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整治落地,但我们不止希望看到一场监管风暴

作者:二把刀 2017-12-01 19:44

类似现金贷这样的金融产品野蛮生长,起初监管还持审慎孩纸宽容态度。不过在创新名义下,互联网金融泥沙俱下,乱象丛生,最终也让监管失去了耐心。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二把刀/文

12月1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统筹监管,开展对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

就在今天早些时候的中国银监会例行发布会上,银监会官员表示,在禁止各地新设互联网小贷公司之后,下一步将对存量现金贷机构和业务进行集中规范、整顿,“网络小贷公司风险整治实施方案”也将于近期下发。话音刚落,靴子已然着地。

回头来看,很难想象趣店上市引发的风波,最终变成一场针对现金贷的强力监管行动。从今年9月,国家七部委联手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ICO)活动,到此次发布网贷公司新设禁令,并对存量机构和业务进行整治,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面对可能的风险信号,监管机构反应更加迅速,出手也更为坚决,尤其是在所谓创新领域。如果考虑到金融稳定委员会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落地,可以肯定,金融监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金稳会框架下的金融监管体现出与过往不同的特点。之一是对金融风险的高度关注。类似现金贷这样的金融产品野蛮生长,起初监管还持审慎孩纸宽容态度。不过在创新名义下,互联网金融泥沙俱下,乱象丛生,最终也让监管失去了耐心。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一直在重点整治名单上。现金贷原本就存在灰色地带,一旦风险露头,清查整治行动遍地开花,政策接连落地,监管可谓雷厉风行。可以观察到的是,在鼓励创新与风险防范的权衡中,天平更多地倾向了风险防范一端。所有带着创新光环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行为,今后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透视。

其二是金稳会下的协同和分工机制。最近公开征求意见的资管新政,无疑打上了金稳会的印记。监管指向相当清晰:所有金融行为都要纳入监管,通过一致性监管避免监管空白和盲区,打掉套利空间。在这样的监管框架中,肩负金融稳定职责的央行处在更为核心的位置,权重更大,也势必会更有作为。这将有利于解决对货币“总闸门”有效管控的干扰——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明确谈到了这一点。

其三是地方正在承担起监管责任。我们注意到,此次针对现金贷的整治,很多政策是由各地方先行发布。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在此背景下,我们预期,“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监管氛围正在形成。如果说一行三会的协同机制是从横向封堵监管漏洞,央地联动则有利于纵向消除监管死角,全国一盘棋。

我们以为,金融从业者应该不存侥幸。在这样一个新阶段,伴随监管理念和思路逐渐统一,分割监管格局下的父爱主义将无处存身,而金融反腐深化持续,金融“大鳄”和监管机构“内鬼”合谋的灰网也正在被各个击破,监管政令贯通与落地将会更为顺畅坚决。监管固然还可能存在短板,但过去那种明目张胆的套利行为和利益输送已经失去生存的土壤。

即使如此,我们并不希望看到一场监管风暴。新的监管理念和格局必然要求对前期监管行为的反思和矫正,这种矫正也可能引发比较大的行业震动。不过现实而论,疾风暴雨式的监管动作或许有足够强大的震慑作用,但也常常打乱市场预期,用力过猛难免出现防范风险的风险。我们注意到,监管部门对此不无警惕。在资管新政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实施新老划断,并设置一年半的过渡期,应该是决策部门充分考量利弊之后的针对性设计。

在金融的世界里,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始终存在,所谓“金钱永不眠”。任何时代都不乏打着创新幌子的逐利者,不过金融市场也离不开创新与进取精神,对中国来说更是如此。很多时候监管的困境在于,很难区分金融创新与假创新之名的高杠杆操作和庞氏骗局。监管的滞后既可能扼杀创新本身,也可能错看风险因子。这更提醒我们,好的监管和严的监管之间是有区别的,有的时候指向不尽相同。对于这个监管新时代而言,更重要的或许是,如何使监管与市场做到激励相容,在尊重市场机构盈利动机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监管提升金融体系稳健性,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