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说】倪鹏飞:内陆地区的发展劣势在下降

作者:EEO视频 2018-04-27 16:58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一概念正在向二线城市延伸。

经济观察报EEO视频出品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一概念正在向二线城市延伸。在本期的《BOSS说》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分享了自己对于国际化大都市的判断标准和当下国内城市发展建设的意见。为何我们如此关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二线城市中,哪几座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私享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倪鹏飞

私享一:国际影响力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判断标准

提问一:国际化大都市的判断标准为何?

国际化城市或者国际化大都市,最重要的标准是功能上,就是说这个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于全球或者说对于国际的贡献程度,这个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国际化,以及国际化城市层次最重要的衡量。如果加个大都市的话,肯定是说不仅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而且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这样一个城市,规模较大呢,不仅包括了人口,面积,可能还要包括经济规模,社会规模。甚至包括了文化,政治活动等等。总的来说,最核心的我认为是是否对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最重要的。

 私享二:国际化意味着更高的竞争力

提问二:城市竞争力与其国际化的程度是否正相关?

应该说有很重要的相关性,相关性就是刚才我说的,如果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你的资源和要素用的不是自己的,用的更多的是全球的,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给当地人需求,更多是给外边人的需求,显然不是更有竞争力嘛。因为全球的资源是无限的,或者说很大的,全球市场也是很大的,如果更全球化,意味着能够拥有更多的要素和资源,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业是服务于全球,全球的市场也是很大的,所以你的竞争力肯定是非常高的。所以说国际化应该说和竞争力是有非常重要的正相关关系,这也是许多城市为什么要追求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私享三:内陆地区的区位劣势在下降

提问三:国内哪些二线城市具备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潜质?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先一步的城市我认为首先应该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资源扩散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人才的扩散,第二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比较好,这样的话也就基本能够区分出来了,一些省会城市,一些区域的,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可能就相对来说比较好。

具体大家炒得比较热的,数据看像武汉、成都、南京、杭州,苏州也是挺强的,只是最近没怎么动,重庆也是不错的。

现在沿海还有优势,包括了生态环境优势,最重要的是现在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或者说联系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思想,这些总的来说是服务,低运输成本的这些商品占了主流以后,这个内陆的区位劣势地位就下降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陆地区总体上就全球联系的条件,劣势条件在下降,优势条件在上升。

私享四:中国的崛起有机会引领新一轮消费时尚

提问四:“一带一路”对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有何促进?

按照总书记说的,一带一路是很广泛的,是全球的,但是重点是在欧亚非三个区域,所以说欧亚大陆是一个主线。现在有了一带一路了,是全方位的开放,甚至是从向东转向西开放,就有可能是从原来的后方变成了开放的前沿。在这个一带一路总体上说是一个经济体和国家地区的合作,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城市的合作,因为这些都要落实在城市这个层面上。所以,在整体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发展中,不论是生产制造还是在研发创新,我们一说就是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了,从产品服务,生产制造,研发创新,还有就是要素的供给这些方面,都有重要的优势。

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尤其是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面,有非常璀璨的文明,过去应该说由于我们国家工业化落后于别人,所以这些优势的东西都没有得到挖掘和发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古代真正的经过千锤百炼历史检验出来好的东西,可能都会展示出来,成为全球消费的时尚,是能够发挥巨大的市场潜能。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