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去杠杆+监管 中国金融生态那些事……

作者:申越 2017-06-13 10:07  

正在大力补短板的中国金融监管,其风向如何?中国金融生态怎样?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特约记者 申越 正在大力补短板的中国金融监管,其风向如何?中国金融生态怎样?

近期,新华社共发表7篇文章,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25日关于金融安全重要讲话”做出解读,评论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无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就在6月3日,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业规范发展”成为焦点话题,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中国去杠杆不是把杠杆去到零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正面临新旧动力转换的时期。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龙头,既要支持新动力的发展,又要维持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任务复杂而艰巨。

业内人士认为,针对中国现在所面临的经济问题,要“三去、一降、一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表示,去杠杆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完全去掉杠杆,但是这个杠杆不是去到零。

数据显示,中国的杠杆率在全球处于中等水平,吴晓灵认为,是“中等、可控的”。她进一步解释,我国居民杠杆率最低,政府杠杆率尚可,企业的杠杆率是最高的,“企业是生产主力,如果不能从沉重的债务中解脱出来,对经济是没有好处的”。

吴晓灵表示,随着金融创新增多,金融业的“交叉地带”也越来越多,并且由于行业规范发展上存在一定问题,金融风险有所积聚,因而中央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为什么中央要下决心整顿金融,特别是整顿资产管理市场?因为在资产管理市场当中,层层的产品加杠杆、套嵌,拉长了信用链,抬高了融资成本,这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些影响。”吴晓灵认为,央行已经开始让货币政策回归真正的中性,“就是既不松也不紧,实值回到中性”。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尤其是要回答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这一问题。”吴晓灵说。

普惠金融不能只为少数精英服务

中国普惠金融总体仍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目前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产品服务多样,服务覆盖面较广等特点。

关于发展大普惠金融,陈雨露表示,金融不能只为少数精英群体服务,而应更加关注民生、注重社会责任、关心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等重大现实问题。

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做了一些分析,他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助于与四项挑战。四个有助于分别是:有助于解决“普”的难题;有助于解决“惠”的难题;有助于解决服务质量的难题;有助于解决商业可持续的难题。四项挑战分别是:风险治理的挑战;数字鸿沟的挑战;基础设施的挑战;监管适应性的挑战。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巡视员赵立新表示,金融科技正在引发资本市场非常深刻的变革。金融科技近来正以无可阻挡的势头渗透到资本市场,包括投资、交易、风控、合规等方面的重要领域。

李东荣指出,在肯定技术进步带来金融服务质量效率提升的同时,还应该看到,由于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技术属性、风险特征等方面的新特点,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如风险治理的挑战、数字鸿沟的挑战、基础设施的挑战、监管适应性的挑战。

赵立新也强调,金融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引发的变革也给市场稳定运行带来负面影响:资金流动变得更为频繁,风险传染渠道更为复杂,违法违规的行为更加隐蔽,同时也隐含了不少风险隐患。

李东荣认为,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过程中,不能仅依靠技术单兵突进,或者把技术过度地神化、泛化,而应该研究推动包括政策、制度、技术等在内的一揽子系统性的普惠金融解决方案。

再谈监管改革

2016年以来“防控风险”出现频率很高,中国已经到了比以往更重视金融安全的时期,金融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金融监管作用也异常重要。

近年来,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传言不断,尤其是关于“一行三会”合并的传闻备受市场关注。

吴晓灵在谈一行三会时表示,监管体制的变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追寻。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机构沿革不同,因此全世界没有统一的监管模式,但是有几个共同原则。其中,在监管机构设置上,她认为银行的监管和央行紧密些更有利。外汇局监管模式是最佳模式,其他保险、证券可以独立在外面,资金信托可归证监会。

谈及互联网金融,她认为,只有合规才能迎来“监管下的春天”。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如何有效协调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吴晓灵指出,首先要划清业务红线,即机构要有金融服务相关牌照。其后有了监管规则,要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很多非法集资行为,或者是集资诈骗行为,经常在合规金融机构的门前招揽客户,作为监管当局应树立行为监管的理念,对有牌照的进行很好的监管,对没有牌照的也要及时给予打击。”

除监管之外,还要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每个投资者是自己财产的第一责任人。有的人投资,挣了钱偷着乐,出了事儿找政府。政府应加强监管明示风险,而责任应该来投资者自己承担。”

证监会前官员王娴引述数据称,当下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理财产品,有的说是60万亿,有的说是90万亿,这些理财产品按照国际通行的定义都属于机构投资者。“在万科收购案中大量的理财产品参与到了公司的并购行为中,也参与到了公司治理中,而这些理财产品谁有权力履行投票权、表决权,履行股东权力的行为规范,在规章里都没有规定,就出现了一系列的乱象,这其中还暴露出了非常严重的利益冲突,这就使得最后持有人的利益是得不到保护的。”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在谈及资产管理市场监管时表示,资产管理应回归业务本质,打破刚性兑付。陆磊表示,资产管理市场上还存在一定乱象:一方面,非经营企业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十分活跃,仅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不持有经营牌照的投资管理公司等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产品和咨询等,对于监管部门或规则制定部门是一个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各监管部门在促进本行业发展理念下,对资管业务按照所在行业制定不同的监管规则,各类资管业务投资范围、门槛、杠杆水平等监管规制都不相同。

谈到如何正确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和结构性改革的关系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中国寻求“不紧不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央行寻求确保基本稳定的流动性;央行将做好供给侧改革的总需求管理,希望实体企业立足主业,纠正偏离主业,盲目涉足金融业的现象。金融与实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