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拟上市:吴晓波的梦罗振宇来圆?

作者:远山 2019-10-18 17:28

罗振宇能圆吴晓波国内上市的未完梦想么?知识付费经济这几年成为热词,但它到底是否能够产业化,社会对此颇多争议。

远山/文  罗辑思维要进军A股了,罗振宇把上市地点定在了科创板。北京证监局10月15日晚间首次披露了罗辑思维的拟上市路线:选择在科创板上市,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辅导前期准备工作于2018年12月就已开始,持续至今年8月;正式辅导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在今年9-10月、11-12月进行。

一说到知识付费,大家就会想起两个人:罗振宇和吴晓波。两人有太多共同之处,都是媒体人出身,后“媒而优则商”。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如今已经更名890新商学)趁着知识经济的浪潮,首先打出个人品牌,然后形成知识付费产品矩阵。逻辑思维据说已经盈利多年,而吴晓波频道截至2018年末关注粉丝数为350万,德科地产频道(原德科的屋顶)截至2018年末关注粉丝数为25万,当年总收入约两个多亿。

然而,9月27日晚全通教育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吴晓波频道”主体公司——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尽管巴九灵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依然会继续前进,继续并购或者独立IPO都是选项,具体视情况而定”,但在外界看来,起码吴晓波原计划的上市进程受到耽搁,前景充满变数。

那么,罗振宇能圆吴晓波国内上市的未完梦想么?首先,知识付费经济这几年成为热词,但它到底是否能够产业化,社会对此颇多争议。

知识付费经济的核心在于知识,而围绕知识的定义却各有各的理解。从目前包括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在内的知识付费经济模式来看,大致集中于职场技能、理财理念和技巧、育儿生活、人文科普、有声小说、情感沟通等方面,共同特点是以所在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研判和分析文章为基础、追求短平快、时效性、课程短周期,从而吻合现代人工作节奏快、职场生活压力大、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技能的急迫需求。

但是,对这一“轻知识”模式,不少人并不认可,甚至批评这是“制造知识焦虑和恐慌”。知识付费经济要追求规模持续扩大,必须降低三个门槛:学员准入门槛、知识吸收门槛、收费门槛。如此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果说知识付费经济的首批用户是相对年轻、求知欲望较强、愿意尝试新生事物的群体,那么随着用户覆盖面的扩大,目标用户也将扩展至年纪更大、学习能力和意愿较弱、对新生模式相对保守的群体。

而学员数量的扩大,也会带来文化视野、素质的参差不齐。为了迎合学员,知识付费平台必须让知识变得更加普及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存在为达成这一目标,制造噱头、主打所谓新概念、知识碎片化,这也是越来越多的质疑所在——“知识付费所提供的是伪知识”。

由于国人付费使用互联网产品的时间较短,为了培育用户付费习惯,知识付费平台往往早期采取低价促销的方式吸引用户。但随之而来的难题是,长期维持这一费用标准,投入大利润低;后续提价则可能导致老用户流失、新用户嫌费用过高。吴晓波频道去年被56万粉丝取关,产品平均复购率36%。罗辑思维旗下的“得到”,很多专栏的打开率也只有20%-30%;同一个作者的专栏第二季,比如万维钢的《精英日课》已经出现订阅量下滑的情况。

由此可见,目前知识付费平台在用户黏性上还存在明显软肋。人均付费标准偏低(一个得到专栏往往才两三百元);指望付费人群短期内大幅度增加、实现较高复购率都不太可能。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知识付费平台显然缺乏高成长性,盈利空间天花板较为明显。那么,在吴晓波折戟后,罗辑思维能否闯过IPO关?即使最终上市,其股价走势是否又能令人乐观?

之前,就15亿收购吴晓波公司,全通教育被深交所问询,要求回答8大问题:比如巴九灵是否具备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等资质;“吴晓波频道”等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是否主要为原创;本次交易的实质是否为吴晓波个人IP证券化等。这也反映出,监管层和市场对于知识付费平台发展前景的审慎。与此同理,罗辑思维在资质、优质内容创造能力、是否过于与罗振宇个人捆绑等关键问题上,也需要闯过市场各方的审核关,才能真正打通上市之路。(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