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级计划打造粉丝经济平台 易车号要做内容阵营的“超级英雄联盟”

作者:宋家婷 2017-09-23 13:25

易车此举并不意外。按照易车自身的规划,随着2016年易车战略调整期结束,其业务布局基本定型为“做强两头儿、做好中间、做宽周边”的格局。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家婷

“易车将在专业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平台,深化以媒体平台与交易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汽车生态布局。”易车总裁、易鑫集团创始人兼CEO张序安表示。9月8日,易车正式发布旗下泛汽车领域粉丝经济平台“易车号”,同时推出“创易计划”,宣布斥资数亿元投资孵化IP。当日,“易车号”现场签约了包括陈震、梁洪、日本中谷明彦、德国Michael Specht等35位活跃在泛汽车领域的知名IP。

易车此举并不意外。按照易车自身的规划,随着2016年易车战略调整期结束,其业务布局基本定型为“做强两头儿、做好中间、做宽周边”的格局。其中“做强两头儿”即是指媒体业务和汽车互联网金融业务。2017年开始,易车在媒体业务上做了诸多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从其二季度的财报中可以得见。而在当下火爆的内容领域,易车早已有所布局,理顺业务主线后出手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自2014年内容创业成为风口以来,包括腾讯、百度等BAT大鳄已先后入局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既有内容分发平台风头正劲,日渐式微的门户网站也不甘示弱,各路玩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争抢优质创作者。仅就当前来看,这一领域竞争已大有白热化趋势。而有点巧合的是,易车推出“易车号”和“创易计划”与两年前今日头条“头条号”推出“千人万元计划”的时间正好重合,不知是否暗合了向“头条号”看齐的野心。今日头条于2015年大热后,不到三年时间估值即有望超过200亿美金,某种程度上其成功路径已被视为行业标杆。

当然目前,“易车号”更为直接的竞争对手或许仍旧是宿敌汽车之家。在汽车垂直领域,二者也一直是势均力敌乃至惺惺相惜的对手。就在8月16日,汽车之家正式发布了“车家号”,并将之定位于泛汽车领域自媒体内容及服务平台。根据官方公布数字,该平台自6月先期上线以来,累计超过3500位优质泛汽车内容创作者入驻,签约网红76位,其中签约独家31位。车家号业务负责人陆佳晶在采访中透露,“车家号”在明年将会拓展整个行业超过15000名作者,并争取在明年年底前完成汽车专业内容90%的首发——成为汽车媒体行业真正的内容顶端。

如是看来,圈内圈外皆群狼环伺,如果仅仅是亦步亦趋的战略跟随者,这场战争显然毫无胜算可言。不过易车似乎也是有备而来。那么,作为后来者,“易车号”又有何不同?其核心竞争优势在哪里?在随后的专访中,易车高级副总裁刘晓科及其团队为经济观察网记者揭晓了答案。

在刘晓科看来,“易车号”定位为泛汽车领域粉丝经济平台,是易车“连接用户”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其将以平台为核心,通过用户产出内容的传播与分享,深度连接内容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人,创造关系型场景,打造粉丝经济,强化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同时,易车打出了“人人都是易车号”的理念,即助力普通用户发展成为专业创作者,包括为其提供图文、视频、互动等多元化的产品功能,并借助易车多元的流量布局、丰富的资源与多样的扶持手段,满足创作者对于流量、品牌锻造及多样化商业变现的需求。

在内容生态建设上,除了以“易车号”为平台扶持自媒体生产的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之外,易车也注重平台自产OGC(职业生产内容)的质量,包括强化标准化内容体系,建立行业最高标准专业视频库、高清图片库、VR/AR车型库、专业评测体系等。易车的目的在于,通过打造“OGC+UGC+PGC”全类型的优质原创内容产出形态,实现内容生态体系升级,更加丰盈和年轻化。

刘晓科并不介意媒体总是习惯于拿汽车之家和易车来比较。他坦言二者有业务重合之处,但也有相当之不同。比如,“车家号”仍旧延续了汽车之家的媒体属性,更加强调内容的发布,而“易车号”则更加强化用户连接与互动,内容的发布只是第一步,其强调通过粉丝来实现内容变现。

“粉丝经济”这个热词业内已经不陌生,不过此前在汽车圈还远未成气候。按照刘晓科的理解,在粉丝经济背景下,流量和资源向IP集聚,优质PGC迸发的商业价值一方面使内容营销成为市场营销的利器,加剧了汽车厂商对于网红、KOL(关键意见领袖)投放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业者进入掘金,其对于流量、品牌影响力以及变现能力的提升与日俱增。

“当前社会正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向用户互联网时代过渡,通过‘内容+关系+影响力’,日益强化的IP将成为未来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刘晓科说。

基于“易车号”平台打造的“创易计划”, 即是易车的优质IP扶持计划,面向易车内部和行业自媒体,扶持优质原创内容生产者,协助自媒体实现商业变现。据透露,易车将为此投入数亿元资金,打造众多年收入千万的顶级IP、粉丝千万的超级IP、100个“双百”(百万粉丝、百万收入)创作者、1000个行业优秀创作者,并对内打造“百万年薪编辑”。

刘晓科告诉记者,“易车号”自9月5日上线以来,已累计吸引近4000位创作者入驻覆盖全国多数城市及海外多个国家,平台日均生产千余篇高质量优质原创作品。发布会现场签约的优秀IP中,不乏两岸三地以及国外知名汽车自媒体。此外,易车内部已孵化2个工作室。刘表示,随着“创易计划”的推进,未来易车号将孵化、投资更多的IP。

这些IP从何而来?筛选标准是什么?易车如何找到他们并击败竞争对手顺利签下对方?“易车号”IP业务负责人李博毫不讳言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易车选择IP有一个标准,分为底部IP、腰部IP和顶部IP,每个级别会对应一个标准,每个标准则以粉丝量及节目全网播放量为基础,分析用户前景和商业前景,然后判断对方是否感兴趣,同时发起邀约。“我们会有一个团队会去看这些节目,去分析,去选择。”李博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目前易车号整个团队接近300人,专门做IP业务的就有50多人。

有点意思的是,“易车号”签下的首批IP中,也包括第一个入驻当年汽车之家“优创+”的代表韩路,而陈震的“萝卜报告”也在“车家号”上流量也不错。对此,刘晓科强调,不同于一些内容分发平台的排他性合作,“易车号”签约IP生产的内容不求独家,易车可以助其全网分发。而这也源于其一直强调的变现能力。目前,“易车号”对外合作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投资形式,一种是版权合作模式,“实际上我们帮助自媒体更多做商业变现,这是我们的核心能力。”刘晓科说。

据了解,为推进“创易计划”的落地,易车已成立IP中心对外孵化部,借助易车生态体系与丰富的经验、资源,为签约IP提供内容策划、运营推广、商务售卖等全方位的支持,协助IP成长壮大。同时,易车享有原创内容的全网首播权和独家商配权。

有没有过失败的案例?刘晓科坦言,有。“有很多自媒体节目都播了两期,确实不行就死了,那几期的钱是我们给的,我们也希望他把他的内容展现出来。”刘晓科告诉记者,“有时候他说他想做,拿一个PPT你想半天也想不出来这个内容好还是不好,我们真给钱,把他想象的东西变成节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看到了很多节目好或不好。”比如,《大炮评车》看还行,就坚持下来,继续帮助他解决很多商业问题,让他逐渐火起来了。“实实在在跟大家说,我们真金白银砸进去2亿,资源,流量导入,办发布会,这些都不在这2亿费用里。”

刘晓科表示,未来易车将通过“易车大学”和“易车研究院”两大产品体系,对IP打造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分析,并不断挖掘新生代IP。同时,还将持续关注研究粉丝发展趋势,打造更大规模的粉丝经济。同时,易车也在计划拍电影。

除此之外,易车还有独到的资源优势,即日渐成熟的生态体系。事实上,尽管过去一年受乐视风波所累,“生态”概念变得相当尴尬,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幸运的公司在当时的风潮中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生态体系。生态体系有什么好处呢?互联网行业流行一个说法,即“产品型公司值十亿美金,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美金,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金。”不同于产品型公司只有产品(内容也是一种产品),平台型公司有渠道有资金,生态型公司既有用户,又有渠道,更有资金,换言之,它有行业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是一条全产业链,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如此,生态体系的全面赋能将无可估量,更加有助于实现全产业链的多方共赢。互联网领域如日中天的BAT即是例证。

而易车在此前曾宣称,围绕汽车行业整个生命周期,易车已布局形成大生态体系,其中媒体平台与交易服务平台两大平台作为支柱,大数据则成为贯穿两大服务平台的核心驱动力。在大生态、双平台的大战略下,易车意在通过媒体生态的升级、“创易计划”的推进赋能各方,实现汽车产业链参与各方的互利共赢。

具体来说,即是通过“易车号”平台及“IP孵化”赋能内容创作者,使其获得内容价值的体现和应有的商业回报;通过优质内容赋能用户,使其得到更有价值的资讯和服务,提升体验;通过“易车号”及“创易计划”搭建的签约IP、合作商及易车三方商务合作平台,生产更为有针对性的合作内容进行全网分发,并通过粉丝营销及交易服务平台的承接以赋能厂商经销商,使其在覆盖人群数量上有更大的曝光,在传播内容质量上更加精准有效,从内容端输出更高效的成交转化;最终通过易车汽车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转赋能整个汽车产业,提高汽车流通行业的效率和速率。

“汽车互联网环境下的今天,不再是单打独斗,讲究的是集团军资源协同作战。易车双平台的生态合力正成为易车模式的核心DNA,不断爆发战斗力。此次‘易车号’的发布,是易车深化汽车全生态布局,升级媒体生态的重要举措,未来易车将秉承‘连接用户,提升体验’的原则,不断深化布局,赋能产业链各方,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繁荣发展。”张序安说。试图“后发制人”的易车能否后来居上?或许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