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猪周期”

作者:李晓丹 2017-08-24 15:58

与以往影响猪肉价格的主要因素——生猪存栏量相比,生产周期以外的影响因素正在加大。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李晓丹/文 分析师发布的报告正在提醒:这是金融危机后的第三轮“猪周期”,但是这次有点不太一样。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养殖户积极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养殖户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但现在,“猪周期”的节奏正在发生变化。与以往影响猪肉价格的主要因素——生猪存栏量相比,生产周期以外的影响因素正在加大。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养殖场造成的环境问题虽然此前早已形成共识,但是执法力度不够、跨部门和地区执法障碍等问题,让养殖业的污染清退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今年以来,环保大督查密集推出,清退排污不达标养殖场的力度明显加大,尤其是南方在关闭了一定数量的中小养猪场后,生猪的供应出现不足,成为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

来自广东的数据显示,惠州市在淡水河流域督查期间,截至7月28日,督查共出动人员1247人次,督查镇(街道)政府41个,检查工业企业414家(含生活污水处理厂34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和专业户243家,“小散乱污”企业6家;江门市蓬江区辖区内原有4000多家畜禽养殖场,截至目前,已有3711家被清空。

生猪“去产能”对“猪周期”的影响,正在打破以往对“猪周期”的判断。在2007年和2011年的两轮猪周期中,价格上涨的因素都是需求旺盛,供给端并不受限。

有机构就做了统计,过去猪价走势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母猪存栏出现大幅下降10-12个月后,猪价就会呈现上升态势。而且,猪肉价格的回升又会刺激能繁母猪存栏量上涨,也就是猪肉价格上涨会让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但现在,猪价持续上涨后母猪存栏却仍保持下滑趋势。

用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去推算猪价走势的经验在本轮周期中似乎正在失效。2016年环保调减生猪产能在3600万头左右,2017年环保政策执行力度不减,在当前影响因素复杂、市场预期被打乱的情况下还需谨慎,接下来可能会进入一个较长的震荡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8月曾出现过与当前类似的猪肉价格走势。当年7月下旬,猪价逆势大涨,过大的涨幅一度把猪价推上了9.5—10元/斤的高位。当时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4000个生猪养殖村6月份生猪存栏716.24万头,同比下降10.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83.4万头,同比下降14.8%。生猪存栏已连续9个月环比下降,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22个月环比下降,分别比前4年同期平均水平低13.1%和18.3%,均处于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对此,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给出的判断是:生猪供求大体处于紧平衡状态,产能调整基本见底。

“猪周期”一直都是监测物价、判断通胀的重要依据。而从生猪养殖的传导链条来看,既会影响老百姓的菜篮子,也会影响从养殖到食品加工再到销售的庞大产业链。猪肉的供需更多地是依靠价格机制进行调节,在当前供需关系仍然处于调整、市场更多处在观望的情况下,应该尤其关注这轮不一样的“猪周期”。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