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副校长吴晓求:经济稳增长,还需疏通货币传导机制

作者:吴小飞 2019-01-19 18:17

按照吴晓求的理解,金融不仅是一个融资服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存量资源整合。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见习记者 吴小飞 “如果要给当前的经济情况提出政策建议,我认为应该加大减税降费,同时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另外还要稳定外贸环境。”2019年1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北大“朗润格致”论坛上表示。

吴晓求认为,强监管政策限制了资本的自由流向,使资金无法在市场配置下,自主流向资金匮乏的市场主体。“几乎所有的管道都停了,留下了一个大动脉,所有的毛细血管都不行了。毛细血管不行,央行看到了这个问题,就不断地降准,水库的水越来越满,可是流不到实体经济去。”

“我不喜欢用强监管这个词,我喜欢用规范监管和依法监管。”吴晓求说,当人均GDP达到一定的标准,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需求形式也变得多样化。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内对资本的要求很高,而表外的约束较少。中国的银行,表外资金要传到实体经济,需要其它的管道,比如说影子银行。非国有企业,小微企业,通过影子银行的传导,来获得资金,即便利率高一点,也能周转过来。“因为如果没有钱,企业马上就会死掉。”

与此同时,所谓的“强监管”,产生了过多干预。吴晓求指出,这意味着监管层认为,表外资金脱离了监管、进行无序扩张——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未来极大的风险就在这。他以互联网金融为例,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的业态必然会多样起来。“多样化的金融业态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监管层不理解,对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金融业态心里没有数。把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业态,统统归到表内,资金就会很难传递到多样化的需求主体手中。”

吴晓求认为,金融监管要回归常识和逻辑。在一个充分发展的市场环境里,资本的流向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市场有一种均衡的力量,会知道哪些地方可以进入,哪些地方不能进入,这时候干预,背后的含义是市场有重大缺陷,市场对资本的平稳流向缺乏一个基本的力量。“很多人在干预市场的力量,他们不相信市场,而是相信某个位置上人的力量。”

“在资金层面,我们一定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要相信市场。”在他看来,资本的“脱实向虚”,资金流向一些资本业态,看起来是“虚”,但是实际上也是为实体服务,比如说一些高科技企业的孵化。资金并不是说非要投在房产、水泥那样的行业,才叫为实体经济服务。“向虚”,并不是意味着制造泡沫。

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方面,吴晓求表示,离开了实体经济谈金融是没有意义的,金融的产生是依托于实体经济,金融的创新和变革也是来自于实体经济的需要,金融自身的发展虽然需要一些创新,但跟本动力还是实体经济的需要。这个实体经济,没有所有制的差异,也没有身份的差异。

按照吴晓求的理解,金融不仅是一个融资服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存量资源整合。“在一个发达的经济体,金融提供的服务,还包括对存量资源的重组,比如并购重组,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如果没有存量资源的重组,一个国家金融的发展是没有动力的。光靠简单IPO的增量,是不够的。”他认为,一个国家金融力量的增长,也包括对存量资源的再配置。金融的功能如果只是融资,是比较低端初级的认识,金融也应当提供存量资源的再分配功能,为存量资源的并购提供服务。全球前500强的企业,多数是通过并购形成,而通过自发形成的,却凤毛麟角。

“我们有些部门的有些领导,在政策层面中没有把握住,偏离了金融的发展规律。”吴晓求强调,金融是有发展规律的,不应以金融的制度性差异,就对金融的基本方向一致性避而不谈。比如融资的脱媒、金融和科技的渗透,均是共同的趋势。“我们必须要认真理解和把握金融的发展规律,我们的监管才会有效,监管不应该只是应对某种提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吴小飞经济观察报记者

深度调查部记者
关注国家财税、金融方面的宏观政策,致力于公司方面的深度报道。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