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先给孩子买保险?这份报告告诉你家庭配置保险的正确姿势

作者:黄蕾 2019-02-21 21:00  

《报告》称,用户在购买保险时,不应过分看重保险公司品牌,应该更多关注条款和保障范围,同时根据自身经济水平、生活方式等,均衡全面的保障。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日前,腾讯首个控股的保险平台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保”)携手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发布了《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通过2.41万份针对保民的有效网络问卷样本,从中国网民对保险的认知和购买情况、购险驱动力、保险成熟用户分类画像、保险的高潜及未来用户、互联网保险的机会点这五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目前不少网民在配置保险的过程中,仍将孩子、老人放在首位,往往在家庭收入来源没有保障的前提下先给孩子买保险,或者在损失性风险没有配置足够的情况下关注支出性风险,购买如子女教育金、养老金等险种。《报告》认为,正确的保险配置逻辑应该反其道而行之,要保先保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因此配置逻辑应该为先大人,再小孩、老人。险种配置应该优先关注意外险、寿险、重疾险等,其次为子女教育金、养老金,再者为特殊配置,如财富传承用的大额保单。

同时《报告》指出,用户在购买保险时,不应过分看重保险公司品牌,应该更多关注条款和保障范围,同时根据自身经济水平、生活方式等,均衡全面的保障。

1

互联网保单量5年增长18倍 网民最担心发生疾病和意外

根据《报告》,互联网保单量在5年间增长了18倍,根据CNNIC发布的网民数据进行推算,目前互联网保民数量约在2.22亿左右,28.7岁成为了网民首次购险的平均年龄。《报告》显示“保二代”作为父母为自己购买过保险的群体,购险意愿更强,更能拥抱互联网保险。

《报告》显示,75.2%的被调查网民接受互联网购险,在还未购买过保险的网民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仅次于保险业务员的、认知度排名第二的购险渠道。互联网购险渠道中,认知度最高的是“支付工具”(微信钱包、支付宝)和“保险公司”(包括官网、APP、公众号),分别有43.6%和30.4%的网民通过这两个渠道购买保险。第三方保险平台(官网、公众号、APP)和银行(官网、APP)的认知度位于第二梯队,分别为18.5%和12.9%。

《报告》指出,网民最担心发生疾病和意外,对这两类风险的担忧超过了六成,为了应对这样的风险,62.5%的网民选择“体检、锻炼、养生”的方式规避风险,48.4%的网民选择“多挣钱”的方式接受风险,第三位才是保险,有46.3%的网民选择。

目前,网民购买率前三的复杂险是:长期意外险、长期重疾险、寿险。长期重疾险和寿险是最多网民购买的人寿类险种,其中,能够保本、带分红的类型更受欢迎。再细化来看,复杂险中,一年期重疾险、一年期医疗险的互联网购买率较高,购买过这两类保险的网民,有超过4成是在互联网上购买的。

2

同时《报告》发现,“保险姓保”的概念远比想象中走得快。根据调查,网民认为,保险的三大作用依次是:保障、强制储蓄、投资理财。在保险的各种作用中,92.7%的网民把“保障”排在了前两位;“大学本科”学历和家庭月收入“1-2万”的网民会比其他群体更看重保险的强制储蓄功能;“已婚”和“有购险经验”会比其他群体更看重保险的投资理财功能。

你是个成熟的保险用户吗?

《报告》认为,已经购买过重疾险、医疗险、长期意外险等复杂险种的人群,可以称之为“保险成熟用户”,这类人在被调查网民中的占比为33.4%。按照CNNIC 2018年7月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为8.02亿,因此中国保险成熟用户规模按照本次调查比例估计在2.68亿左右。

《报告》将保险成熟用户分为了四大类:高知新贵、思路清晰的奋斗青年、不爱计划的普通人和耳根软的传统大牌粉。

3

高知新贵以70、80有娃的高收入白领为主,家庭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2万之间。他们的首次购险平均年龄为29.2岁。对于高知新贵来说,特定人生阶段所发生的事件,比如说工作、婚育等,导致他们的保险意识加强,保险购买主要是由他们的内在需求引起,而不是被外界因素所驱动。在购买保险时,这类人会仔细阅读条款,相比之下也更信任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和第三方平台,他们更倾向于按照家庭收入的百分比来规划保险支出。

对于初入职场在大城市打拼的未婚90后而言,作为思路清晰的奋斗青年和“保二代”的主力军,他们平均在21.7岁就开始购买保险。对他们来说,保险是一件优先级较高的事情,在收入不多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自己的保险规划,由于信息渠道偏线上,这类人对互联网保险的接受度较高,也更多会考虑为父母购置保险。

80后为主的中低收入普通人则一般是由外部恶性事件触发了他们对保险的关注,这类用户在购买保险时,更依赖业务员提供各类信息,为不爱计划的普通人。

对于中高收入的三四线中年白领来说,他们更多属于耳根软的传统大牌粉。这类用户购买保险的需求更多是由业务员的引导而产生的,大多只买大公司的保险产品,同时他们是四类人中对保险条款关注度较低的。由于这类用户较少对保险购买进行规划,他们实际上的保费支出也更高。

《报告》同时统计了购买保险的高潜用户情况。以未来一年内购险的可能性进行划分,高潜用户是指未来一年有较为确定的购险计划的人群,占本次调研网民数量的27.0%,因此按照我国网民总体规模估算,高潜用户规模预计在2.17亿左右。《报告》指出,高潜用户在其他人口学特征上与总体网民差异不大,在“高学历、已婚、高收入”上有更高的占比,且目前处于实际负担轻(如家庭成员有社保,且身体健康比例更高),但危机感重的阶段。除了保障外,高潜用户最看重保险的“强制储蓄”功能。如北京38岁的梁先生表示:“保险的投资回报率确实比较低,作为保险,我们想就是一个储蓄。如果说不存钱的话很难存下钱,买了保险,有这么一个储蓄,也不是说它对我的帮助有多高,但是它是作为我的积蓄,至少是保障。”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黄蕾经济观察报记者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银行、上市公司、证券领域。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