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裂变,为什么是平安?

作者:经济观察网 2019-08-16 17:01

三十岁,对大企业们而言,是极具挑战的阶段。

电商霸主亚马逊杰夫·贝索斯曾直言,只有少数企业能实现百年老店,日本首富孙正义也认为,科技企业都会面临30岁危机,在颠覆性技术兴起时如若反应迟缓,就可能被下一代企业所取代。  

大企业的转型从来不易,中国平安却在用业绩和数据打破这类谶语。

8月15日,平安集团发布上半年业绩,实现营运利润734.64亿元,其中科技业务总收入384.31亿元,同比增长33.6%。在贸易摩擦等内外不确定因素影响下,“金融+科技”驱动的平安实现逆生长,画出了一条稳定、平滑的上曲线。

财报可见,在战略转型中扮演引领作用的科技,正在给平安带来持续可观的“回报”。科技赋能金融,AI面试官、OCR、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提升了主业的营运能力;科技赋能生态,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等有效提升了平安生态圈的落地和质量;生态赋能金融,新增的2000多万客户中,33.8%由5大生态圈贡献。

以科技为支点转型,金融出身的平安如何基因突变?科技能力是买来的,还是自建的?真的能持续深入骨髓、彻底改造平安吗?这些曾被商业思想家秦朔抛出来的疑问,也是大众关注的。

科技创新是军团化的整体战

斯坦福AI自然语言理解大赛打败微软、百度,获得世界鳌头,国际票据扫描件文字识别和信息提取大赛斩获世界第一,打造全球第一款智能OCT眼底疾病筛查系统……过去一年多,平安的身影活跃在国际各项科技赛事中,奖项拿到手软,但也不免让外界犯疑:平安的科技转型到底做了什么?又究竟想做什么?

几年前,在酝酿公司第三个十年的战略时,平安的掌门人马明哲就提出了一个论断:金融科技的创新将由局部战转为整体战。马明哲认为,第三次科技浪潮带来的竞争,已从移动互联网转向人工智能领域,商业模式的焦点从2C转到了2B +2C。单点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谁能够组建集团军,以集成化的创新,掌握生态的核心价值链、撬动整个行业,谁才能成功。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平安深化“金融+科技”,挺进“金融+生态”,10年投入1000 亿,聚集了9.9万名科技人员,打造8大核心科技研究院、50多个实验室,建立起集群化、矩阵化、原创化的科研体系。

平安科技总经理助理喻宁介绍,平安内部对科技有清晰的管控。平安的科技分为基础科技和应用科技,基础科技包括AI、云技术、区块链等8大原创技术,由平安科技公司统一开发和维护。基于这8大技术,平安各子公司再结合业务场景,开发各自的应用科技。平安各子公司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和实验室,由此组建成强大的平安科技军团。

在国内,鲜有科技公司能组建如此庞大、系统的科技军团。也正是这种集群化作战能力,促进了效益最大化,推动了平安主业营运能力的提升,也推动了平安生态圈的有效落地,创造价值,向外赋能社会。

以平安的智慧法院建设为例,门雪松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他告诉我们,相比其他科技公司,平安最晚进入智慧法院领域,却是目前“进展最快、效果最好”的。原因就在于平安内部有跨部门、跨团队、跨行业的协同作战能力。平安的智慧法院,就是由稽核团队与金融壹账通、智慧城市等多个团队整体作战,合力打造了区别于同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更有效地解决了法院的痛点。

科技转型需要一流的执行

尾大不掉,是规模企业最忌讳的大企业病。科技战略转型,如何确保从中枢神经有效传导到庞大躯体的各个神经末梢,需要强执行力。

对于统领32家子公司、180万员工和代理人的平安而言,更是如此。喻宁分析平安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马明哲对于战略执行的坚决。以十年前打造亚洲领先的张江后援中心为例,当时,马明哲召集团队讨论此事,遭遇了一片质疑,马明哲就说了一句话,“今天大家来,不是讨论做不做,而是讨论怎么做。”

喻宁曾在麦肯锡工作,服务过众多企业及其CEO,不乏有人在战略方向上想明白了,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接下来请你跟我的管理层全部聊一聊,让他们都同意。此类缺乏自上而下、强执行文化的战略变革,往往很难成功。

马明哲在内部讨论中曾多次提出,缺乏执行力于企业是致命的。一流的战略、二流的执行,不如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何谓好的执行力?马明哲有三个定义:一,态度,强烈的、危机感驱动的执行欲望;二,理解,这需要专业和技能,并且具备规划能力;三,动手,即克服万难、坚决贯彻。

对此,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陆敏有切身体会。汽车之家的市值从平安接手时的30亿美金,增长到如今的100亿美金,离不开对科技战略转型的坚决执行。陆敏对汽车之家团队的告诫是,当高层提出 “天马行空”的新设想时,不要因为困难或惯性思维立即回避,而应报以积极的态度:难的事情才有价值。汽车之家做“主机厂云”就是例证。刚开始时团队理解不到位,满脑子都是困难,随着工作深入,现在团队比谁都认同“主机厂云”的价值。汽车之家也成功转型为汽车数据公司,用科技向外赋能主机厂和经销商。

科技引领,为何是平安?

同样是金融公司,为何是平安,而不是其他公司锻造出这样的科技能力?同样做科技,平安做成的事,其他科技公司能做成吗?

回答是,与金融公司比,平安胜在战略和格局;与科技企业比,平安胜在资本和场景。

目前,国内金融业整体都在谋求科技转型,但没有公司像平安一样,把科技放在系统化、持续性的战略高度,业务格局的不同,也决定了同业很难建立起与平安比肩的商业模式。而与科技企业相比,平安强大的盈利能力让它有魄力不间断投资科技研发。此外,AI、区块链产品的研发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实现迅速迭代和优化,平安丰富多元的业务场景,正是其他科技公司不具备的优势。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平安永不松懈的危机感。平安联席CEO李源祥曾这样描述他在平安的感受:平安是不会让你觉得舒服的地方,稍微有些成就,就会要求你寻找新的突破点,折腾人,但也能成就人。马明哲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平安永远在创业”,他甚至放狠话:我永远不会说“守业”这个词,哪一天我要是说了,我就该退休了。

正是危机意识的驱动,让平安始终保持变化与革新的敏锐,在别人没变之前,就积极探索、主动出击,造就了战略的持续迭代、经营的循环上升。让平安在现有森林草木茂盛、繁花似锦时,毫不懈怠地去开垦新的荒地种树,从而结出“金融+生态”之果。

按照联席CEO陈心颖所说的科技公司成长四个阶段来看,平安金融壹账通和医保科技进入了流量数据积累阶段;年初仍处于流量数据积累期的平安好医生,年中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陆金所和汽车之家则进入了利润贡献阶段,陆金所管理贷款余额4,078.55亿元,较年初增长8.8%,汽车之家上半年营业收入39.21亿元,同比增长24.2%;净利润15.56亿元,同比增长23.1%。

微软现任CEO萨提亚·曼德拉总结微软转型成功原因,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公司建立了“成长型思维”文化。曼德拉分析,固化型思维的公司总是逃避风险,放弃可能导致失败却能开辟一片新天地的任务。而成长型公司喜欢在挑战和失败中不断学习、成长,喜欢在不确定中胜出。

从这个维度看,当下的平安,正处在“成长型思维”驱动下的科技裂变式逆生长。今日因,他日果,期待见证巨人蜕变。

刘可/文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