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高成长呢?科创板首份半年报结果令人意外,这家公司扣非净利润负增长

作者:周一帆 2019-08-16 17:58

容百科技中报显示,中期业绩在营收涨幅可观的同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09%。

(图片来源:壹图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8月15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迎来首份半年报。容百科技(688005.SH)发布的中报表明,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855.87万元,同比增加45.1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82.71万元,同比增长2.92%。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期业绩在营收涨幅可观的同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272.34万元,同比下降3.09%。

容百科技半年度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为1210.37万元,其中记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达1405.20万元,占净利润12.24%。

截至8月16日收盘,容百科技股价报收55.12元,微涨0.31%,较发行价相比涨幅仍高达107.06%。

材料价格下行拖累净利

容百科技主营业务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NCM523、NCM622、NCM811、NCA 等系列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主要用于锂电池的制造,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销量 13,091吨,同比增加 92%;正极销量11,164吨,同比增长87%,其中高镍完成9,790吨,同比增加201%,常规系列完成1,374吨,同比减少48%;前驱体销量1417吨,同比上升44%。

财报披露显示,公司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外购前驱体增加等因素影响。

根据财报介绍,容百科技及正极材料行业企业与下游客户普遍实行成本加成的产品定价方式,即产品报价主要由材料成本、加工利润或加工费所组成。其中,材料成本通常参照各类主要原材料的公开市场价格所计算,加工费则由产品其他制造成本、市场供求状况、预期利润及客户议价情况等因素所确定。

在该类产品定价方式下,如公司未完全采取产品订单与材料采购同步定价的“背靠背”策略、原材料采购明显早于产品销售定价,则在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受成本下降幅度滞后于产品价格下调幅度所影响,公司销售毛利率及经营业绩将而出现下降。

其中,一季度业绩下滑最为显著。受前述原材料价格下跌及其采购情况、前驱体外采比例上升所影响,容百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至12.05%,较2018年同比下降 4.57%。

对此,容百科技表示,正极材料的销售毛利率具有可持续性。随着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幅度趋缓,同时公司加大自制前驱体的应用、持续开展产品升级换代、并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与供应链管理,预计下半年毛利率环比将进一步向好。

宁波容百董事会秘书陈兆华指出,预计到今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的设计年产能规模将达到约4.5万吨,其中高镍正极材料的产能规模预计将达到约3.9万吨;到2020年底,公司三元正极材料规划产能将达到8万吨,新增产能将主要是高镍产品。

三元电池发展仍需时间

广证恒生研报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和下游需求的增长,大量资本进入正极材料行业,中低端材料的投资规模已超出市场需求,出现了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国内正极材料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降低、应收账款回款周期拉长,无序扩张扰乱了行业正常竞争秩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渤海证券分析师张冬明指出,2019年一季度上游资源、正极材料环节营收增速降低,分别为-16%和5%。这两个环节均受锂、钴、镍等金属价格下调的直接影响,2019年年初至 6月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分别下跌5.9%和21.4%,钴价下跌29.4%。锂电池设备上游资源环节受锂、钴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盈利水平降幅明显,2019 年一季度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7%。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锂电池按照正极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类型。国内动力电池技术体系一直以锂电池为主,其中三元锂电池近年市场占比不断提升,并在新能源汽车占比最大的乘用车市场占据绝对多数的市场份额。

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发生不利变化,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目前,容百科技的业务主攻方向为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但作为新兴行业,动力型锂电池及正极材料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且发展方向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动力电池及正极材料的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而公司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技术,将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张冬明认为,新技术在取代旧技术的过程中,会在初期会面临成本较高,产品性能不够稳定,使用者的消费惯性和信任成本等诸多问题。但这一过程基本是不可逆的,上述问题会随着产能释放后的规模效应,技术工艺逐步成熟和新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得以解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周一帆经济观察报记者

广州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电竞产业发展趋势。新闻线索请联系:zhouyifan@eeo.com.cn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