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科创基金总经理杨力:聚焦原始创新 已遴选百余只基金入库

作者:胡艳明 2019-04-09 17:48  

杨力坦言,50%的资金都必须寻找原始创新阶段的基金,这是甄选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图片来源: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筹备期的募集资金规模达200亿元;半年已组织300余场路演,甄选入库100余只基金;聚集中科院、清华、北大等科研院校的前端科创源动力,吸引中关村发展集团、亦庄国投、联想、百度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助力助阵……

衔玉而生,于2018年6月24日正式启动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北京科创基金”),目前进展如何?

近期,记者专访了基金的管理机构北京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力,意图揭开这只由北京市政府主导的股权投资母基金运作的“神秘面纱”。

百余基金遴选入库

在众多母基金中,北京科创基金的背景足以让市场瞩目,成立之初,其定位即是北京市为聚焦科技创新而设立的政府主导的股权投资母基金,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基金规模300亿元,将投资100支左右国内外优秀基金,更多地支持原始创新而非服务模式创新的企业。

出资方包括北京市财政和4家国有企业及金融机构,科创母基金规模300亿元中,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出资120亿元,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向公司、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各出资19.5亿元,北京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北京银行出资通道出资50亿元、华夏银行出资通道出资20亿元、北京农商银行出资通道出资30亿元。拟通过对母基金和子基金层面的放大,达到对科技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与“高精尖”产业培育项目股权投资1000亿元以上的目标。

杨力在成立之初便加入了北京科创基金。履历显示,杨力曾任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拥有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FCCA资格。杨力曾凭借丰富的海内外投融资专业背景及财务、投资管理双重从业背景,带领团队开发了很多创新的投资方案;在海外基金中,也与硅谷相关机构和花旗银行合作,提高了基金的整体收益率;独立开发基金管理系统,助力中金成为券商转型直投的样本。

加入北京科创基金之后,杨力秉承一贯的创新精神和急行军的工作作风,带领基金运营团队迅速开展工作。基金成立之后,迅速启动了子基金筛选和资源库的建立工作,短短半年时间,300余场路演相继开展。“截至目前,我们从中挑选了100多只基金入库。”杨力表示,“目前已经对46只基金完成了立项工作,其中13只基金已经过会,预计未来每个月有3到4只基金的上会频率。”杨力告诉记者。

对于入库基金的共性特点,杨力使用“靠谱”一词来形容。如,母基金会与部分央企的早期项目进行合作,因为除自身的产业资源外,央企也会挖掘资深、传统产业中的新经济内容,并进行孵化,便于形成与科创基金的合作契合点。此外,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领头羊企业也是科创基金的目标接触对象,如联想、百度等企业也在进行更早期科技项目布局的规划。

同时,北京科创基金聚焦原始创新,注重与源头单位的合作。在国内,北京科创基金保持与中科院、清华、北理工、北航、浙大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实现多向合作、多元发展。同时,还在寻找英国、美国等海外合作方,以及有海外标的的原始创新基金。

在当前阶段,杨力表示,最重要的是科技项目的培育,而不是GP的具体回报,“我认为科技领域的投资,可能要花费至少五六年的培育时间,通过这个时间,经历了死亡谷阶段,才有可能迎来发展的成果,验证整体的成功率。”

杨力坦言,50%的资金都必须寻找原始创新阶段的基金,这是甄选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基金来讲,LP的成熟度、对于项目的认可度是一个问题,很多社会资本不愿聚焦这个领域,这造成了部分种子期、天使期的创新成果面临资本荒的困境,而这也正是科创基金要弥补的资本空白。科创基金以国家级的战略眼光和胆识,给予科技创新成果源动力,为初创期的科创项目提供造血补给,扶植创新发展,引导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同时通过嫁接地方资源和支持政策来吸引志同道合的LP共同支持北京科技创新事业,这才是科创基金的发展核心要义。

聚焦原始创新

北京科创基金重点投资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电科技、纳米技术、战略性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交通业、节能环保、脑认知与类脑智能、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杨力介绍:“我们将跨越三个阶段: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与高精尖产业,这三个阶段对应的是种子天使基金、VC成长基金与PE并购基金,我们对于三个阶段子基金的要求是不同的。”

杨力表示,第一阶段,原始创新阶段,要求子基金团队有很好的资源协调能力和投后支持能力,能够帮助科研团队和科学家团队加速发展。第二阶段,成果转化阶段,重点是对VC/PE子基金团队的筛选,一方面是筛选与母基金投资策略相符合的科技创新投资人,另一方面是希望其在各自细分产业里有自己独到和深入的挖掘。第三阶段,高精尖产业阶段,希望是对产业化及资本化运作都十分熟悉的混合资本运作团队。

“他要特别看好科技创新,要自信、有信心,而不是一个机会型投资者。”杨力表示,在挑选子基金时,希望GP对产业和行业有理解,但又不是纯粹的科学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均衡的GP,对运营和资源都很了解,能帮助科学家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于母基金管理的发展愿景,杨力阐述,“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生态,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积极的LP,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买方。”而LP的积极性如何体现?“一方面要帮助GP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对接北京市的资源,解决GP在项目发掘中的困难”。在杨力看来,建立科技创新基金的良好生态才是北京科创基金的终极发展目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胡艳明经济观察报记者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