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作者:经济观察网 2019-06-28 21:56
张向东
周源的野心其实比外界想象的大得多。
2019年5月的一天,他穿一件胸口绣有蓝色“知乎”T恤,很随和地任摄影师摆布,有点不情愿但也面带微笑的配合。
早几年,他很腼腆,人很多的时候,说话做事容易紧张。后来公司行政不再让他这个创始人、CEO坐大开间工位了,给他收拾了一间办公室。“我的日常很平淡,每天大概会抽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刷知乎,什么都看,看关注,看推荐,看热榜,想想提问,找找Bug。偶尔还会因为一些产品上低级的问题跟同事发发火。”周源笑道。
而在外人眼中,周源一点也不“平淡”。他看似不急不慢,但对自己坚持的事情非常笃定而且有耐心。随着采访的深入,周源越来越让人觉得他很像其所形容的“长跑选手”,而不是激情偾张的百米跑运动员。
他说,知乎是长跑型公司。
“最不会挣钱”的创业者
和很多创业公司相比,知乎在赛道上跑的时间确实够长。从2010年12月知乎网站开放,到2011年3月获得李开复的天使轮投资,再到8年后的今天融资已经过了E轮,知乎最让外界津津乐道的,依然是它的商业模式。
截至2019年1月,知乎用户数突破2.2亿,积累了超过1.3亿个回答。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和活跃数量,知乎却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变现,也难怪很多人说周源可能是“最不会挣钱”的创业者。
与此同时,外界很喜欢拿周源和罗振宇进行对比。这个比他大七岁、创业晚5年的“70后”,更加懂得如何迎合当下趋势,快速站在了知识付费的风口。而周源,还在带着知乎这个中国最早、最大的知识问答社区,探索着未来的方向。
对此,周源并不回避。“过去两三年大家一直在提知识付费,却忽视了这个词只是代表一种交易方式,并不是最终目的。”他表示,知识付费是将知识变成商品和服务,这虽然是大势所趋,但过程却比较漫长。
周源用发展初期的淘宝来类比当下的知识付费,“淘宝刚创立的那两年,成长的速度也是非常缓慢的。随着平台逐步成熟,用户的消费习惯改变了,入驻商家也实现盈利了,慢慢就能够形成更大的规模。”周源认为,知识变成商品和服务也是一样,现在硬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只需要等待大规模的消费需求出现。“我们是做平台的,我们的核心任务是要让更多的人可以高频次的提供商品和服务。让这些人都能够挣到钱,平台就可以运转起来了。”周源表示。
外界充满疑虑,投资人却洞若观火。2017年初,今日资本参与了知乎的D轮融资,按照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在知乎问答里公开的说法,当周源还在考虑找哪家财务顾问帮忙融资的时候,徐新已经把投资条款清单塞到他的手里了。
另一位投资人、创新工场创始合伙人汪华也曾提到,中国的消费升级在未来将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更会延伸到精神消费和内容消费领域,甚至某一天,当精神层面的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市场规模会超过物理层面的商品市场,“如果知乎将来不能商业化,那只可能是因为它创造的知识价值还不够大。我想其他任何原因,都不会是知乎商业化道路上的实质阻碍。”
学会与逆境相处
“不跟风、不动摇”——这也是徐新对周源的形容,“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勇于孤独、勇于伟大的气质。”
这也是初次创业失败给周源打下的烙印。周源在大学时期的专业是软件工程,毕业后先在上海做了一年的程序员,然后到北京的一家IT媒体做了三年记者。在此期间,他经常与一些IT爱好者研究琢磨编程、写博客、做网站,这其中就包括同为媒体人、后来成为知乎联合创始人的张亮。
千禧年后,中国互联网产业已经走过泡沫破灭的黑夜,新一轮创业大潮暗自涌动。以王兴为代表的SNS热点沸腾,新一代电商在四处跑马圈地,明星博客火速风靡。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周源于2008年离开媒体,踏上了首次创业之路。他选择自己擅长的“大数据方向”,开发了管理软件Meta搜索,帮助企业进行搜索引擎的广告投放 。
但仅仅一年多之后,周源的创业“首秀”就宣告失败了。
“在2008年的时候,电商正好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第一优先级是占领市场,尽管提升效率和做转化也很重要,但都是排在后面的需求。”回首这次创业经历,周源表示,当时大量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的公司,对于用数据分析驱动商业优化,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
“生不逢时”。周源第一次创业起了个大早,却没能赶上个晚集。
那阵子,周源觉得特别沮丧,就跑到西藏定神静心。旅途中,合伙人张亮给他发了一条“鸡血满满”的短信:“人并不是仅仅在寻求结果,如果只是为了寻求结果,人是很容易走捷径的。在走捷径的过程中,人很容易迷失真实,甚至连满腔的热忱也会逐渐丧失。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追求真实的意志。只要有了这种向真实前进的意志,即使这次失败了,我们也终究会达到终点。”
周源放下手机,自我调整了不到两个月就重新开工。2010年6月,他宣布关闭Meta,8月份就投入到知乎的创建中去了。
“人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周源在复盘初次创业的失败经历时,感叹“焦虑”和“没把握”都只是默认的创业常态,创业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修行,他更愿意踏踏实实把一件事、一个产品做好,去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
这次创业也让周源学会了如何与逆境相处——坚守本心,直面失败,不囿于一时得失,大胆突破自我设限,然后寻求再次崛起。随着知乎成立,周源又找到了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力量,也更加懂得坚持的意义。
找到“长跑型”合作伙伴
现在看来,当年张亮的那条“鸡血”短信,对周源的“洗脑”是很成功的。对于知乎,他决定继续坚持下去,哪怕外界一度怀疑知乎还能走多远。因为他明白,只要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需求,一切就可以水到渠成。
2018年底,周源更换了CFO,把此前在一家母婴电商做CFO的孙伟挖到了知乎。周源表示,孙伟是他自己找来的,“我觉得重要的合作伙伴,或者高管,还是得自己找,没有人能推荐。我们会将知乎的长期规划非常清晰地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是和我们一样的‘长跑选手’,那不如当下就退出。”
在这些“长跑选手”的带领下,知乎也在最近两三年开始了商业化尝试。2018年5月,知乎推出了超级会员业务,加上前两年上线的原生广告业务,知乎“广告+会员”的商业模式初现雏形。据周源透露,目前,知乎的广告业务已经进入到规模化发展阶段,2019年推出“盐选会员”后,用户增速同样非常快。
对于知乎能够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周源的内心是笃定不移的:“多元的知识、经验与见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立体地认知世界、建立更加多元的价值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知识交易的频次与体量都将迎来大爆发。反观当下,目前知乎赖以盈利的会员制、商业广告,都只是暂时之举而已,值乎、短视频等等也都只是初级阶段的场景尝试。
理想主义的现实色彩
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周源,是否能带领知乎从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问答社区,演化成为商业化的知识交易平台?
面对这个问题,周源并没有轻易下结论。因为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已经经历了一波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资本也在其中成为了很重要的力量,“往后的十年,我们认为充满了不确定性,会出现特别多的变量。”周源如是说。
而这些变量,有时预示着风险,有时也意味着机遇。
实际上,如果一定要找个对标,我们不难发现知乎早期的模式充斥着美国问答SNS网站Quora的影子。但是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用户行为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在美国却并没有显著的发生。“过去,我们的确在Quora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但这两个平台服务的用户以及用户的演变都是不同的,我们未来还是需要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路径。”周源表示。
2018年,周源在美国见到了“知乎的老师”——Quora创始人亚当·安杰罗(AdamD'Angelo)。他告诉安杰罗,在知识交易中,移动支付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这让“老师”颇感意外,反复确认是否可以在线上实时完成交易。周源继续解释道,知识交易只是其中的一个场景,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端进行线上、线下的任意购买行为。
周源认为,中国互联网目前差不多有10亿用户,有相当多的用户已经有过线上消费经历,但是参与过知识交易的用户数量刚达到千万级水平,“这意味着,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仍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
或许正如徐新所说,“时间的积累就是护城河。”
认清内心真正的追求,不跟风,不妥协,在选定的赛道上执着前行,这是“最不会赚钱的创业者”周源的人生态度。知乎的理想王国能否落成,我们无从预测。但是相信内心笃定又有足够耐心的周源,将在他的“长跑型”人生中,为我们带来更加清晰的答案。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