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还是需要吃“正餐”,又见降准信号

作者:欧阳晓红 2019-09-05 17:31

尽管,并非每次央行“降准”都有国常会的定调,但其定调之后,“降准”(定向)基本上都会如期而至。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市场还是需要吃“正餐”,即“降准”。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了这一信号。

会议指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为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会议还确定,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并扩大使用范围等。

尽管,并非每次央行“降准”都有国常会的定调,但其定调之后,“降准”(定向)基本上都会如期而至。

也尽管,央行此前并未透露出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包括央行二季度报告未提及任何关于降息、普遍降准的意向或安排。

如8月20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市场利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到了一个基本合理的水平;同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称,目前中国的准备金率平均水平大概是11%,这在发展中国家当中相对来说中等偏低。从法定准备金率的角度来说,过去积累了一定空间,未来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但总的来说这个空间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从准备金率的角度来说,重点是完善‘三档两优‘的法定准备金率框架”。

对此,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告诉经济观察网:根据以往经验,国常会提出降准方面信息后不久,央行便会进行降准操作。

“国常会提到普遍降准,一是经济下行稳就业的现实考虑,货币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二是专项债发行需要长期流动性对接;三是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后续信贷成本下降打开空间。”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经济观察网说。

他认为,宽货币空间有限,一是物价上涨压力暂未缓解,二是房住不炒的政策执行仍在持续。即使降准,后续流动性若过于宽松将短端政策利率压至较低水平,公开市场操作料将回笼对冲。

这也是宽信用为主要的政策诉求。李奇霖解释,全年专项债在9月前发行完毕力争四季度项目开工,专项债额度提前下发今年四季度可使用的额度最高达1.85万亿,专项债可以用作项目资本金,并配套信贷,实现宽信用的效果,预计基建增速四季度可回升至5-10%的区间,但考虑到地产下行和隐性债务治理,宽信用效果有待观察。

“如果这次降准,则有助于提振股市,债券收益率下行,降低实际利率。不排除9月中下旬央行进行降息降准的可能。同时,央行降准的理由比较充足。”潘向东告诉经济观察网,他给出了五点支撑理由:

其一,7月社融增速放缓,M2增速回落,流动性分层引发中小银行同业负债压力增加,企业信贷下滑速度较快,社融结构恶化,除了短期流动性投放,实体经济迫切需要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缓解流动性分层难题,促进资金流向小微企业,降低企业实际利率水平。

其二,7月工业增加值降至4.8%,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8月PMI为49.5%,较7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和实体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其三,基建增速乏力,托底效果一般,在加强地产调控基础上,为了做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必要通过降息降准,来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其四,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9月美联储存在降息的可能,世界经济周期趋同,中国货币政策空间打开。

其五,整体来看,2019年我国基础货币呈现净投放,叠加国库现金定存,总计净投放1.56万亿,但是9月有4415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加上10月季节性缴税,月度流动性缺口依然较大,短期资金面可能会比较紧张,央行虽然可以通过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缓解流动性,但是由于时间太短,资金难以流向实体经济,会大量沉淀在金融市场空转,迫切需要央行采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中长期货币工具补充实体经济流动性。

联讯证券宏观研究负责人张德礼亦认为,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货币政策的基调看,9月可能会全面降准,预计将以降准置换MLF的形式操作。这次提全面降准,主要三个因素:一是稳增长基调下,货币政策也需要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二是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有助于降低银行的综合负债成本,为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下降打开空间;三是释放长期资金,为地方债发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2019注定会成为一个历史拐点吗?囿于经济下行压力趋大、全球贸易摩擦升级等内外因素,年初以来的政策发力还在加码。

而全球央行降息潮“裹挟”之下,受制于国内市场利率下降、降准金率调整空间不大等诸多客观条件,宽货币空间有限,中国央行迄今为止未“跟随”降息,但8月17日祭出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新机制,包括前期8月5日的人民币汇率破七,这些政策或许都旨在为日后可能的小概率极端事件安置经济“缓冲器”,以期熨平风险洼地。

这次,国常会直接明示“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暗示“降准”业已临近。

而上一轮全面降准为2019年1月4日(周五),央行决定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1.5万亿元;这之前,国常会曾定调“降调”。如果就2019年以来央行的降准动作而言,共计一次全面降准及三次定向降准。

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认为,这次降准基本已无悬念。最快有望9月中下旬,原因有二:9月17日有2650亿元的MLF到期,此外,9月19日美联储会再次降息几成定局。再者,9月20日LPR报价大概率会往下调,预计至少会调降5-10个BP;MLF市场是否会降,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理论上来讲,降准其实有空间,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降准是第一步——因为它让降低整个资金成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告诉经济观察网,“另一方面,降准可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且有利于降低银行的成本,释放出中长期资金,有助于降底融资成本,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此外,用降准去置换高成本的MLF,可优化银行的负债结构。”

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曾屡次呼吁,“降准”不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禁区。他指出,法定存款准备金年利率1.62%,但央行拆借资金利率“总体上”不低于3.62%(2017年之前,现在MLF仍在3.3%的水平);这势必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拉高社会融资成本。完全可以考虑将降准与收缩央行拆出资金相结合,进行资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实,市场早在2018年4月的那次“降准”中,就嗅出了些许端倪。其时,中国央行宣布,自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银行使用由此释放的资金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约4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人曰,SLF(常备借贷便利)是酸辣粉,MLF是麻辣粉,但这些只是风味小吃;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即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才是正餐。用大餐置换小吃,这意味着市场需要优于小吃的正餐。

MLF的首秀是——其以新型货币操作工具之名出现在“201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当时,在市场看来,贸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存贷款利率,容易传递流动性宽松的错误信号,有“大放水”之虞。因此,依靠MLF等政策工具投放货币可能会成为一段时期的常态。

中国央行之后曾间接承认,对机构而言,降准优于MLF,成本低,且长期性;这在后来也几乎成为市场共识。

不管怎样,经济慢了,变革在提速——这大概是金融领域的一种自我应对与调整方式。数据“折射”出经济的真相。以往经验中,经济每次探底,政策“托底”都托住了也是事实。虽然有的政策是相机决策,是短期之策。

正如国常会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增强紧迫感,主动作为,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办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在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基础上,梳理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精准施策。

这昭示,决策层要用好逆周期调控工具,以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此,民生宏观解运亮认为,政策进、经济退,股市仍为结构性行情。周期性板块短期内受益于政策刺激,中长期仍看好大消费和科技创新板块。

是这样吗?数据显示,9月5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分别报收2985.86(涨幅0.96%)、9783.50(涨幅0.86%);概念板块来看,金融科技指数为1258.15(涨幅3.68%);区块链指数3348.14(涨幅3.25%);均跑赢大盘。

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852,上调26点,美元指数盘中最高报98.54;其9月初盘中曾突破99关口。兴业研究认为,若美元指数冲击100,则此间的楔形结构会被破坏,可能形成上行通道结构。不过,市场多数观点认为,人民币不会大幅走贬,中间价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离岸、在岸人民币的价差收窄。

上述数据暗示近期外汇市场并不恐慌,资本市场的反应亦较为理性。

而快慢进退之间,已进入消费型经济社会的我们,亦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拐点上。在经济减速过程中,需把握好“快与慢”的分寸,甄别“减速”与“增质”的本质,助推利于经济“增质”的金融政策或金融变革,且辅以短中长期配套政策,比如市场该吃“正餐”的时候,要吃“正餐”!如此方可助力我们穿越金融周期。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欧阳晓红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