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医疗董事长范少飞:平安大医疗健康战略下的万家模式

作者:李意安 2018-06-21 20:06  

万家医疗主要聚焦于包括二、三级医院和社区门诊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为其提供系统+标准+服务的模式。

(图片提供: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意安 近日,万家医疗方面公布数据称,自2016年7月成立至2018年5月,将近2年的时间里,平安万家平台上线的诊所已有6万余家,接入万家云诊所近3万家,通过万家标准三星认证的有6000家。

“中国20多万家的城市诊所,此外每年还有7000多家的增量,而村卫生室则多达60多万家,无论医疗水平、管理能力都良莠不齐存在现实痛点。” 平安万家医疗董事长兼CEO范少飞表示。

一份内部材料显示,万家医疗主要聚焦于包括二、三级医院和社区门诊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为其提供系统+标准+服务的模式。系统方面,通过提供基层医疗信息云平台,为诊所的诊疗工作、内部运营管理、客户管理提供系统服务;标准方面,通过国际标准的引入、中国实践的推进,形成了自身的基层医疗评审标准;服务层面,借力平安集团的母公司背景,万家医疗能够在医疗服务、保险等层面为机构提供综合服务支持。

平安大健康“3P”战略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要求,基层医疗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普通门诊、慢病管理、康复等医疗服务。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社会力量举办、运营高水平全科诊所,为居民提供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从趋势上来看,以后三甲的定位还是会更多聚焦于疑难杂症。未来70-80%的医疗服务会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范少飞表示,“但从目前的诊疗人次来看,‘倒金字塔’的情况长期存在,大家都去顶端的三甲医院,这也是我们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性的矛盾。不过,我们看到,去年开始北京三甲医院的门诊量有所下降,而基层门诊诊疗人次有所上升,而上海仁济医院前段时间关闭了普内科门诊。这些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动态折射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很快,很多三甲医院会把常规性的普通门诊要么关掉,要么减少诊疗人次,下沉的医疗服务需求由基层医疗机构去承接。疑难杂症的病人会由基层分流到三甲医院。”

今年上半年,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谈及大医疗健康战略在平安生态中的战略地位时,曾诠释称,金融为医疗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医疗也会反哺以场景和生态。其认为金融中的保险的结合,相对于市面上的竞品来是一种有先天优势。

平安大健康板块中除了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平安万家医疗,平安健康险甚至平安寿险也承接着大健康一部分职能。

范少飞介绍称,平安大医疗健康板块中整体呈现3P(Patient、Provider和Payment)体系。其中,Patient是患者,好医生专注线上患者C端用户,承担着主要的线上引流功能,Provider为服务提供方,万家医疗主要服务线下医疗机构B端客户,为诊所、药店、体检中心等赋能的平台,同时也把握了patient的线下入口,而Payment则是支付方,对接医保科技和平安的商业保险被接入体系,形成了完整的,覆盖三端的闭环。

“体系中每一个环节都具有相当高的行业壁垒,而其共同构建的模式在行业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范少飞表示。

打造“万家模式”

事实上,对基层机构而言,运营存在着亦存在现实痛点:首先是运营效率,运营流程的规范化和诊所管理的精细化都存在提升空间;其次是收入提升,如何扩大品牌知名度,实现市场覆盖和患者导流;第三是医疗规范,如何丰富基层的医疗手段和并持续强化精进医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第四是用户满意度,大多数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医患沟通尤其是患者反馈层面做得都是不够的,而反馈机制在医疗机构专业能力的提升中不容忽视。

基于此,万家医疗打造了“系统+标准+服务”的商业模式,以满足未来90万基层医疗机构市场空间的需求。

在系统层面,万家医疗推出了领先的基层医疗信息云平台,以及助力诊所全方位管理,蕴含诊疗工作占、内部运营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三大模块的云诊所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约15%的基层诊疗机构接入了万家系统。

在标准认定层面,万家医疗建立的《万家分层认证标准体系》最引人关注。范少飞介绍称,该标准是联手国际医疗认证权威机构JCI(美国)、DNV GL(欧洲)、NICE(英国)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结合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现状推出的。

“目前国家只有针对二、三级医院的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没有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评审标准认证,所以认证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此外,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社保准入对诊所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将被纳入社保定点单位,承担基础医疗服务。而目前国内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及服务能级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患者的就诊安全,尚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评价标准。”范少飞认为,引入国外标准的同时,标准的本地化过程称为万家医疗亟待面临的挑战。“在本地化过程中,比较大的挑战是中国门诊业态较多,包括口腔、中医、全科等等,所以在人员资质、执业行为、管理手段、服务质量上面做了差别调整,这需要依赖平安自身的数据储备和分析能力。”

同时,万家医疗通过遴选优质基层医疗机构,以平台力量,制定和引入认证标准、专家资源、培训服务、知识库等资源,让诊所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并由此构建起国内优质诊所服务网络。

近期的新动作是,万家医疗推出了万家快诊模式,目前已经签约上千家药店。与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药店”主要是通过远程医疗问诊,来解决处方的模式不同,平安万家的“快诊模式”是帮连锁药店提供一个线下的医疗服务体系,具体模式与美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商CVS推出的“分钟诊所”类似。

在美国,简单常规疾病急诊费用畸高,医疗布点也不足以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因此CVS开发出快诊模式,在药店提供快速诊疗服务,一般就诊时常为15分钟,费用比普通诊所便宜40%,保险公司也乐于支付。

“我国的国情是药店已经有很好的网点和布局,因此快诊非常适合在社区推行,再加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概念,因此万家医疗面向药店提供标准系统、人员培训,让药店快速具备常见病的诊疗能力和慢病的管理能力,”范少飞透露,“目前市场上排名前20的连锁药店有5-6家是跟我们签约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