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刘志彪:房地产还没有到顶

作者:陈蓉 2017-06-13 20:53

企业也有产业升级的问题,企业的产业升级和国家的道理是一样的。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蓉 6月13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以“新布局 新价值 新生态”为主题的第十四届蓝筹地产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家高端培育智库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特聘学者刘志彪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产业升级 方向和战略》。

以下为演讲节选:

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是讲为什么要升级;第二讲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影响着产业升级;第三讲我们怎么办。

为什么要产业升级

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一个词,叫转型升级。转型一般就是讲经济体制方面的转型,从命令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转型,升级一般就是讲的产业升级,更多地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讲产业结构的变迁,怎么从低端向高端进行转型。

产业升级为什么会引起重视,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就是产业升级,结构的升级就是推动发展的因素。升级是在城乡经济呈二元结构的状态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当中,城镇化在推动着国家的经济增长。

当人口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逐步从农村、小城镇,往城市和大城市进行转移的时候,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房屋,所以城镇化是产业升级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国目前城镇化的水平大概是50%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的水平现在已经到了70%多,中国城镇化的过程还有二十几个点的潜力可以挖,现在我的看法是,房地产并没有完全到顶,还有余地。

产业升级过程中要找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什么是主导产业?怎么抓主导产业呢?

抓主导产业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这种主导产业生产率比较高,收入弹性大,增长快。

过去的一段时期中,房地产就是这种主导产业,可以带动起码六十几个部门的成长,抓住了这个部门就抓住了整个经济增长的空间。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抓住产业结构的升级就是抓住了发展和起飞的机会,就是保持了经济增长的领先势头,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上世纪30年代后,由于没有果断推动经济转型,英国后来不断沉沦,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丧失了领先地位。

企业也有产业升级的问题,企业的产业升级和国家的道理是一样的。

企业的产业升级包括产品升级、流程升级、产业链升级、产业间升级等。

产业升级的决定因素

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依托于钢铁、原材料,包括石油生产的其他产品,因此房地产这个产业要发展起来,一定是资本密集的情况下发展起来。

从需求方面来看,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人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一般人均收入大于300美元时,经济发展进入追求便利阶段,让机器代替人的需要成为必然方式,尤其是住宅、小汽车、家用电器为主的产业会占主导地位,中国正在走这条道路。到了追求时尚和个性的阶段,用1965年美元价格算要达到1500美元以上,相当于现在10000美元以上的水平,中国目前是8000元左右的水平。这时,人要追求享受,规模化的东西就不要了,为什么呢?我不喜欢跟你穿一样的衣服,要追求个性。

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产业升级会是什么样的过程?

日本的产业发展脉络是,50年代电力、钢铁、煤炭工业大发展,60到70年代甚至80年代石油化工、加工电器、汽车和住宅工业兴盛,2000年左右变为电子信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主导。

80年代和90年代初,日本的产业升级方向不是很清晰,很多企业家不知道做什么,这个时候社会有大量资金没有地方去,日本的企业就开始炒房地产、炒股票,结果炒出泡沫经济。

从产业国际分工的角度看,微笑曲线左边和右边都是附加值比较高的行业,中国产业升级的目标,就是要往价值链两端攀升。今后中国可以把制造业部分沿着一带一路转移给其他国家,中国占在产业链的高端,像北京这种城市今后就是总部经济,就是站在产业链高端进行类似于当年西方国家向中国企业进行发包的格局。

产业升级的趋势和方向

中国产业升级的趋势和方向,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

从大的方面看,中国经济总量当中有70%以上会来自于服务业,社会有70%以上的劳动力在服务业就业,经济增长中有70%来自于现代服务业的贡献,服务业当中有70%来自于生产者服务。

中国未来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第一个是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知识密集化。重化工业化的意思是整个工业当中有60%以上的附加值来自于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第二,高加工度化,就是加工工业对基础工业来说份额越来越高,产品加工环境越来越多,加工越来越深,加工越来越细,对应前面讲的产业升级,个性化,技能化的需求。

三是技术知识密集化,就是产业升级当中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做房地产,一个公司就是十几个人,全部是外包的,这个公司本身升级是技术。

四是多元同心化发展,把产业链拉长,进入关键零部件。

产业升级风险巨大,关系到投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制定产业升级的负面清单,不熟的事情不做,没有人才不做,但是可以通过并购解决困难。市场拥挤的地方不做,看不清的不做,进入壁垒不高的不做,可替代性强的产业不做,对买方卖方没有市场势力的产业不做,至于什么该做只有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