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创新节开幕 广州创新力如何?

2018-12-04 12:39

在政府层面大力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创新创业的背景之下,广州的创新力如何?

(图片来源: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华清 12月3-5日,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广州市外办、广州市科技创新委(以下简称“广州科创委”)在广州图书馆联合举办2018广州国际创新节。广州国际创新节是广州的一大创新盛会,今年已是第三届。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广州国际创新节邀请到世界四大湾区(粤港澳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50多名科创方面的大咖,还有30多个国家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投资人、初创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

在政府层面大力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创新创业的背景之下,广州的创新力如何?

自2017年GDP被深圳反超(2017年广州GDP为21503.15亿元,深圳GDP为22438.39亿元),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有着“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有着深厚的沉淀,尽管新秀几乎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将它,但在高新产业方面,对比深圳,广州略显尴尬。

11月29日,深圳市科创委官网公布了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份,深圳市今年高技术产业产值累计达1.89亿元,同比增长11.47%。广州市科创委没有公布广州近两年的高技术产业情况,官网上最新的统计数据更新时间是2018年4月23日,但更新的内容是2016年广州市科技统计汇总信息。

相对于产值数据,广州更喜欢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研机构数量和科研从业者数量、专利数量来反映广州高新产业的发展情况,这一点,在广州市科创委发布的科技统计汇总信息、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广州政府官员的公开讲话中均有所体现。

201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广州市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18332件,增长19.4%;年末全市县级及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54个;全市在穗院士人数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9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以及国外、境外机构获评院士9人;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946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262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1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56家;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6个。

从另外一些数据中,或许可以管中窥豹广州的高新产业情况。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0222.78亿元,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7.5%,换言之。广州市今年前7个月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4855.82亿元。2011年时,广州市发改委曾发布《广州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万亿元。但深圳科创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高技术产值已经突破2万亿元。

广州的高新技术产业数量并不少,2017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8700家,这一数据在2015年时为1900家,两年时间内数量激增。从高校数量、高校在校生数量来看,广州遥遥领先深圳,但缺乏名牌大学的深圳,集聚了众多年轻人才,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让人耳熟能详。发展高新产业,广州或许需要多花时间考虑如何在提量的同时也提质。

今年,普华永道在《机遇之城》项目中首次将广州和深圳提为世界性城市。普华永道《机遇之城》项目总负责人、咨询合伙人金军在2018广州国际创新节上指出,深圳的优势在于交通和城市规划、智力资本和创新、营商环境,而广州的优势在于区域影响力、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文化与居民生活。“创新”这一因素,似乎并不是广州的城市标签。

广州市政府正努力迎头赶上。9月21日,广州市办公厅发布《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行动规划提出,广州要打造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机遇之城,计划至2020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万家,科技创新企业超过2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5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000亿元。值得指出的是,行动规划的主要任务的表述中,每点任务后面均写明责任单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李华清

广州采访部资深记者 关注华南地区龙头企业,重点关注制造、教育、科技、文娱行业。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