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再度暴跌,中国市场谁享福谁遭殃?

作者:李紫宸 2018-12-20 09:50  

受制于国内石化产业链条的价格传导节奏,身处中游的石化企业目前正在经受油价下跌带来的煎熬。

(图片来源: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紫宸 截至12月19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连续第三日暴挫下跌,美国原油WTI期货昨日以46.6美元/桶收盘,这一价格经较10月初创下的四年高点86.74美元相比已经下跌逾40%,抹掉了2018年以来的全部涨幅。此前两个月,国际油价还创下了2008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

ING Bank NV(荷兰国际集团旗下核心企业)的大宗商品策略师沃伦•帕特森(Warren Patterson)近日表示, “石油市场已经面临新的压力”,而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更广泛的市场抛售,石油供应市场目前还没有明显的紧缩迹象。

两周前刚刚达成的OPEC+减产计划尚未进入实施阶段,市场上的利空消息却还在延续。本周一,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报告预测页岩油产量激增,到今年年底,美国七个主要页岩盆地的石油产量料首次超过800万桶/日,这增加了市场对库存过剩的担忧。与此同时,12月11日,俄罗斯油长诺瓦克称,俄罗斯12月石油产量预计与10月持平。

国内一家石化企业人士向经济观察网分析认为,原油减产是从1月1日开始的,在1月1日到来之前这段时间,库存压力依然较大。原油价格目前在连续下跌之下,已经逼近45.46美元,而这一价格是2016年低点到2018年高点的斐波那契回调位,因此这一价位具有一定的支撑。

目前,原油价格能否实现逆转,市场寄望于即将在元旦到来的OPEC+减产计划。12月7日,OPEC+在维也纳达成共识,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每日减产150万桶,减产行动将持续6个月。不过,美国能源信息署(IEA)月报近日指出,现在判断OPEC+减产是否会成功还为时过早。来自上海的一位原油期货界人士认为,减产是否凑效,还要看减产国能否真的遵守诺言。

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同样持续作用于中国市场。来自上海的另外一家期货公司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表示,作为化工领域的最重要基础原材料之一,较低的原油价格水平有利于降低中国工业的整体成本。“中国采购原油较多,利于较低成本,改善贸易条件。”该人士分析认为。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原油进口量为4287.2万吨,环比增加5.1%,同比攀升15.7%。按桶计算,11月原油进口量为1043万桶/日,首破千万桶。中国1-11月原油进口量为4.18111亿吨,同比增加8.4%。

不过,受制于国内石化产业链条的价格传导节奏,身处中游的石化企业目前正在经受油价下跌带来的煎熬。根据经济观察网记者此前的了解,目前,包括化纤、塑料等石化产业在内,诸多企业正在盈亏线之下运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则加剧了这一问题的恶化。

值得一提的还有,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日常开支,成品油价格的下跌给中国车主带来了“福利”。过去两个月,中国的油价调整机构——国家发改委已经连续四次对成品油下调了价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李紫宸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科创新闻部资深记者
长期跟踪工业、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能源、通信等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擅长深度、人物报道。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