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 蒋锡培“火了”,企业减税还要等多久

作者:社论 2018-08-17 21:59

蒋锡培的方案可能缺乏严谨科学的论证,但如果大的方向合理,有关部门何妨做进一步的论证,拿出更切合现实的方案呢?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社论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火了”。8月10日,这位企业家在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让人们记住了他。蒋锡培呼吁降低增值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率,降低社保费率,并给出了确定的减税降费方案。他的建议还包括个税起征点提高至7000元 (此前公布的个税法修订草案确定的起征点是5000元)、科学合理有序整治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至少撤并三分之一的乡镇和街道等。

坦白地说,蒋锡培的建议并无出奇之处。类似的主张不仅蒋锡培过去几年中多次表达,其他企业家也曾以不同的方式公开喊话。福耀玻璃掌门人曹德旺曾声称 “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在别让曹德旺“跑了”的喧扰中,更直言“我们应该思考,曹德旺为什么要跑?”宗庆后也曾以自家企业娃哈哈为例,表示“税负确实是高了”。应该说,这些企业家的声音都得到了决策者的重视和呼应。这几年降成本减负担一直是政策主线之一可以为证。根据国家发改委几天前公布的数据,各项政策落地后,今年全年预计可为实体经济降成本1.1万亿元以上。按照官方口径,过去几年的情形也大致如此。

在这种情形下,为何蒋锡培的建议还能引起那么多的共鸣?企业家这种接力式的减税降费追问告诉我们什么?在一项网络投票中,赞成蒋锡培的网友占了大半。就我们的理解,实体经济仍面临较大压力,降成本减负担的效用当然有,但就单个企业来说,跟它们感受到的成本压力和税费痛苦相比,企业实际的获得感或许并没有那么大。同期公布的财税数据显示,1-7月主要税种收入同比增幅仍然在两位数,是当期GDP增幅的一倍以上,个税同比增幅达到20.6%,这和公众认知中的减税预期形成了某种反差。

不能不问的是,蒋锡培的建议是否有实操性,或者说减税降负的空间还有多大?蒋锡培的建议的确足够大胆,不过有学者粗略测算,如果按照蒋锡培的减税方案,税收收入将减少20%,因此“蒋锡培方案”并无操作空间——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不少。

我们不知道蒋锡培是否做过严密测算,或者只是拍脑袋给出的数字。即使如此,我们认为,减税究竟有没有空间,不能只做静态分析,而要做动态观察。简单地说,降成本减负担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没有与之匹配的政府改革,即使帮助企业减轻了财务负担,企业家也很难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能动性。

正因如此,过去几年间,政府一直以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为根本,力推行政审批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目的在于为企业“松绑”,弘扬企业家精神,让企业没有束缚地自由成长。若非如此,即使减税,企业被捆住了手脚,日子也未必过得好,遑论培育税源扩大税基进而实现增收了。

现在很多地方叫苦不迭,觉得手头的钱都不够花,继续减税就揭不开锅了,很可能损及一方安定。照地方政府开列的名目算笔账,这还真是个问题。仔细一想可也未必。我们削减了那么多行政审批事项,如果地方的“衙门”数量没减下来,如果一个部门里带“长”的干部还是一串,简政而不精兵,财政供养的人口压不下来,减税自然是没有空间的。

有人说经济好财力足的时候更有条件减税,而今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再谈减税恐成无米之炊。事实上大部分改革都是倒逼出来的。减税并无例外。我们有很多年为每年逾万亿的财政超收欢欣鼓舞,但减税降费力度的持续加大,却是经济增速连年放缓之后的事情。更何况,经济好的时候,企业利润比较厚,即使同样的税费负担,企业耐受力也会强一些。如此一来,企业减税降负的声量可能没有那么高,却绝非企业没有这样的诉求。

蒋锡培的方案可能缺乏严谨科学的论证,但如果大的方向合理,有关部门何妨做进一步的论证,拿出更切合现实的方案呢?如果说现在需要共克时艰,这个时候不通过降成本减负担给企业更大的支持,不通过有力的政府改革为企业松绑,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更待何时?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