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全基金连续爆款背后,近500亿销量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洪小棠 2019-10-19 12:52

兴全基金爆款频出的背后,究竟是兴全基金本身的产品业绩好有品牌效应?还是应归功于渠道?或者市场情绪因素所致?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洪小棠 强势渠道OR品牌效应,抑或市场环境因素?单日认购近500亿的产品背后是否还站着一位爆款基金经理……

10月14日,受周末多重利好影响,三大股指高开高走,沪指重返3000点关口,大涨1.15%。就在当天,基金市场再现“日光基”,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全基金)旗下的新基兴全合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兴全合泰”)的销量成为了当天市场热议的话题。

当天上午,市场传来消息,各大渠道的总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亿大关。到下午一点,兴全合泰已卖出超过200亿,这一销售数据仍在不停刷新……下午5点,兴全合泰销量超过400亿,超过去年同样是兴全旗下的爆款兴全合宜,当时募集规模为327亿。

10月15日,兴全基金发布了兴全合泰的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公告,公告称,该基金首日认购规模已超过发售公告规定的60亿元募集上限,将如约启动配售,最终该基金的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12.12%。据此测算,该基金在10月14日的单日募集金额约为495亿元。

兴全基金爆款频出的背后,究竟是兴全基金本身的产品业绩好有品牌效应?还是应归功于渠道?或者市场情绪因素所致?

强势的渠道

经济观察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18年初创出327亿销量的兴全合宜,到3月份睿远基金旗下睿远成长单日创下720亿的天量申购,再到这次兴全合泰,加上此前东方红旗下产品和中欧旗下基金的热销,其背后都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招商银行。

一位金融圈内人士称,业内有句话“基金能不能热卖,要看招行渠道能不能安排的开”。虽有夸张成分,但可从侧面说明了招行的在基金销售中的影响力。

记者从多位银行以及渠道人士处获悉,兴全合泰近半数的申购规模都出自招行渠道的贡献,该基金的托管行亦是招商银行。

不过,虽然爆款多出自招行之手,但不是招行渠道销售的每只基金都能成为爆款。

北京一家公募渠道人士向记者透露,“工农中建目前买基金多数是60后,专业体系没有推上去。但招行很早就在基金销售团队和体系上走专业化了,而且有自己的白名单,并不是谁想合作就可以的。”

据记者了解,招商银行虽为股份制银行,但在基金销售上不输四大行,与招行此前的布局有着很大关系,其早在10年前就开始布局大学生市场、发展新零售、在互联网上布局也属于较早的“尝鲜“者。

招行在基金销售上的实力,使得各基金公司的渠道销售们都希望能够“抱大腿”。

不过,上述渠道人士对记者表示,“他们很强势,对于产品也很挑,就算我们把底下的关系搞好,报到总行也过不去的。”

对此,记者向接近招商银行相关人士求证,其表示,首先公私募排名前10%的机构才能进入招行白名单,招行2007年还推出了选基标准的“五星之选”,即除了对基金产品、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进行研究外,还要从18个维度、43个子项目进行调研,其中包括基金经理投研逻辑和投资风格研究,获得非结构化数据积累,并进行量化评分,汇总后供最终决策参考。

上述招行相关人士进一步解释,“不过我们合作大型基金公司也非常谨慎,大型基金公司多走规模路线,基金数量多,但产品业绩参差不齐,长期下来会很消耗客户,所以目前我们感觉与业绩普遍稳定的公司合作效果更好。”

而招行在基金销售上的布局使其在十多年中累积了大量高净值客户,强者恒强局面下,其对基金公司的谈判能力越来越强。

沪上某基金销售人士对记者透露,在招行作为主要渠道时,因为招行认购费不打折,所以要求基金公司对于互联网等其他渠道也不能打折。

“而且在招行渠道所销售的基金,认购费1.2%全归招行,还有1.5%管理费的一半,即0.75%也归招行。”上述销售人士表示。

不过,招行在基金销售过程中的饥饿营销方式也是将基金推成爆款的原因之一。

一位从招行购买过基金的投资者表示,招行客户经理在销售过程中对其表示,所买基金大概率会出现比例配售的情况,所以必须认购两倍、三倍甚至更多才能保证自己获得预期份额。

上述渠道人士表示,确实有饥饿营销的操作存在,所以要么就不出爆款基金,要么出来就是销售规模特别大的情况。

“饥饿营销是网红基金、稀缺基金也容易出现的情况,但这么大的规模还是和产品本身受认同感有关。”北京一家公募产品人士表示。

风格转变?

除了招行的强势销售助推外,兴全基金的连续爆款亦赚足了市场眼球,其旗下基金产品业绩如何引来市场及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兴全基金成立于2003年,股东方为兴业证券占比51%,全球人寿保险占比49%。

而作为一家成立16年的基金公司,最新数据,其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为1306.69亿元,旗下非货币基金数量24只,基金经理21人,平均每位基金经理仅管理1.14只基金。

对比相近规模的基金公司,如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达1334.18亿元的华安基金,旗下非货基数量为120只,基金经理共计39人,平均每位基金经理管理3.08只基金;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1352.80亿元的鹏华基金,旗下非货基数量157只,基金经理共计42人,平均每位基金经理管理3.74只基金。

记者统计发现,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超1200亿元的基金公司中,除兴全基金外,其他基金公司产品数量均在100只以上。

在兴全基金24只非货基产品中,其中8只为债券型产品,1只指数增强基金外,其余均为混合型基金。“近几年基金产品创新提速,多数基金公司大举扩张,跟随热点积极布局ETF、中短债基金等冲规模利器,但是兴全基金还是比较稳定,没有跟风布局,不滥发产品,而是维持自己的步子,算是业内比较少有的公司。”

而这种一贯以“小而美”理念贯穿的兴全基金离不开一个人——前任总经理杨东。作为资管行业的“一股清流”,时任总经理杨东曾在2007年5000多点时以公开信形式提示投资者,表明自己对股市的担忧,并劝持有人赎回股票基金。众所周知,2007年A股超级大牛市,6124点为彼时牛市顶峰,而这一点位至今仍未能收复。

2015年上半年,杨东领导的兴全基金再次表明对市场的担忧。

兴全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2015年4月发表观点,提示基金持有人股市风险。其中,兴全社会责任基金在2015年一季报中表示:“我们对A股市场当前的热度比较担忧,对下半年的股市表现较为悲观。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公司的股价已呈现泡沫,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盘股票更是泡沫严重。”

随后股市冲高到5100多点后,以乐视网为代表的创业板股票大幅下跌,股市深度调整。

不过,华东某中型基金公司高管则认为,最近兴全基金爆款频出的背后,也折射出了兴全基金的微妙变化,“原来低头做业绩的杨东走后,现在的兴全基金开始抓营销了”。他认为,兴全基金因为有一直累积的品牌效应,所以新发基金,投资者还是认可的,之前的兴全合宜就能说明问题,再加上渠道更是全力出动,并配有任务。

然而,亦有业内人士感慨,“如果杨东还在兴全基金的话,不可能像上次兴全合宜的情况在白马股高位发行爆款基金的。”

爆款基金经理

此次兴全合泰成为爆款基金,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兴全基金,还有将要管理这只爆款产品的基金经理。

资料显示,该基金经理为任相栋,兴全合泰是其加入兴全基金后的首发产品,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占比为基金资产的50%-95%,并且可以投资于港股通资产。

公开数据显示,任相栋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2010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行业分析师,先后研究汽车、机械、国防军工、电气设备等行业。

2015年,任相栋开始在交银施罗德管理基金,先后管理交银施罗德交银先进制造和交银经济新动力混合两只基金。

不过,回溯任相栋管理过的两只基金,记者发现,其业绩差别迥异。其中最为市场称道的是交银先进制造,其在任职的2015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总回报达95.81%,任职期间年化回报21.68%。

而在2016年股市低迷的行情下,交银先进制造的表现依然能取得不错的业绩,其2016年在同类基金平均亏损13.99%,沪深300下跌11.28%的情况下,当年依然能够获得2.59%的正收益。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该基金的重仓股一直以制造业为主,而不是2015年“飞上天”的互联网概念。

不过,转折出现在2018年。交银先进制造一季度亏损了0.92%,在近3000只同类基金中排名1533位。第二个季度跌幅扩大,亏损了9.74%,在近3000只基金中排名2400多位,排名垫底后四分之一。趋势上看,任相栋的业绩开始掉头向下了。

2018年6月23日任相栋离职,不再管理这只基金,后面是否会进一步恶化,无法验证。而任相栋离职后,他的接任者大幅调仓,在2018年3季度,交银先进制造的业绩回升,排名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任相栋独自管理该基金的三年间,平均换手率高达5500%,对此任相栋此前曾表示,由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周期特性,会进行一些波段操作,因此换手率较高。

不过,2016年10月,任相栋管理的第二只基金交银经济新动力,在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3.25%,年化回报1.93%,低于基准回报3.09%,同类排名为中游水平,排名229/507。

值得注意的是,兴全基金一直对外宣传其投研平台和策略的一致性,并表示其基金经理多为公司自己培养。

一位接近兴全基金的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兴全基金自己培养基金经理周期很长,一般在7-8年甚至更长,而且从做研究员开始,公司的要求也特别高,可以说竞争激烈晋升难。但值得注意的是,任相栋的换手率和风格显然与兴全基金存在一定差异。相比任相栋曾经的高换手率,爆款基金兴全合宜的换手率低于100%

此外,从近期来看,兴全基金在基金经理的选择上发生了些许变化,除了任相栋,记者获悉,兴全基金还从中海基金挖来原中海沪港深基金的基金经理林翠萍,不过林翠萍目前还未管理基金。“风格是否一致倒不必然成为预期基金表现的标准,这个产品未来能否赶上市场和投资者的热情期待,仍然需要时间来检验。”上述基金产品人士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洪小棠经济观察报记者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记者
关注基金、证券、资产配置、上市公司、金融创新等领域。擅长深度报道。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