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腾讯在云时代构建“三张网”

作者:陈伊凡 2018-05-23 15:59  

云平台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天然载体,也是经济社会进行数字化升级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的工具。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伊凡 5月23日,2018腾讯“云+未来”峰会在广州举行。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主题为《智慧连接:云时代的创新与探索》的演讲中表示,腾讯希望在云时代通过“连接”,促成“三张网”的构建。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在去年云+未来峰会上,我分享了三个观点。我认为云是产业革新的原动力,是新型社会管理的主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的强载体。去年我提到,用云量会像工业时代的用电量一样成为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根据手头掌握的数据,我们做了一些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的用云量大概是去年同期的1.4倍,而广东省的增速更快,去年广东用云量的同比增长超过172%(2017全国全面用云量增速为133%),高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

云平台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各行各业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积极拥抱,云平台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天然载体,也是经济社会进行数字化升级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的工具。

今天我也想和大家进一步分享我对连接这个角色的思考。这里我想提出三张网的建设。也就是围绕人、物和服务的连接。

“人联网”: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网

第一张网——“人联网”。云时代要求我们做好全平台的用户的连接,不断完善人和人之间的互联网。但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用户和政府机构用户也正在不断地成为云平台的使用者。腾讯过去最强的就是连接人和人,但是现在我们还要连接企业内部的员工,包括政府里的很多用户,也就是说我们要从C端拓展到B端和G端的用户群。这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目前我们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叫“粤省事”,这是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的微信小程序,在这个小程序里面可以一站式办理100多项民生服务。在大家的桌面上和座位上的小册子中有关于粤省事的介绍,大家拿出微信扫一扫它的葵花码,就可以直接调取,不需要安装APP,就可以访问粤省事。我们希望数字广东成为广东的一个样本,进而未来向全国推广。

还有一个案例是商业方面的,我想举永辉智慧零售的案例。在智慧零售领域,我们借助云平台实现了实体零售店进行人、货、场的数字化升级。比如永辉超市旗下的超级物种门店,用户可以在家里用手机下单,半小时内送货上门,也可以直接在门店扫码消费。可以说,智慧零售的目的,是希望让生产、制造企业能够动态感知消费者的需求,来组织和研发、生产和服务,最终实现智能制造。

物联网:二维码是连接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最便捷的通道

第二张网是“物联网”,云时代要求我们做好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大家一定记得,我们在推出微信的时候,加好友的方式是“扫一扫”,所以大家每天会有很多这样的动作。我们认为二维码就是连接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最方便的通道。

举一个小案例,是工业物联网方面的。我们和电池厂商亿纬锂能合作,帮他们提升良品率。我们的做法是把生产线上的重要工序的运行参数,实时接入到工业物联网平台,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筛选出电池质量的关键参数。目前我们可以对它某一批次的电池质量进行实时计算,以及提供预警和建议。

智联网:无处不在的“超级大脑”

第三张网是“智联网”,我们称之为“超级大脑”。云时代要求我们做好云到端的智慧连接,我们现在希望借助超级大脑这个概念来发展智联网。

数据和计算力到底是在云端更合适,还是在边缘更合适?到底未来是怎么样的结构?有人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在我看来这两者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未来在云、边、端将借助超级大脑形成灵活调配资源和智能的“智联网”。

我们过去提出AI in All,意思是让人工智能无处不在,这里的All既是指各行各业,也包括从云到端的各个系统,包括我之前说的“在云端用AI处理大数据”,可以说超级大脑可以看作是一个让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统,它是智联网的一个核心的能力。未来我希望所有的工具和资源能够从“冰块”变成“活水”,让它流动起来,并且能够作为“服务”分享出去。这个过程就需要借助超级大脑的智能调配。

腾讯推出超级大脑的初衷是希望助力企业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级大脑,并且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医疗等各行各业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举一个在宁波消防在智慧城市中的案例。大家知道火灾发生的时候,黄金逃生时间非常短,只有短短几分钟,过去往往是等到火灾发生之后报警,然后才能解决。最近我们在宁波的一个服装小镇,与合作伙伴尝试用智慧方案解决火灾报警的小问题。这个小镇有1000多家小企业,有8万人在这里谋生,火灾的隐患非常高。我们帮助当地的消防部门做了一个预警系统,在小镇的各处部署了烟雾传感器,并且通过窄带的远程网络实时传送数据,让消防队第一时间能收到预警。仅仅今年一个春节就排除了79起火灾风险。

我们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要打破信息孤岛,帮助“全平台”不同类型的用户建立联系;二是需要我们发扬“数字工匠精神”,掌握更底层的前沿技术,深化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三是需要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智联网,助力各行各业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级大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陈伊凡经济观察报记者

管理与创新案例研究院记者
关注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医疗、量子通信、科学产业化等,以及创投领域。
擅长上市公司的分析报道以及行业的深度报道,发掘行业的变化趋势和投资价值。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