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刊·新青年|徐立:开拓视觉AI

作者:冯庆艳 2017-12-28 22:19  

据PitchBook统计,在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供货的风险投资超过108亿美元,融资最高的5起投资事件中,中国企业占了4起,商汤科技位列其中。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冯庆艳 闫媛媛

“技术领先让我们赢得的是时间窗口,我们在打的是人才的战争,”作为一家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创技术的创新性科技公司——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博士拥有80后一代少有的思辨能力和商业远见。

徐立小时候父母因工作原因对他“放任不管”,这反倒成就了他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不迷信权威的性格。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徐立,在33岁时从一位计算机视觉科学家转型,成为一家聚集了这个领域顶尖人才的创新性科技公司的掌舵者。

很难想象,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精力充沛,想法无穷无尽,嘴里不时蹦出最新流行词汇的年轻人,已经拥有十余年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在视觉领域国际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50余篇论文,被业界评为“创新商业领袖”。在他的带领下,商汤科技在短短三年间,凭借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人机交互、医疗图像、人工智能芯片等多个领域的领先技术,成为计算机视觉界的领航企业,并于今年7月获得了高达4.1亿美元的B轮融资。

据PitchBook统计,在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供货的风险投资超过108亿美元,融资最高的5起投资事件中,中国企业占了4起,商汤科技位列其中。显然,商汤科技已经成为视觉AI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对于资本的热情,徐立很理智,他认为,公司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一批视觉AI领域的顶尖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搭建了一个自主研发的原创深度学习平台。

学生时代

在徐立的眼中,父亲是一个敢冒险,勇于走在时代前沿的人。“父亲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学的。早年父亲是在国企,这是外人眼中很好的铁饭碗,但是他后来毅然选择出来去了外企,做外企的第一批工程师,然后又出去创业,其实他走的是一条很有创新精神的路。”徐立说。 父亲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但在他整个学生时代,是“没有人管的”孩子。

为了高中有一个好去处,“没有人管的”徐立做了他自己认为“现在想起来都好笑的事情”,但这却无意间成为他命运的关键转折点。“要进好的中学怎么办呢?除了成绩好外,还要另辟蹊径,当时有一个办法是参加竞赛,获得直升名额或者是其他的通道。我几乎参加了我们学校所有的竞赛。”

之后,由于竞赛成绩都非常优异,徐立进入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那时上海最好的高中之一。

关于学生时代对自己此后人生的重大影响,徐立向记者说:“第一不信权威,很多情况都是自己探索。第二个是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

回忆起大学时光,如果给当时的自己一些建议,徐立认为,需要把一些基础的东西做的更扎实一点,因为那些东西是有积累,有沉淀的。人的一生当中,很多东西就是应该一指捅破天,应该去聚焦,把自己单方面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才行。“就是滚石不生苔嘛。”徐立笑道,“所以必须得专注,但读书时并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精力比较分散。”

回想起来,父母的放任反而给了徐立自主学习和自主把握命运的空间,而自己能赶在人工智能大热之前,切入到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创技术领域做研究,似乎与学生时代所形成的性格不无关系。

商汤时代

商汤科技正式成立是2014年,公司的中坚力量多来自于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汤晓鸥教授和徐立所在实验室的博士、教师团队,那之前的2011至2013年间,在CVPR和ICCV两大全球计算机视觉世界顶级学术会议上,29篇涉及深度学习的文章中,有14篇出自该实验室,学术造诣在圈内已经颇有名气。商汤科技后来也被誉为“计算机视觉界的黄埔军校”。

作为一名学习计算机视觉如此“专业而冷僻”的理工男,徐立常会被问道:“你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人,转到管理岗,管理经验从哪里来?”他表示,自己的管理经验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机场管理学”,一个是“金庸管理学”。

徐立说,“误机的时候,我就看机场书店里的各种管理学书籍,还有各种商业大佬包括马云、柳传志、王石等的视频,翻来覆去地看,所以我觉得机场是个好地方,我的管理经验一部分来源于此。”

学以致用也是徐立擅长的事情。徐立小时候还是个“金庸迷”。“金庸的书,这么多年看下来,便也有了心得。”徐立称之为“金庸管理学”。

作为商汤科技的掌舵者,徐立给出了公司发展战略的两个关键词,即原创和引领。“原创,类似于练内功,这是一个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但走过这段最艰苦时期,过了那条质变的线,速度就类似于‘火箭上天’,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就是技术领先性,而这个领先性就来自于坚持做原创。”

在徐立看来,在人工智能这个发展迅速的领域,要争取创造出足够的时间窗口,做到技术领先,然后才有足够的优势去布局去思考,市场如何做垂直整合,资源如何做到更大的利用,如何把商汤科技独有的1(基础研究)+1(产品及解决方案)+X(行业)模式真正的贯穿到行业里面去。

打响人才壁垒战

如果说人工智能发展靠技术原创的话,那人才的聚集则是该领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徐立向记者举例道,商汤科技刚创业时期,谷歌买了一家公司,有十二个人,值四亿英镑。有人评论说谷歌是在乱花钱。但在当时,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做深度学习大脑引擎的人,总共不超过50个科学家,其中12个在谷歌,所以,谷歌买的是未来。

现在,专业研究计算机视觉的专家学者仍很稀缺,但在商汤科技,就聚集着150多位该领域的博士。

商汤科技核心团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博士、硕士科学家;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微软、谷歌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并且商汤还保持着和学术界的紧密联系,其与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同时还与清华、北大等高校建立了以学术课题为导向的科研合作。

徐立早就意识到人才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商汤科技默默布局了这场人才争夺战役,而如今“人才垄断”战已经开启。“在公司成立前后,那个阶段上我们做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把圈子里能够找到的,这个方向上的研究生、博士生都招进来,全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的人才圈。在2015年3月份之后,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让大家注意到人工智能,再想去做布局的时候,发现市场上已经没有人了,再招一个本科生,还需要再培养几年。”

在面对是否担心未来会有人才流失的问题时,徐立表示胸有成竹。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两件法宝。一是工具的提供,二是环境的营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家需要什么呢?需要工具。商汤聚集了一批人才,首先做的就是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底层系统,深度学习操作系统。这就类似于你要发邮件,而你回家打开电脑只有dos系统,只能通过写命令编辑邮件,虽然也能发,但问题是那个太复杂了,而我则可以提供windows系统,要容易的多。”

对于环境的营造,徐立表示科学家往往都是扎堆出现的,当你成为这个领域的技术大牛时,你的周围往往也会是同类的技术大牛环绕,因为技术大牛们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便很快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商汤科技便成了技术大牛的集聚地,也打造了自己的核心壁垒。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冯庆艳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TMT新闻部主任
关注TMT(科技/媒体/电信)领域的重大事件。擅长调查、深度及人物报道。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