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区政策的提升空间

作者:仝麟阁 2018-04-23 17:56

近20年来,我一直认为海南的发展要有“顶层设计”,有一个发展远景蓝图,这就是成为以“三自由”为特征的海南自由贸易区、自由旅游岛,实现国内外人员(游客、企业家与专业人员)、商品和资金的自由流通。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王兴斌/文  海南传来创建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消息,这是本人十多年前的一个“梦”,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梦想成真。

事实上,海南的自贸区建设之路由来已久,从30年前海南经济特区成立后,全岛率先实行了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改革开放措施。1993年,全岛率先实行燃油附加费改革,取消岛内公路上所有收费关卡,将公路养路费、道路通行费和运输管理费等合并为“燃油附加费”。2000年,率先实行落地签证政策。对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1个国家持普通护照、5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在琼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实行免办签证入境。当时海南已享有21个国家旅客入境免签证、130多个国家旅客落地签证政策。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召开成立大会,博鳌成为全国第一个国际会议的永久性会址。2003年,海南率先实行航权开放试验。海南省也是中国民航第一个开放第三、四、五航权的试点省份。(国际民航业的第三、四、五航权,是指民用航空器目的地上下旅客和货物权,以及经停第三国境内某点上下旅客和货物权。)

2004年2月,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允许国外航空公司经营的至海口和三亚的国际航线,逐步延伸至内地除北京、上海和广州以外的所有对国际航班开放的城市,从海口和三亚延伸至上述城市以及这些城市延伸至海口、三亚的国际航线可享有中途分程权。(“中途分程权”指在中国落地之后,再飞往中国境内的另一座城市或第三国的空港。)

自贸港建立需要顶层设计

在这些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党中央于2009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勾画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海南特色优势,全面提升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形成人文智力支撑;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等9大工作计划。

终于,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和特区成立3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党中央决定将海南设为自由贸易实验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先锋”,海南岛有以下四大优势,第一,海南拥有目前中国其他省区没有的最开放的落地签证政策;第二,海南拥有目前中国其他省区没有的航权开放政策;第三,海南拥有中国其他省区永远没有的隔海自在的封闭环境,从而可以营造国际旅游者自由往来的地理与人文环境;第四,海南毗邻我国自由贸易港香港和澳门,直面东盟,是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前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将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到2025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近20年来,我一直认为海南的发展要有“顶层设计”,有一个发展远景蓝图,这就是成为以“三自由”为特征的海南自由贸易区、自由旅游岛,实现国内外人员(游客、企业家与专业人员)、商品和资金的自由流通。第一步成为类似韩国济州岛的“国际自由都市”,首先对东南亚联盟完全开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别先行区,最终成为香港那样的国际自由港。

当今国际自由贸易区最成功的案例是欧洲联盟。欧盟不仅实现了人员、商品与资金的跨国自由流动,而且实行统一货币——欧元,实现了货币一体化;不仅经济上一体化,而且成立了欧洲议会(监督、咨询机构,具有部分立法权)、欧洲中央银行、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经社委员会和地区委员会(咨询机构)等机构,正在制定欧盟宪法等,逐步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并在外交、军事上协调和合作。

东盟也正在向自由贸易区迈进。2003年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决定,2015年之前建成自由贸易区,成为东盟经济共同体,2020年以前建成具有5亿人口的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共同体。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必然结果。国际自由贸易区是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优选择之一。

免签力度还有提升空间

在诸多产业中,以旅游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是区别于其他自贸区最大的“亮点”,三亚发展旅游具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连接点)、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生态环境(含气候)优势、特区政策和管理体制优势、产业政策优势、国际周边地区相对安定的环境优势、世界经济和旅游业重心向亚太地区东移的优势。

产业发展需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开辟更多相应的航线,开发更多更好为外国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提供更好的旅游公共和专业服务,有相应的外语服务环境和人员,海南的旅行社要提升相应的服务能力。同时与此相关的部门、渠道要大力宣传,让外国人广泛了解。总之,需要耐心、定力和精细的准备,释放效益需要时间。

这次实施的入境免签政策主要包含三大方面:扩大免签国家范围,适用入境免签政策的国家由26国放宽到59国;延长免签停留时间,免签入境后停留时间从15天或21天统一延长至30天;放宽免签人数限制,在保留旅行社邀请接待模式的前提下,将团队免签放宽为个人免签。

入境免签从26国扩大到59是一大步,但不要“自恋”。香港对165个国家和地区游客免签入境7-180天,同时145个国家和地区对香港居民实行入境免签。澳门对63个国家和地区国民实行免签入境,有95个国家和地区对澳门居民实行免签入境。台湾对124个国家和地区国民实行免签入境,有129个国家和地区对台湾居民实行免签入境。当前的免签力度,还有提升空间。

当前免税政策还有待优化

对于三亚旅游部门提出的优化免税政策,说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向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前进了一步。之前的三亚离岛购物免税,允许海南籍居民一年购买一次免税品,国内游客一年可“离岛退税”,整体上对海南旅游发展、经济发展影响不大,它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原因如下,一是国内外游客不是因购物免税才去海南的,而是去观光、休闲度假时顺便买一点,这与许多人为购物而去香港不同,也与不少人为着购物去巴黎不同。

二是海南免税店中的商品9/10是转手销售外国生产的高档商品、奢侈品,海南自产的很少,主要是珍珠、兴隆咖啡、椰奶食品和北京同仁堂中成药,对海南的实体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大,对海南而言只是增加了一些税收。这与巴黎香水时装、瑞士手表、日本电器电子产品等直接拉动本国的制造业不同。

三是海南免税店的主要顾客是中国国内游客,主要作用是拉动国内消费,“离境退税”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不大(可能对俄罗斯游客有一些吸引力),因为这里的各国商品在其他国家的免税店都能买到,而且品种更多。这与外国的免税店只对外国人开放,香港的免税店只对非港人开放,只是为了拉动外国游客、就地出口商品不同。

四是海南的免税店是“一家”经营,三亚只有国旅总社集团下的中国免税公司经营,海口打破了国旅总社集团的一家垄断,又出现了海航集团的一家经营,顾客没有选择免税商店的余地,免税业没有自由竞争,扼制了免税业的竞争动力。我在巴黎看到,既有“老佛爷”、“巴黎春天”这样的龙头老大,还有多家小型的免税店,顾客可货比三家。

以三亚市为例,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一年间,进三亚免税店购物的游客77万人次,营业额18亿元,大约占三亚一年接待过夜游客总数的8%,大约占三亚一年旅游总收入的10%。可见开展免税购物对三亚旅游有一定积极影响,但不是很大。

(王兴斌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旅游研究所所长、原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本报记者仝麟阁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