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怎样避过非法期货的“深坑”

作者:陈姗 2019-06-10 17:01

徽商期货客服中心投教部、客户成长办公室负责人王威告诉经济观察报,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一般的投资者,都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辨识期货合法与否。诸如:辨识主体资格、辨识营销方式、辨识互联网址、辨识汇款账号等。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 每年6、7月份的毕业季,都是各大院校的学生迎来迈入职场的重要时刻。近年来,顶着“金领”光环的金融行业成为毕业生的热门选择。

然而,在非法金融活动复杂多变的当下,一边是高档写字楼里——某些金融公司可能暗藏从业风险;一边也不乏监管层、交易所加强规范管理,旨在保障投资人权益。对于初入社会的莘莘学子而言,该如何明辨是非,避免误入歧路,包括甄别尤为活跃的非法证券期货呢?

6月3日,证监会发布非法证券期货风险警示,曝光近期一些不法分子花样兜售“原始股”骗人钱财的违法犯罪活动。去年11月,证监会亦曾曝光不法分子以推荐股票为名,诱导股市投资者参与非法证券期货交易,骗取投资者钱财的主要手法。

一些非法金融机构,总会用从业金融和丰厚的薪水,吸引缺乏防范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毕业生。求职者应当加强识别非法金融机构的能力,避免因误入非法组织而惹上不必要的从业风险。

徽商期货客服中心投教部、客户成长办公室负责人王威告诉经济观察报,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一般的投资者,都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辨识期货合法与否。诸如:辨识主体资格、辨识营销方式、辨识互联网址、辨识汇款账号等。

“不慎误入非法期货”

6月初,李玮(化名)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讲述了他毕业时的那段经历。

时间拨回到2015年上半年,彼时李玮是安徽一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他的目标是回家乡省会合肥,从事一份体面的销售工作。在浏览招聘网页时,李玮注意到,一家投资理财公司开出的岗位薪酬远高于其他公司,办公地点位于合肥天鹅湖商圈某高档写字楼里。

面试顺利通过。李玮了解到,这是一家从事投资原油现货交易业务的公司,自称为某交易中心的会员单位。这些对于非金融科班出身的李玮来说都是神秘而陌生的,也多出了几分新鲜感。李玮的工作内容主要为线上聊天,维护已有客户并开发客户,由一位“师傅”领导和进行相关培训。

“‘师傅’刚开始会教给我们一些话术,因为客户大部分都是男性,会让我们冒充女生进行交谈。满屏的QQ、微信对话框,聊天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介绍我们的投资产品,宣称有‘老师’可以带着赚大钱,希望客户可以入金等。”李玮回忆说。

“刚开始我还没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性质,对公司从事的活动也不是很了解,给客户介绍的内容甚至自己都信以为真。客户进来之后会有其他同事对接,买卖原油现货。”李玮回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有点不对劲,某个“老师”带着客户赚了很多钱,却被领导公开痛批了一顿,说是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一些“损失惨重”的客户来找他哭诉时,他的内心受到了谴责。

大约工作了一个月左右,李玮选择了辞职。那时候他也没意识到公司经营的非法性,只是良心上的不安让他尽早离开。几个月后,当他偶然路过这家公司时,发现早已经人去楼空。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在非法原油期货市场走了一遭,并庆幸自己能够全身而退。

上海华勤基信(杭州)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李俊南律师对经济观察报指出,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是“李逵”还是“李鬼”往往没有防备意识,匆忙择业后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纠纷。其次,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判断在某一家公司上班是否存在从业风险。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在招聘网站高薪招聘所谓的“金融实习生”、“投资顾问”、“投资经理”的投资管理公司其实有些暗含风险。一些非法金融公司,可能就是虚拟盘交易所的代理公司,招聘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去做线上客服或销售,提成诱人,一旦入伙,日后可能被算做非法集资或者非法经营的共犯被抓。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类公司非常具有迷惑性,往往是到公司工作了一两个月后才发现公司经营不正规行业,但一时又难以脱身。

记者注意到,去年有报道称,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特大邮币卡类电信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64名被告全部被判诈骗罪,他们大多是90后,踏入社会不久。其中还有多名95后,不少人拥有大学、大专文凭,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却是诈骗。生于1998年的刘某是64名被告中最年轻的一位,涉案时还只有18岁。绍兴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定其为从犯,判其犯诈骗罪,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5万元。

多样手法

近年来,非法期货活动处于多发状态,特别是以商品现货的名义进行非法期货交易活动的场所屡禁不止。去年11月证监会披露了非法期货活动的主要手法。

诸如,首先拉人加入荐股交流群。交流群里往往有所谓“老师”“分析师”引导交流炒股心得,卖弄炫耀炒股业绩。在推荐的“牛股”不灵后,不法分子便以“股市行情不好”“炒股利润率低”等理由,向投资者推荐外汇、贵金属、石油、邮币卡、大宗商品,或者境外指数等新型投资产品,号称这些新投资品种具有投入低、收益高、交易灵活方便的特点,适合普通人投资或与股票进行组合投资。微信群、QQ群内的“托儿”则伪装成投资者现身说法,上传交易盈利截图,吹嘘获利丰厚,诱导其他投资者下载交易软件或APP注册开户,并入金参与交易。

然后,设计种种套路诈骗投资者资金。这些新品种大都实行杠杆交易,有的杠杆高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行情稍有波动便造成大幅损失;有的交易平台或其展业机构以“喊单”等手段引导投资者频繁交易,赚取高额手续费;有的平台故意反向“喊单”,导致投资者迅速亏损、爆仓;有的平台以更换“高级老师”帮助投资者挽回损失为由要求追加资金,导致亏损进一步加剧;有的在投资者资金损失殆尽发现上当受骗后,即把投资者拉黑或踢出交流群。这些交易平台有的是与投资者对赌,投资者的亏损就是交易平台及其会员等展业机构、营销人员的收入。有些交易平台实行虚拟交易,其交易走势图复制境外市场以往行情,由不法分子通过后台操控,投资者一旦参与交易大都血本无归。

此外,还有一些机构推广所谓“外盘期货”代理业务,宣称可以为境内投资者参与境外期货交易提供渠道,代理香港、纽约、伦敦等市场原油、黄金、股指、外汇等期货投资,有的还提供“专家”指导、“一对一教学”、期货配资等服务。投资者只需提供身份证件、开户并缴纳相关费用后,便可通过这些机构的特定交易软件进行“外盘期货”交易。

对此证监会提醒,根据国家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期货业务,境内单位或个人不得违反规定从事境外期货交易。境内投资者通过上述机构的交易软件或移动客户端参与境外期货交易,一旦发生纠纷,自身权益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识别四招”

综上,尽管近几年证监会加强对非法期货的打击力度,使非法期货日渐式微,但依旧有不法分子藏身于灰色地带,盯上刚毕业的学生以及年龄较大的投资者。

王威指出,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一般的投资者,都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辨识非法期货。

首先是辨识主体资格。投资者可以通过中国证监会网站、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查询合法期货经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息,或者向当地证监局核实相关机构和人员信息;二是辨识营销方式。合法的期货经营机构在进行业务宣传推介时,一般会采取谨慎原则,不会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同时还会按要求充分揭示业务风险;三是辨识互联网址。非法期货网站的网址往往由无特殊意义的字母和数字构成,或在合法期货经营机构网站的基础上变换或增加字母和数字;四是辨识汇款账号。合法期货经营机构只能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业务,也只能以公司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而非法机构往往以个人的名义开立收款账户。

“金融行业是风险高发行业。”李俊南表示,近年来,国家对于金融整治不余遗力,不仅是非法期货,对涉嫌非法操作的外汇、p2p、网贷、资管行业等都采取了严厉打击的措施,国家的金融部际联席会议也不断发出整改要求和细节规范,肃清金融乱象。他提到,各地公安机关经常发布相关案件通报,其原因在于金融行业属于特许经营管理范畴,容易对不特定社会基层人群造成影响,导致群体涉众、跨区域、多种涉案方式表征的犯罪风险,如无证经营涉嫌非法经营罪,在操作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非法占有投资者钱款涉嫌诈骗罪,承诺固定返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

李俊南提醒,毕业生在选择用人单位时不能只看光鲜的外表或者只听高收益的许诺,如若用人单位涉及金融领域,应当了解其所属行业和业务范围,及时查看公司营业执照、特许经营资质等。例如,现货行业应当具有省级政府批文,会员单位也应当有备案记录;小额贷款公司在营业执照上会记载经营范围和地域范围;P2P公司应当有合规的法务部等。同时,毕业生应当了解岗位工作的具体工作职责。在接受培训或入职指导时,假如发现会教授一些引诱投资者的话术,或者存在大量来历不明的电话、微信、QQ等资源,未见任何资质却从事期货股票原油黄金等不正常现象,就要立即警醒。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陈姗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主要关注金融衍生品领域,重点报道期货、大宗商品、租赁、信托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chenshan@eeo.com.cn。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