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学院孙艳红:中国军民融合该向美、俄、日学习什么?

作者:沈怡然 2017-11-25 16:16  

在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模式下,顶层设计、行业标准及开放平台该如何设计?

11月24日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艳红在四川2017天府金融论坛暨军民融合与创新论坛上,总结了外国军民融合发展经验:当下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军民一体”模式,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先君后民”模式,以以色列为代表的“以军带民”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以民掩军”模式,不同国家发展中的趋势什么?中国如何从这些趋势中汲取经验?在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模式下,顶层设计、行业标准及开放平台该如何设计?

——编者按

美国是“军民一体”模式。美国军民一体化的概念是这样的,“将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与更广泛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相结合,成为统一的国家工业基础的过程”。美国经过军民一体化的改革,取得很大成绩。美国军民一体化的战略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在90年代就开始推行军民一体化进程,应该说军民一体化的格局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

俄罗斯是“先君后民”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和俄罗斯为了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它的很多财力都是集中在发展国防工业上,它建立了独立于民用经济之外的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但是它的业务弱点,就是因为国防工业相对封闭,先进技术不能有效转为民用,再加上长期大量军事投入对经济也有一定的拖动,导致苏联解体,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就继承了苏联90%的军事力量和70%的国防工业,同时也接受了俄罗斯原来军工企业存在的缺陷和负担,都全盘接受了过来。这样冷战以后一直到现在,俄罗斯的国防工业经过了多轮的改革,最开始是在休克疗法的基础上对国防工业实行全面私有化,但是这一轮改革并没有取得特别大的成效,真正俄罗斯改革取得成效是98年开始,大概经过了三轮改革,俄罗斯的经济逐渐复苏,国防工业也有了逐步发展。2006年开始,为了解决它的一些问题,俄罗斯又开始寻求军民融合的国际合作,就是把他们这些已经有的大型工业财团推到国际上,推动在国际上的上市。

日本是“以民掩军”的模式。日本二战以后军工生产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严格控制,但是由于冷战的爆发,加上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需要日本为美工提供生产军工产品,所以日本成为特许提供基地和远东兵工厂,但是法律限制,为了使生产顺利进行,军品任务基本派到民间企业做,而且不仅派到民间企业,还要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日本像美国和俄罗斯一样有大量的军工企业,日本虽然没有很多军工企业,但是几乎所有大型民企都是军企。

以色列采用“以军带民”的模式比较特殊。以色列充分发挥了由军及民的溢出效应,而这也源于他们国家自建国以来就存在的长期不利安全环境,所以他们只好发展起强大的国防工业,而又由于以色列在资源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所以就只好依靠科技创新来取得他们在国防工业领域的优势。到现在为止,以色列的科技创新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包括军民融合里边,应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四个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一,国家利益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就是要关注国家利益在这个时候的重要关切是什么。军民融合更加突出国家利益至上,就是以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准则,科学判断国际安全形势,确立国家发展的战略和军事战略,并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指导和筹划国防建设,从而确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目标、发展路径。它的核心是既不能强调军事,就像前苏联那样而拖垮了经济,而不能不要军事发展,而使国家安全面临威胁,这是最高层次的军民融合。

第二,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军民融合不仅仅是国防科技工业一个领域,它包括很多领域,包括国防科技工业、后勤保障、人才培养、国防动员、海洋空天、网电等各领域的发展,它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因素,所以必须要注意从顶层筹划和规划的角度来进行谋划。

以美国为例,从军民融合角度来看,美国的规划体系分为三个类别。

第一类是军事发展体系,第二类是重点发展领域的科技发展规划,比如航天、飞机、卫星、网络等,这些领域基本上没有军用和民用的区分。第三类是专门针对军民融合的。

对比来看,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发布了一些计划,军民融合角度,有军民融合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科技领域也发布了科技的发展规划。

第三,军民融合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我们都知道市场导向是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军民融合过程中基本是以资本为纽带,就是追求什么样的市场就开展什么样的技术和产生,企业基本是私营的,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有军品就生产军品,有民品就生产民品。比如说世界百强的军工集团,大多数既生产军品也生产民品的,而政府在这当中的作用,它最主要是通过法律来进行引导。

市场方面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准入制度。民融合准入制度是一个民营企业参军都绕不过去的问题,其实在美国它也有这样的问题。但是美国是怎样解决的呢?美国通过一个识别注册即可参与的军品装备武器市场的制度,它通过承包商身份识别、自由注册、国防部分类审查的方式,就使各种创新型企业能够公平地进入军品市场。

比如说它在2017年把这几个数据库整合成授予管理系统,而承包商只要通过注册,拿到这样的身份识别编码,就可以不用花任何费用在美国成为国防部主承包商的潜在用户,可以参与军品市场竞争。而国防部可以通过这种企业身份代码的识别,就是全面识别这些企业的实力、业务、背景资料、诚信标准等等,然后选择最合适的企业参与到企业装备竞争里。

在我国民营企业参军可以说是目前遇到比较大的问题,有几个准入门槛的问题,不同的证,有不同的部门颁发,想拿到这个证不容易。现在军队和国防工业相关部门正在推动四证的合一,或者是简化程序的改革,我们期待这个改革很快取得更好的成就。

第四,更加注重创新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来引领发展,这是未来战争发展的基本趋势。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这个单位是国防部的一个机构,但是它退出的研究项目、计划,包括它关注的领域,都已经成为全世界科技发展的风向标。

第五,更加注重标准和平台建设。

首先,标准是不是兼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民融合能不能发展下去,因为很多民营企业想要进入军企,它标准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就没法进入。

美国90年代就规定,就是各政府部门必须要全部公开它的法律法规、指令、意见,在装备采购方面,国防部也必须尽可能进行公开。我们国家也比较重视这个标准,平台就是各种信息资源的发布平台,现在军民融合很大的问题是军队的信息资源不公开,就是互相交流不顺畅,就是民营企业、地方企业不了解军队的东西,不了解军队的需求是什么,而军队也不了解民间的技术在哪里,所以一个公平开放的平台就很重要。

在信息公开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工作,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包括全军的武器装备采购网,还有工信部国防科工局推出的信息平台,还有后勤部门推出的军队采购网,网上有很多军队发布的相关信息,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效果。

根据这些共同特征,中国在军民融合领域亟待推进的有什么?

第一, 将军民融合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形成国家主导下的体系推进态势。军

民融合所涉及不仅仅是军方的事,涉及国家的高层,也涉及各大军工企业,也涉及一些想参与生产的中小企业。

第二,采取多元化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军民融合应该兼顾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根据国家环境、军事战略环境、经济发展来进行定位,选择合适的适合自己的模式。

第三,着眼破除深层次障碍,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改革创新。都知道改革是解决重大问题的唯一途径,习主席也多次说改革的重要性,并且在历次深改会议上亲自出席并亲自作出各种指示。美国和俄罗斯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俄罗斯在国防工业改革一轮二轮三轮,中间也遇到了一些很大的困难,中间也有一段比较纠结,涉及很多利益集团,但是改革必须推进,推进改革才能促进发展,必须要积极稳妥的,既要坚定信心勇于突破,又要努力改革创新,使我们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文为孙艳红在军民融合论坛上的讲话,有删节,本网记者沈怡然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沈怡然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