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观察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难在哪儿?

作者:沈怡然 2017-11-22 15:13  

面对数字化的影响,中国企业转型意愿如何?数字化第一步怎么走?目前转型到什么阶段?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世界第三大商业应用软件及服务供应商Infor近日在中国举办了一年一度的“Infor next”合作伙伴峰会。作为20年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Infor高层管理者在会上阐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三大关键问题。面对数字化的影响,中国企业转型意愿如何?数字化第一步怎么走?目前转型到什么阶段?

转型意愿

据麦肯锡调调查告显示,中国制造商对工业4.0的态度比美、日、德企业更为乐观:76%的中国受访企业相信技术革命将增强自身竞争力,远高于美、德、日三国(美57%,德50%,日54%)。

Infor行业及解决方案战略副总裁称Andrew Kinder称,中国制造业对数字化态度的转变是非常快速的,在3-4年前,若在一个房间里问制造型的企业说你们有多少人准备上云,在座企业管理者也就1-2个人举手,而至今我们通过对客户访谈得到的结果是,今天至少有一半的制造业企业负责人会作出上云的决定。

转型的最大的驱动在于,在中国依靠低成本人力作为竞争优势的企业正急剧减少甚至消失,而这样的企业在几十年前在中国占有绝对优势。当下企业负责人已经意识到,若想迎头赶上只有从提高效率入手并快速淘汰低效的管理、生产和销售方式。

但意愿强烈并不意味着快速行动。麦肯锡调查报告显示,只有57%的中国企业对工业4.0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远低于美国(71%)和德国(68%)。仅有6%的中国企业制定了明确 的实施路径,远低于美、德、日企业(22%,22%,31%)。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来自Infor的一位客户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该公司信息化推进办主任方明强称,数字化转型非一朝一夕之功,包含领导作用、团队、全员参与、规划、实施、沟通等各要素,最重要的是变革决心。在他看来,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是企业流程再造、业务标准化、数据标准化的过程,会对原有习惯和文化造成很大冲突,牵扯到各部门指责职能的变化。

第一步怎么走?

针对未做好准备的中国制造业,制定实施路径成为迈向数字化的第一步。Infor全球制造执行副总裁John Flavin认为,在制造业从大规模批量生产走向大规模定制的时代,企业首先要思考如何为客户更为具体的需求定制产品,也就是要百分之百地可靠地满足客户需求去生产一个特定的产品。

针对此,在Infor所提供的一项服务通过上云以及数据监控,让制造业企业能精确判断每一款产品的成本,并拥有该产品的可追溯数据,包括追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任何一段历史,以及销售后续的数据跟踪。

从很多迹象看出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型,John Flavin称,曾经商场货架上的啤酒每个品牌有几百瓶,而现在放置几百瓶啤酒货架上往往有上百个不同品牌。这些细小的变化意味着客户需求引领的转型正在发生。

John Flavin认为这样的转型,意味着制造业正从大批量回到小批量。从全球企业上云的趋势看来,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以一个网络体系的方式上云,就是企业之间彼此连接在一起,针对个性化贴合需求的生产越来越多。

转型效果

对于数字化转型进展第三方机构的态度并不乐观,据埃森哲研究发现,仅有4%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成为“数字领军者”,将数字化投入转化为了出色的经营绩效。

John Flavin分析,瓶颈在于如何把云、物联网等和商业连接到一起,而企业普遍处于单点运作。当数据、洞察和用户互补关联,将对快速、共享和可靠决策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对于单一企业来说,更强调内部打通,包括从寻源,生产,资源管理,供应,销售各个环节。

由此来看,网络化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企业的供应链的转型已经从线性变成一个网络,下一步是如何在企业间进行网络化扩展。制造业企业想做大,不能局限于内部,局限于行业,要放眼全球将网络思维建立起来。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沈怡然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