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电影人说 | 退票事件背后 第三方票务平台的那些事儿

作者:杜琳 刘昫呈 2018-05-11 12:36  281

电影消费场景和渠道不断被拓宽、新的渠道试图实现行业颠覆,但在挑战原有秩序时,不能忽略对行业的责任。

 

电影消费场景和渠道不断被拓宽、新的渠道试图实现行业颠覆,但在挑战原有秩序时,不能忽略对行业的责任。

当你听到刘若英这首《后来》,脑海里闪过的是谁的面孔呢?18年后,这首歌又被拍成电影《后来的我们》,但在影片上映之时,也卷入了“退票风波”。

事实上,退票现象并不是从《后来的我们》才开始出现,早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类似“锁票”等票补操作,只是这一次如此大规模的退票引发了大家对第三方售票平台的关注,听到最多的一种说法就是“第三方售票平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因为他们不仅参与到宣发,还同时提供第三方数据服务。目前,国家电影局已介入调查,只是真相还需等待。

那么,第三方售票平台到底在电影行业中是什么地位?它的崛起是否会打破行业原有的格局和平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第三方票务平台背后那些事儿?

本期节目嘉宾:

知名电影行业研究及数据分析专家

Q&A:

发行方与第三方购票平台的关系?

“跟第三方平台搞好关系,就能让影片有更好的曝光”

打开购票APP,我们会发现在它热映影片那一栏里,一定首页只能显示三个半影片,也就是“黄金三个半”,所以跟票务平台合作,是片方得出来的一个秘诀,或者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办法。

 

影院与第三方购票平台博弈分析

“所有的用户数据都跑到了第三方平台上”

现在,影院只是一个消费端,所有用户在第三方平台取完票,影院并不知道用户数据是什么。久而久之,票务平台如果跟影院决裂,第三方平台断了给影院的接口,你周围的观众无法在平台上买自己影院的票,某种意义会导致影院死亡。其实票务平台就相当于淘宝,上游惹不起,下游又很需要它。

 

第三方售票平台的话语权增强,如何影响电影行业?是否会打破行业原有的格局和平衡?

“票务平台上的利润很低,只能往上游或者下游走”

下游会有一些衍生品,取票机、娃娃机、爆米花......但是这些东西还是要往影院放,所以,从强制方又变成了求着影院放自己取票机、娃娃机。做衍生品呢,在中国也卖得不好,中国也没有什么好的IP,往下游走呢仿佛是做不成了。往上游走,就是发行,和传统发行不同,现在比较好的方法是,平台先给影院提大数据,用大数据来影响影院的排片。

 

中国为什么没有“派拉蒙法案”的出台?

“中国的院线改革节奏很慢,猫眼和淘票票也没有强大到通吃上下游”

中影集团算是电影行业的老大哥,也是从国企转型的企业,当时的环境决定了企业是全产业都做的。如果此时提出派拉蒙法案,第一个被冲击的就是中影集团,同时我们知道进口片是要有引进权的,引进权只有中影集团有,如果放开了权限,会有很多不该出现的电影出现,是没有人管控的。现在大家提出“派拉蒙法案”,是看到了猫眼、淘票票有强大的话语权,但是,他们没有强大到能通吃上下游。

 

这次退票事件影响同期上映的电影吗?抛开退票事件,《后来的我们》的影片内容如何?

“观众不会随便冤枉一个好片,也不会随便捧起一个烂片”

五一档同期上映的《幕后玩家》其实已经有一个很好的排片率了,已经有很好的一个基础了,只是遇到了一个话题片,大家把这个事情放大了。《后来的我们》算是一个话题性的影片,质量是尚可的。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热门评论

评论数 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