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受处罚、评级虚高 评级业乱象拷问

作者:蔡越坤 2018-08-18 09:32  

国内高评级债券信用风险事件在今年上半年显著增多,也令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虚高”问题再次回到投资者视野之中。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龚紫君 8月17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证监会同时发布决定,给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评级”)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对于处罚原因,证监会发言人常德鹏表示在检查中发现,一是大公国际与关联公司公章公用,内部管理混乱;二是为多家发行人发行服务的同时,开展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三是委员资格不符合要求;四是部分评级项目底稿缺失。

对此,评级机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大公国际被罚,对于评级行业而言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与此同时,国内高评级债券信用风险事件在今年上半年显著增多,也令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虚高”问题再次回到投资者视野之中。

债券评级“虚高”

最近一周搅动债券市场的莫过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兵团六师国资公司”)发行的“17兵团六师SCP001”于2018年8月15日延期兑付的事件。而这也令该债券的评级机构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世纪评级”)面临“尴尬”的局面。

8月 13日“17兵团六师SCP001”出现实质性违约事件后,新世纪评级于8月14日将兵团六师国资公司的信用等级从AA级下调至C级,同时将“15兵团六师MTN001”和“17兵团六师SCP002”的债项信用由AA级和A-1级断崖式下调至C级和D级。发行人主体长期信用等级C级、短期债券信用等级D等均代表不能偿还债务。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8月15日上清所公告“17兵团六师SCP001”已延期兑付完成。多位资深评级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违约事件是由于兵团六师国资公司内部财务流动性管理和对资本市场上规则意识淡薄所导致的“技术性违约”。

既然兵团六师国资公司的债券本息已经偿还,新世纪评级是否应该将兵团六师国资公司相关债券的评级再次上调?一位评级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影响已经造成,评级短时间不好再次上调。建议评级行为先缓一缓。”

这次风险事件令评级机构再次陷入被质疑的“漩涡”。截止8月17日,根据记者统计,2018年上半年出现风险事件中,违约债券数量共有59只,14家新增违约主体。其中,债券发行时主体评级均在AA等级之上。

对此,很多债券市场投资人士对于评级机构给予的债券评级提出“质疑”,为何债券评级会存在“虚高”的现象?评级机构在当下信用风险环境下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风险提示工作?

蓝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信评总监张成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第一,由于评级公司的数量在增多,竞争压力在逐步加大;第二,除了评级机构本身,另一个是监管的问题。例如,深交所公司信用类债券通过深交所招标发行,发行人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导致市场成熟度不够。”

一位新世纪评级人士对记者表示:“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很正常,但是一定得是观点的竞争,促进分析师水平和研究实力的提升,而绝对不能是级别竞争、价格竞争,后者就劣币驱良币了。”

关于国内评级机构的良性发展,张成对记者建议,一方面,评级机构的数量增多造成评级机构竞争加大。第一不要扩大评级机构数量;建议推行债券的双评或三评。对监管机构来说,债券市场更加市场化。对于投资人而言,也可以获得更加受认可的债券。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债券市场健康长久发展的一个机制。

另一方面,从债券发行的角度,2017年4月10日深交所制定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招标发行业务指引》指出,公司信用类债券通过深交所招标发行,应当符合三个条件:发行人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当期债券发行总规模不少于人民币10亿元;深交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此,一位资深评级人士对记者直言:“建议监管部门要有所行动,撤除证券发行的级别门槛。”

评级问题引监管关注

今年以来,评级机构多次出现风险事件债券的断崖式下调行为。例如,永泰能源、丹东港、凯迪生态,相关风险债券均被从AA以上等级下调至CC以下。

对于评级机构的断崖式下调行为,张成表示:“出现断崖有很多种原因,第一,实际控制人突发事件的风险导致公司经营出现停摆;第二种就是资金链突然断裂。但是这种从长期来说评级机构应该可以观察,资金紧张有先兆。”

而上述新世纪评级人士对记者表示:“断崖式下调的情况国外也有,比如雷曼兄弟。主要因为评级机构此前的一些假设突然发生了变化。可以理解投资人认为评级虚高的想法,但是并不赞同。因为国内的债券市场的发展是个历史演进的规程,不是一夜间形成的。”

而这种评级现象也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

7月31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2018年第二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指出,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在2018年分别分6次和5次将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由AAA级下调至C级。交易商协会明确表示,评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揭示及预警方面的能力不足。

第二,此外,2018年第二季度,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指出,评级机构在跟踪评级及时性、评级结果质量等方面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跟踪评级的及时性不足,未能起到识别和预警信用风险的作用。联合资信和中诚信国际在受评对象违约前很短时间或违约后才将其信用级别下调,且在评级报告中未对影响受评对象信用级别的重要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和风险揭示,评级结果未能及时反映受评对象信用风险水平,未能发挥信用风险预警作用。第二,信用评级的稳定性、准确性不足,评级结果质量亟待提升。个别机构评级稳定性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级别向上跃迁情形显著,大公资信2017年年初所评AA+主体在1年期内向AAA级迁移的比率达18%,上海新世纪的该比率为13.07%,其他评级机构该比率均在7%以内。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和中诚信国际存在违约率倒挂情形。

一方面,评级报告在债券发行环节必不可少;另一方面,评级机构应该减少类似断崖式下调行为债券评级行为,做好风险提示工作。

东方金诚一位人士曾对记者表示,评级机构在做出风险提示的时候也需要拿到“证据”方可再做出调整的行为,否则很可能构成“毁谤”。

如何破局

债券评级“虚高”,会令评级机构逐步失去公信力,评级机构应该建立防火墙制度。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17日表示,证券评级机构应制定科学的评级方法,建立健全防火墙制度,合理划分内部机构职能,防范利益冲突,建立内控机制,提高服务资本市场的内容。

张成表示,“因为外评的区分度不高,所以定价还必须依靠自己内部评级系统,内评的这个区分度是比较大,可以给投资经理一个更准确的判断标准。评级机构给的评级只是一个重要参考,并不能是唯一的决策依据。”

上述新世纪评级人士对记者称:“投资者参考信评,更加重视自己的内评,这是好事情。参考外部评级,但是并不依赖,这也是国外监管部门所提倡的。次贷危机后,欧洲的危机调查报告就指出之所以会蒙受这么大的损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者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过于依赖外部评级。”

“评级机构有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但不是先知和预言家,一旦现实和假设发生重大偏差,级别就会大幅下调。”上述新世纪评级人士说。

投资者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评级制度环境?

记者注意到,在国内14家信用评级机构中,中债资信评估、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北京中北联合信用评估、四川大普信用评级5家为投资者付费模式,其余9家均为发行人付费模式。

发行人付费指,评级机构向受评对象收取的评级费成为评级机构主要的利润来源,信用评级实行有偿评级,也就是“发行方付费”模式。不少债券人士把评级“虚高”问题矛头直指发行人付费模式带来的弊端。

对此,上述新世纪评级人士对记者表示,发行人付费的模式有利有弊,利在于信息公开程度高,传播速度快,有利于在最大范围内让投资者了解发行人和债务人信息,减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弊在于,这种模式下,评级机构天然存在利益冲突,但是这是可以管理的,就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一样,也是有天然的利益冲突。

关于债券评级国际化和规范化,联合资信建议表示,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可得到以下六点启示:一是持续加强评级质量的监管,提高评级质量;二是加大评级费用监管研究工作,增加评级收费信息披露及透明度;三是推动统一的评级监管体系;四是关注评级行业新领域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五是减少外部信用评级依赖,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看待外部信用评级;六是加强信息保密和责任追究工作。

上述新世纪评级人士对记者称,成熟市场以发行人付费+监管为主,辅以订阅者付费的机构,这也是市场逐步摸索中形成的,既照顾到效率又照顾到投资者保护规范化过程,也从国际市场的演变中得到借鉴,是通过提高评级的透明度来达到规范化。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蔡越坤经济观察报记者

资本市场部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