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特别策划】引进来、走出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作者:张文扬 2017-10-20 22: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文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中国将如何“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十九大报告称: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陆海内外联动与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欧亚12国务实合作呈现全方位、多领域发展的新格局,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起步早、共识多,早期收获丰硕,示范效果明显。其中包括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

10月17日,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介绍了2017年1-9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前三季度,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7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9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3%,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百分点。沿线非金融类投资额增长较快的国家有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俄罗斯,分别同比增长82.9%、68.8%、68.2%、34.1%。

现在,社会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十八大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体内容包括: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等一系列开放新举措。

10月12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道,我国引进外资已连续2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对外投资方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服务和保障方式,扎实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对外投资实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高峰介绍道,五年来,我国吸收外资呈现四大亮点:一是利用外资的规模保持稳定;二是利用外资的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外资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化;四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提升。

此外,据高峰介绍,我国对外投资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突出:一是走出去的规模扩大;二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产业国际布局加快。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十九大报告强调,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16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3万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达到5万亿美元。2012年到2016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约7100亿美元,年均增长9%,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对外承包工程国之一。

2016年,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达到 290.5亿美元,同比增长45.3%。一批钢铁、水泥、有色、汽车、机械、纺织、化工等领军企业在境外建设生产基地,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2016年,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上亿美元的大项目共有482个,带动了我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的走出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在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开拓国际市场、发挥两种资源优势,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九大报告还强调,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据10月16日商务部发布的信息,自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八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10.4%升至2016年的13.2%。外贸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016年,进口环节税收达1.54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11.8%。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8亿左右,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23%。

目前,中国贸易大国地位取得了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动力转换和结构调整加快,外贸优进优出取得成效,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张文扬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各国驻华动态、进行国际经济报道;跟踪商务部各项政策及产业发展动态;关注重大事件、人物专访以及企业故事。涉及领域:进出口、国际贸易、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外资企业、智库等。邮箱:zhangwenyang@eeo.com.cn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