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考虑和监管影响 揭秘公募热销另一面的清盘潮

作者:徐唯佳 2018-02-03 10:51  

2018年预计金融监管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去货币规模考核、去委外通道业务、以及流动性管理新规都可能使得基金清盘数量进一步扩大。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徐唯佳  刚刚过去的一周,又一款爆款基金诞生,原定发行时间1月29日到2月2日的嘉实核心优势股票发起式基金,公告在发行首日就达到90亿规模上限而提前结束募集。在此之前,华夏基金、兴全基金、东方红基金相继在2018年发行爆款新基金。但是,热销的背后,公募基金行业并非全面繁荣,1月份连续爆款新品的同时,是20只基金发布清盘公告。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公募业已公告拟清盘基金数量达20只。其中,博时基金清盘4只基金,德邦基金、华安基金、长盛基金、天弘基金分别清盘2只基金。

从产品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的清盘数量最多,有12只清盘;其次为灵活配置型基金,有4只清盘;此外,指数基金有3只清盘,货币型基金清盘1只。

2014年之前,行业几乎没有清盘的案例,2014年-2016年三年期间,公募基金清盘数量总计为97只,2017年101只清盘基金的数额已经超过过去三年的总和。2018年预计金融监管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去货币规模考核、去委外通道业务、以及流动性管理新规都可能使得基金清盘数量进一步扩大。

两大主因或促清盘加速

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基金公司,对于公募基金清盘,一直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记者从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了解到,从公司决定清盘一只基金到最终清盘,需要至少60个工作日,其中包括在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刊登召开持有人大会公告,投票决定是否清盘基金等程序。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基金公司选择基金清盘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考虑。一方面,由于每只基金需要支付的固定费用比较刚性,这部分费用包括托管费、会计费、律师费以及信息披露费,若规模过小则导致该部分费用侵蚀过多收益,部分获取收益能力较弱的债券基金甚至会出现负收益,无论从投资者的角度考虑还是基金公司的收益成本考虑,都会选择对这些基金清盘。

另一方面,如果当初有少数机构组成委外基金从而成立基金,一旦遭到机构赎回,若市场上找不到其他委外资金或者同等规模的资金,那么基金规模持续低于5000万元,则直接面临被动清盘的尴尬。

2017年12月,监管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迷你基金”相关监管安排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于旗下“迷你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业内称之为“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管理人,原则上对其上报的产品适用6个月的注册审查期限。如果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超过10只,将被暂停申报新基金;同类型“迷你基金”超过3只,会被暂停申报同类型基金产品。

上述《通知》进一步明确,迷你基金数量较多将直接影响新基金申报发行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2018年基金的清盘节奏,其中尤以博时基金受影响最大。

博时基金领衔委外大撤退

自2017年基金清盘常态化以来,行业内主动清盘基金的引领者,可谓是博时基金。Wind数据显示,博时基金清盘基金数量超过13只,为业内最多。“博时基金在2015年和2016年享受到了委外基金产品的政策红利,一年发行约百只疑似定制基金产品,如今,这些定制基金中的委外资金将面临逐步退出的境地。”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在艳羡当初博时基金抓住委外风口规模几何级增长的同时,也对去年以来该公司集中清盘基金表示在情理之中。

对于去年以来加速清盘的原因,一位接近博时基金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积极响应监管及市场趋势、整合优化旗下产品线,在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或者在基金触发清盘条款规定时,公司会主动处理旗下到期的迷你基金,未来将进一步集中公司优质投研资源,更好地为持有人服务。

上述接近博时基金的人士向记者坦言,基金清盘是市场的自然出清行为,投资者的接受度已经越来越高。其表示,“很多迷你基金属于机构定制类的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转型难度高,清盘也是正常现象,随着迷你基金的增多,选择清盘的基金数量也会上升,但这也是帮助市场良性运转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市场进行优胜劣汰。”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有研究员认为,短期内随着债市的进一步调整,银行或赎回委外,或到期不续作,委外绝对规模将大概率继续下降,未来发展趋势是“量缩质增”。

这也意味着,博时基金旗下剩余的委外基金的产品中,仍有面临清盘压力的情况。

对于存在清盘压力的委外基金产品,恒天财富研究员黄祥认为需谨慎选购。

景顺一天清盘3只ETF

除委外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也成为2018年基金清盘主力。2月1日,景顺长城基金连续发布3则基金清盘公告,分别是景顺沪深300等权重ETF、景顺中证800食品饮料ETF以及景顺中证医药卫生ETF三只指数基金。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接近景顺长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清盘三只ETF产品主要出于运营成本考虑。据了解,基金管理人能够收取的ETF的管理费率较低,但管理和运行ETF基金所需的总体成本却相对较高,只有管理规模上千亿的中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才能覆盖相关成本。

记者查阅大部分ETF产品基金契约显示,跟踪主要指数的大部分ETF基金管理费率约为0.5%,如果以基金资产总值5000万的迷你型ETF基金为例,基金管理人获得管理费仅为25万元,而管理1只ETF产品基金公司至少需要配备3人的工作量,包括基金经理1人、每日净值清算1人、净值复核1人。

此外,审计费、信批费、指数使用费、券商做市费等均要数十万元,后两项费用属于ETF指数产品额外增加的运营成本。“ETF产品规模低于5亿元,基金管理人很难赚钱。”来自上海某证券的一位场内基金产品销售人员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道。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