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1/4的医生倾向于推荐国产创新医药

作者:温淑萍 2018-08-16 13:29  

大部分医生乐于使用创新性医药,对创新医药的推广作用明显,约3/4的调查医生过去一年向患者建议过创新医药。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温淑萍 “在调查中,大多数医生认为创新医药的主要不足在于患者的个人支付费用过高和创新医药推广不足,大众知晓率低。”昨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二部副主任邱月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8月15日发布以“创新铸就健康基业”为主题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了解,该项调研在今年的4月至6月启动,主要通过临床医生调查,以了解医生在医药创新应用和推广方面的作用和态度,同时了解患者的服务需求、对创新性医药的接受和依从程度。

最终,1478名临床医生通过线上填答方式提供了关于创新性医药应用和推广的看法:大部分医生乐于使用创新性医药,对创新医药的推广作用明显,约3/4的调查医生过去一年向患者建议过创新医药。

在创新药的推荐使用领域方面,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代谢类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据了医生建议采用创新医药的前四位疾病。

另外,超过半数的医生表示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创新医药,也有小部分医生表示患者非常容易接受。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患者对创新药的完全依从性并不高,仅8.4%,绝大部分为部分依从状态。

所谓依从性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超过或不足剂量、增减用药次数等)和完全不依从等三类,患者接受创新医药后的依从程度,是创新性医药能够产生多大效果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调查组认为:个人支付费用高和对新药、新技术了解不足,是影响患者采用创新医药的两项最主要障碍,也是降低患者依从性的最主要原因。

在公共卫生领域,创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死亡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

调研发现,现阶段我国依然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上升,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李志新在上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公共卫生领域创新的政策文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肖庆文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服务、推广和评估四个方面。技术上,公共卫生技术创新不足,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课题组调查也显示,59.5%的医生认为病人更倾向于购买(使用)进口创新药物或技术,国产技术和药品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仅不足1/4的受调查医生倾向于推荐国产创新药。”邱月说,无论是医生推荐还是患者接受方面,进口创新医药的认同度都更高。我国医药创新水平与国际前沿水平的较大差距,客观上制约了本土创新医药的使用。

服务上,我国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患者接受和依从程度较低,新兴服务模式发展面临制约。李志新说:根据国家提出的2030年每万人有5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全国应有约70万名全科医生。但截至2017年底,我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共有25.3万人,全科医生缺口近45万。

推广上,创新医药推广力度有限,医务人员作用尚未有效发挥,人群偏好具有较大差异,推广内容质量难以保证。课题组调查显示,59.1%的医生认为“推广不足,大众知晓了解不足”是当前创新医药存在的主要不足之一。

评估上,卫生技术评估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评估方法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我国卫生技术评估起步较晚,评估的立场和标准不同,评估的结果也会有差异,评估结果就会具有争议性。

此外,不合理创新导致资源浪费,公共卫生费用支出负担沉重,政府卫生费用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1年的15.5%提升到2017年的30.1%,创新成果评估亟待加强。

“建立以大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技术创新体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技术,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建设。”肖庆文建议。同时,以医保为抓手,做实家庭医生制度,提升患者自我诊疗水平,建立以患者、人群为中心探索服务模式创新,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公众参与,促进移动健康等新兴服务模式发展;还要发挥医生的推广作用,通过提升医生对创新成果的认知,发挥移动健康技术的优势,完善保险保障的支撑作用,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要制定卫生技术评估规章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卫生技术评估机构、使用统一科学的评估方法,完善创新技术及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