喜马拉雅开设的《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

陈志武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

耶鲁大学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