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消费乏力,背后是高房价和居民收入放缓

作者:刘璐 2018-08-17 11:45

姜超判断,在供给和需求双方不足的情况下,未来通胀不会上行。

(图片提供: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刘璐 8月9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2.1%,其中猪价、燃料涨价和旅游消费是引发通胀略上行的主因。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判断,在供给和需求双方不足的情况下,未来通胀不会上行。

姜超进一步解释,价格根本上是取决于供需两方面,如果需求不支持,那么供给受限的确会带来价格波动,但很难单方面导致通胀大幅上行的趋势,

“过去两年居民快速加杠杆,透支了未来消费能力;2017年以来房价增速放缓,居民还贷压力沉重;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居民消费能力被侵蚀。”姜超说。

姜超认为,目前对通胀上行的担忧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担忧贸易摩擦影响大豆价格;二是担忧猪价;三是担忧夏粮减产和国际粮价上升;四是担忧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就豆价方面,姜超表示,关税加征一定程度上的确会抬高大豆价格,但就目前而言,前期贸易商担心贸易摩擦影响,提前备货,今年国内大豆库存从年初的400多万吨激升至660万吨的历史高位。因此,国内大豆价格暂时不会大幅涨价。

就猪价方面,姜超表示,7月猪价反弹与年内的小周期趋势吻合,反映了季节性,而当前生猪存栏处于低位,出栏量也有回落趋势。综合来看,猪肉价格更多还是受到猪周期的影响。短期内猪价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这将逐步减轻通胀压力。

就夏粮减产等方面,姜超表示,夏粮减产是由于收储制度的调整和天气因素,而国际粮价则是受极端天气影响,产量预期下降,近期价格反弹,这两者不会影响国内粮价。

就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方面,姜超表示,油价的压力主要来自国际油价的上涨,近期国际油价略有回落,油价上升的压力将有所缓解。不能忽视的是,人民币近期明显贬值,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原油等国际市场定价商品的国内价格。此外,钢铁的压力来自限产措施带来的供给收缩,全国高炉开工率从71%降至66%,供给收缩将继续支撑钢价。

“上游供给约束、叠加汇率贬值,以及近期猪价反弹,会导致部分商品价格有一定的上升,但是价格上行空间相对有限。年内通胀水平较去年的低位会有提升,但总体通胀压力不大。”姜超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