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首次国际海底区域调查航次凯旋

作者:王雅洁 2017-12-05 11:59  

本航次是中国五矿首个海上调查航次,是国家海洋局“蛟龙探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期90余天。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 12月5日,经济观察网记者从中国五矿获悉,12月1日,首次执行大洋科学考察任务(中国大洋47航次)的“向阳红06”船已经从东太平洋返航抵达青岛,完成中国五矿国际海底合同区首个海上调查航次科考任务。

这也是201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以下简称“深海法”)正式实施以来,首次由我国企业——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为主体实施完成的国际海底资源调查航次。

中国五矿相关人士表示,本航次作业区域跨度大、海况复杂、作业时间长。通过95天的海上调查,首次获取了合同区6个区块(占总合同区面积74%)的全覆盖地形地貌等地球物理数据资料,通过地质取样验证了西端A5区块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分布特征,为后续勘探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经济观察网记者还获悉,本航次还获取了6个区块气象、水文特征和生物环境特征,为区内环境基线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开展的大跨度全航程横跨太平洋海域海洋大气和海水微塑料分布调查,为掌握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据悉,2017年8月29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国际海底矿区海上调查航次(中国大洋47航次)从青岛启航,奔赴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带区域执行多金属结核矿区调查任务。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中国五矿获悉,该集团曾于2017年5月12日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深海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深海矿区勘探企业承包者,其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是我国获得的第四块国际海底专属勘探矿区。

任务计划用15年时间在东太平洋7.2万平方公里海底开展资源环境调查,查明合同区多金属结核分布与矿床地质特征,估算推断资源量和局部控制资源量、圈定试采区。

该集团相关人士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五矿聚焦于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本次航次的实施是中国五矿积极履行多金属结核国际海底矿区合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的举措,也是其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的体现。

经济观察网记者还获悉,本航次是中国五矿首个海上调查航次,是国家海洋局“蛟龙探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期90余天。按照分工,中国五矿所属长沙矿冶研究院负责航次的组织实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负责调查技术和船舶保障。航次科考队员26人,集中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和骨干力量,成员主要来自长沙矿冶研究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浙江万里学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

根据《深海法》要求,本航次编入我国大洋调查航次序列,命名为中国大洋47航次,是我国“蛟龙探海”工程深海资源勘查部分的重要内容。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王雅洁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大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