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怎样才算是明明白白的交代

作者:二把刀 2018-07-23 18:30  

公众不会因为对问题企业的一查究竟、问责到底而丧失对国产疫苗的信心。恰恰相反,只有明明白白,才能够重拾信心。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二把刀/文 据中国政府网7月22日的消息,李克强总理就疫苗事件作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并要求国务院立刻派出调查组,对所有疫苗生产、销售等全流程全链条进行彻查,尽快查清事实真相。

这是时隔两年多后,李总理再次就疫苗问题做出批示。上次是在2016年3月,他对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此次疫苗安全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诸多漏洞。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要切实加强协同配合,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此后即展开了一轮问责风暴。当年4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先行对一批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相关责任人问责,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新条例将自愿接种的第二类疫苗比照国家免疫规划用的第一类疫苗,全部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不再允许药品批发企业经营疫苗,并要求建立疫苗全程追溯制度、增加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规定等。

这一次会怎样?很显然疫苗事件到目前为止,无论信息公开程度还是相关涉事者的做法,与总理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涉事企业长生生物在很多环节上都存在问题,这一点并无疑问。无论去年被查出效价指标不合格、被认定为劣药的百白破;还是这一次存在生产记录造假行为的狂犬病疫苗。就狂犬病疫苗问题而言,根据药监局的通报,企业编造生产记录和产品检验记录,随便变更工艺参数和设备,已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被责令停产,收回药品GMP证书并召回疫苗。

笔者觉得更应该追问的是百白破。按理说,百白破的问题发生在9个月前,总该明明白白了吧?但是到现在看来,似乎还是一笔糊涂账。

比如吉林药监部门说,去年10月27日就立案调查,长生生物却说从未收到过立案调查通知书。

为什么长生生物这起并无任何争议的劣药案,到了狂犬疫苗记录造假问题披露之后才被处罚?从被检查出效价指标不达标,到今年7月18日的一张文号标注为2017年的处罚通知,长达九个月的时间里,涉事企业做了什么?当地监管部门和疫苗流向地的监管部门又做了什么?这些信息显然都是缺失的。如果按照总理的要求,这样算不得明明白白。

再来看最新的消息。7月22日,药监局在通报长生生物情况时说,去年10月,原食药监总局抽样检验中发现该企业生产的1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不合格,该产品目前仍在停产中,有关补种工作,原国家卫计委会同原食药监总局已于今年2月进行了部署。药监局语焉不详,不知道是否认为那是旧事,而且早已做过处理,完全可以“翻篇”?

的确,从吉林药监部门的处罚通知发出之后,各有关地区的相关部门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实各地在去年百白破劣药被查出后,就立即展开了行动,比如追查疫苗流向、库存、受种儿童及接种情况,同时展开风险评估等。可惜的是,这些信息当时并不为公众所知。即使到了今天,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我们仍然不了解与这批疫苗相关的所有信息:哪些地区的哪些儿童接种了?接种了这些效价不合格的疫苗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如有后续问题怎样解决?谁来负责?更何况,涉及百白破的还有武汉生物。药监局不是应该站在孩子家长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一下,这时候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好让他们明明白白么?

假设一下,如果当时有关部门即公开所有信息,详细告知所采取的补救和善后措施,并进行了严厉的查处和问责,是否还会有长生生物这一次造假的事情呢?

过去的事情没法假设。但当监管部门选择不去公开所有相关信息的时候,我们又如何要求长生生物能够做出负责任的信息披露呢?在回复交易所的质询时,长生生物以百白破占营收比不足10%为由,认为该事项不属于“重大应披露的信息”。这样的回复足以说明它的愧疚和道歉是廉价的——作为一家疫苗企业,不可能不知道疫苗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生命健康,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财报中也明确,疫苗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受到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其整体安全性高于治疗性药品,说明它原本知道劣药流向市场的危害和后果的严重性。但显然它并不认为自己会因此受到怎样的惩罚……2017年百白破占营收比重不过1.95%,相比当年15.53亿元的营收,超过90%的毛利率,这算什么事?不过,事实证明长生生物的估计也没有错,吉林药监部门最终开出的罚单也不过344万元。

目前,长生生物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并证监会立案调查。这是一个迟到的调查,但我们相信还不算晚。

我们觉得,对企业的问题当然要一查究竟,对于监管环节的缺失恐怕更有必要弄得明明白白。很想问一句,如果不是长生生物这次出现造假问题,劣药百白破的问题是否有可能就不明不白地成为过去,成为一段被所有人遗忘的往事。问题是我们不该忘记,任何一个环节的失守,都面对着一个个可能成为受害者的鲜活的面孔,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对每一个家庭来说,监管环节1%的疏漏,在他们就是100%的伤害。

要明明白白的交代,就不能遮遮掩掩,就要主动公开、完全公开。公开是改变最好的催化剂。我们还要警惕那种粉饰和遮掩式的公开。比如说最近很多地方都忙着撇清和问题疫苗的关系,这当然也是一种公开,但有些地方的公开并非完全建立在清楚的事实基础上。有些地方公开了之后,公众仍有疑问,甚至疑问比公开之前还多,这说明这种公开并没有本着为公众利益负责的态度。这样的公开显然并不能达到明明白白的要求。

有人站出来说,国产疫苗总体来看是好的,苦口婆心劝告不要以偏概全,让大家丧失对国产疫苗的信心。没错,食药监总局公布的数据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共有45家疫苗生产企业,可生产63种疫苗,预防34种传染病,年产能超过10亿剂次,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全部计划免疫疫苗的国家之一,国产疫苗约占全国实际接种量的95%以上。想想看,这些数据难道不正是公众信心支撑起来的么?每一次,损害这种信心的不正是我们痛恨的不良企业和可能失职的监管么?

公众不会因为对问题企业的一查究竟、问责到底而丧失对国产疫苗的信心。恰恰相反,只有明明白白,才能够重拾信心。只有明明白白,才可能尽早还人民群众一个安全、放心、可信任的生活环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