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保险本源 中小险企如何探路保障模式转型 ?

作者:姜鑫 2017-06-16 15:05  97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严控中短存续期产品、治理销售误导、强调“保险姓保”——2017年,保险业在这样的整肃基调中逐步踏入改革回调的深水区。回归保障的大势驱动下,绝大部分中小险企在业务结构转型调整中艰难跋涉,而其中一些,已经主动将政策压力转化为积极转型、顺势而为的动力。

6月15日,渤海人寿在北京发布了互联网保障产品“渤海人寿优选定期寿险”,这或许是中小保险公司探路保障模式转型的一种尝试。

2016年以来,保监会相继出台了《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22号文)、《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76号文)、《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134号文)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资本金要求、业务结构配比、产品形态设计等多个维度要求保险公司“回归保险本源,防范经营风险”,落实“保险姓保”。而在产品形态上,更是发出了引导险企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业务的强烈信号。

“从保险业自身发展规律来看,随着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回落、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保险业利差不断收窄,行业整体也需要进行战略调整,转型保障产品,实现业务结构优化,降低利率风险,这与‘保险姓保’的监管政策不谋而合”,渤海人寿总精算师崔传波表示,面对监管政策和保险行业的周期性调整,渤海人寿积极贯彻落实“保险姓保”,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推出了“渤海人寿优选定期寿险”,带动业务结构转型。面对“投保复杂、保险费昂贵、基础保障缺失”等客户痛点,“渤海人寿优选定期寿险”具有“投保简易、选择灵活、低费率、高保障”等特点,切实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

选择形态看似原始、简单的定期寿作为公司业务结构转型的一个突破口,渤海人寿的选择也是中小险企转型的一个方向。

定期寿险,是在一定期限内提供死亡风险保障的保险产品。如果被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身故,保险公司支付人寿保险赔偿金给指定的受益人。保障期届满的时候,定期寿险一般而言都没有满期金。

“定期寿险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宜。这一点主要是由其‘消费型’的特质所决定的:只有这种便宜的‘消费型’产品,才能用最少的保费‘撬动’最大的保额”,崔传波解释称: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的精算师来说,我本人是一个非常推崇定期寿险的人,而且我认为定期寿险应该是每个家庭“顶梁柱”必须配备的保险。作为年轻家庭的经济支柱,通常上有老下有小,中间夹着房贷压力,这就必须确保这期间不能发生任何的闪失,选择定期寿险就是抵御这期间的家庭收入中断,而给家庭带来的巨大打击。

伴随理财型保险产品大行其道的时代落幕,保障型模式的崛起却非一日之功。在政策疾风中洗礼磨砺下的中小险企,如何突破困局,重新寻求到发展新机,成为整个行业都在扣问的难题。

在此次“互联网保障产品发展趋势论坛”上,渤海人寿提出了要立志成为“享有影响力、创新型、长期储蓄与风险保障并重的保险领导者”的发展愿景,并在发展模式转型和结构优化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思路。

渤海人寿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甘树烨在采访中称:在我国实行“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和中国保监会“保险姓保”的行业发展方针指导下,渤海人寿将以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为公司发展的立足点,着力优化业务结构,切实做到长短期业务兼顾、储蓄型和保障型业务并行,为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将结合自身实际,力求在客户服务、业务生态、投资运营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与实践。

甘树烨还介绍称:根据发展规划,渤海人寿目前计划联合海航实业养正投资公司,在天津设立不少于10个亿的养老产业引导基金,用于投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驿站、养老服务运营公司及科技型养老服务企业等,用于支持天津老龄产业发展。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姜鑫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 金融市场部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

热门评论

评论数 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