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集体抢食 ETF战场硝烟四起

作者:沈述红 2019-09-07 10:42

截至9月5日,年内上市的非货基ETF达到45只,总上市交易份额为880.81亿份。相较于2018年的170.72亿份总上市交易份额,今年上市的非货基ETF总份额已逾2018全年的5倍。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述红 从边缘品种,到集体狂欢,ETF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去年10月下旬至今,ETF这把火已然越烧越旺。截至9月5日,年内上市的非货基ETF达到45只,总上市交易份额为880.81亿份。相较于2018年的170.72亿份总上市交易份额,今年上市的非货基ETF总份额已逾2018全年的5倍。

尤其是今年5月份以来,每周都有新的ETF出现,且新品不断,分化越来越细,诸如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色金属期货ETF、饲料豆粕期货ETF、人工智能主题ETF、5G通讯主题ETF等产品层出不穷。

各类新型ETF爆发的背后,是公募对于ETF市场抢夺的加剧。而随着公募发力ETF积极性的提升,围绕这一业务领域的竞争也随之加剧,越来越多ETF产品开始选择低费率模式,管理费从常见的0.5%降至0.15%不等,费率大战一触即发。

发力新品种

催生ETF规模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于,无论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逐渐意识到做资产配置的重要性,ETF正好是资产配置最好的工具之一。

主动投资难度的增加亦是基金公司布局ETF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股票市场的数量越来越多,机构覆盖难度和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主动投资获取超额收益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众多主动投资基金的定位不清让投资者也难以做出有效选择,这导致主动型基金在销售端的困境愈发突出。如此,交易便捷、费率优惠、定位清晰的ETF更受青睐了。”富国基金内部人士表示。

不过,随着传统ETF赛道越来越拥挤,中证500等宽基ETF市场被头部公司瓜分殆尽,公募开始发力细分领域ETF,半导体、人工智能、商品期货、大湾区等市场快速被占领,一场没有硝烟的ETF创新之战悄然打响。

仅刚刚过去的九月首周,市场就迎来5只ETF发行,分别是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中融中证500ETF、嘉实中证新兴科技100策略ETF、申万菱信中证研发创新100ETF。

在具体品种选择上的差异,不同基金公司有不同的考虑。

大成基金发行的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基金是国内首只且仅有的可直接投资有色金属期货的指数基金。该机构期货投资部总监李绍表示,各类大宗商品都具有良好的资产配置价值,但目前在内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相对其它资产,不带杠杆投资有色金属等大类商品的安全边际更高,资产配置效应更高。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表示,选择豆粕品种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豆粕与股票和债券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将豆粕纳入配置可分散资产风险。此外,豆粕可以对抗通货膨胀,稳居全球农产品期货交易量首位,而且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市场化程度高。

工银瑞信选择了粤港澳大湾区ETF,其背后的动力在于助力投资者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红利和发展潜力。湾创100指数成分股分布的三大行业分别为金融、科技信息产业、可选消费,正应对科技创新、5G、人工智能等当前炙手可热的主题,指数的创新属性和科技属性十足。

费率战已打响

ETF产品的竞争行为无可避免。在此背景下,海外成熟市场里的基金业巨头如先锋、贝莱德等都已开始下调旗下ETF管理费,国内公募ETF同样无法置身事外。

目前ETF费率大战主要体现在管理费方面。从年初平安创业板ETF将“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降至行业最低的0.2%开始,ETF降费通道已经开启,费率战一触即发。随后,易方达、银华、富国、广发等基金公司相继跟进,加入ETF降费大战。

以正在发行的工银瑞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为例,该产品的管理费、托管费及指数使用许可费三项综合费率为0.33%,大幅低于跨境ETF0.64%的主流水平和境内股票ETF0.63%?的主流水平,在全部股票ETF中处于综合费率最低的8.62%分位。“费率的降低有几个考虑,一是规模效应,ETF近年规模快速扩张,规模效应使得降低费率经济上具有一定可行性;二是成本差异,对于一些ETF(例如宽基的ETF),产品研发和运作成本较低的,可以降低费率提升投资者体验;三是基金行业的竞争。”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黄瑞庆表示。

盈米基金研究院总监靖轩分析,目前降费率的产品多集中于第二梯队基金公司。“头部基金公司在ETF布局方面已经很成熟,占据了很大市场。第二梯队的公司想要迎头赶上,就开始降费率。中小基金公司反而没怎么跟着降费率,因为他们产品规模小,成本高,降费率给他们的带来的效应没那么突出。”

虽然低费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该?ETF吸引更多投资者,形成“首发+低费率——规模领先——交易活跃——吸引更多投资者”的良性循环,但不少业内人士对愈发激烈的费率大战还是心有戚戚焉。

“费率战确实已经成为ETF领域面临的典型问题。”上述华东基金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坦言。

他表示,一般一只ETF产品一年的维护支出高达千万元人民币,包括管理的投研支出、运营成本、做市商成本、交易成本等。在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除非产品规模能做大,不然把费率降到很低就是做亏本生意,不是一件好事。从ETF行业整体发展来看,太过于着眼降费率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但关于费率的底限,监管层也没有给到相关口径,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些公司在这上面做文章。”

富国基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低费率的ETF是行业趋势,但资管行业与快消品行业不同,基金销售之后才是服务的开始,而不是终结,最终ETF比拼的还是运作期间的获利能力。

突围

无论是扩品种,还是降费率,种种举措背后均显示出ETF江湖竞争的激烈化。但在头部效应非常显著的ETF行业里,最终的赢家注定属于少数产品和机构。

以美国经验来看,其ETF发展呈尖顶金字塔结构,80%的SmartBetaETF规模小于5亿美元,基金规模超过200亿的数量占比虽然不到1%,但却贡献了30%的市场份额。“从目前我国ETF的分布来看,也呈现这种趋势。”上述富国基金内部人士称。

在此背景下,公募究竟该如何突围?

博时基金的经验是通过量化研究、创新产品设计,给市场提供具有长期鲜明的投资价值的工具产品。富国基金则集中精力发展“实用的”、有市场需求和认可度的ETF产品,投资方向得是市场上所缺少的、或是团队从长期基本面上比较看好的。如布局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5G等方向的ETF。“选择这几个行业主要是这几个行业里的股票差异性非常大,选择它的龙头可以带来更好的收益。”前述富国基金内部人士称,更远一步,富国基金还希望提供一些SmartBeta策略的ETF,比如红利低波策略、基本面质量策略、优质成长策略等。

此外,他表示,ETF能做好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包含天时地利等种种复杂原因,但核心竞争力还是人才以及团队的实力。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乐嘉庆建议中小基金公司从以下维度出发:一是抓住主流市场,例如宽基指数,虽然目前已经有大型基金公司抢占了市场份额,但是宽基指数仍然是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所以如果业绩和跟踪误差等更具优势,也可以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二是可以从细分领域入手,抓住一个还未有基金公司布局的细分市场,等风来。“与其强调竞争博弈或者领先落后,还不如看到ETF整体的蛋糕比较小。”黄瑞庆表示,ETF产品的全覆盖、多样性和特色化等很多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本质上大家都还在布局和开荒,ETF的生态圈需要大家的共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沈述红经济观察报记者

深圳采访部记者
深度聚焦华南地区证券、基金、上市公司领域。采访线索请联系:shenshuhong@eeo.com.cn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