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险企被约谈 预定利率4.025%年金险上演最后的狂欢?

作者:姜鑫 2019-11-16 10:54

近日,银保监会对13家险企精算师开展窗口指导,“动刀”4.025%年金险产品。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早上起来开会的路上,李丰(化名)在朋友圈发出这样一段文字:“4.025%年金险即将成为历史绝唱,你不能再错过了。”底下配图是公司的一款年金险产品宣传页。

对于李丰来说,这是开门红期间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保险行业关于4.025%年金险产品的讨论和调整似乎离他有些远。

讨论4.025%预定利率产品?对于寿险从业者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在多家公司都在筹备开门红的关键时期。

一些消息和动态可以看出行业最近的变化:为强化人身保险非现场监管,切实防范行业风险,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于近期组织召开风险提示约谈会,参会人员为13家寿险公司的总精算师。

而据媒体报道,银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副主任贾飙11月14日表示,目前,所有法定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都要停止销售预定利率为4.025%的终身年金险产品。

同时还传出,监管部门同时正在酝酿规范两全保险产品,考虑可以开发设计保险期间5年期以下、但不得短于3年的两全保险产品,另外,会在偿付能力、额度、比例、备案等方面作出严格要求。有一位寿险公司高管表示,“应该会很快发文,但具体需要以监管口径为主。”

无论怎样,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随着利率的下行,正如李丰所说,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险产品即将告别历史舞台。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叫停了该类产品的销售,但也有公司仍然在最后的时间窗口里推广。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停售消息,精算上午还在和渠道开会商量这个事情”,某寿险公司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13家险企精算师被约谈

近日,银保监会对13家险企精算师开展窗口指导,“动刀”4.025%年金险产品。

在销售中,李丰有些急切,“真的没有这么高收益的产品了,公司只让卖到18号,现在记息可以达到6%,不可错过,昨天公司还出了年缴两百万的保单”。

李丰自己也买入了不少,就目前情况下,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竞品相比,4.025%的收益很有吸引力,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以做大规模、获取现金流的同时,也暗藏着利差损风险。

李丰不知道的是,就在前几天,公司的总精算师和其他十二家公司的精算师一起,被银保监会进行了约谈。十三家公司分别是:中德安联人寿、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君康人寿、信泰人寿、国华人寿、恒大人寿、百年人寿、弘康人寿、大家人寿、上海人寿、复星联合健康险以及信美相互。有媒体在报道中表示,约谈会上,银保监会对13家公司开展窗口指导,叫停其销售的4.025%年金险产品。

这已经不是监管层第一次对“4.025”动刀。

8月30日,银保监会在官网下发《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险,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其他险种的评估利率要求维持不变。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一旦预定利率一旦超过3.5%就需要经过监管审批,不超3.5%的话,只需备案即可。

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在进行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4.025%的预定利率,是备案类保险年金产品的预定利率的上限,始自2013年8月普通型寿险产品费改,如果高于这个数字,就需要监管审批。

此前,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2.5%的规定已执行了14年,已经低于不少理财产品收益率,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监管放开这一定价限制,同时收紧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备案类的普通寿险产品设定了预定利率最高3.5%的上限,而对普通型养老年金或保险期间为10年及以上的其它普通型年金,给予了可上浮至1.15倍的差别化政策,也就是养老年金或10年期以上的年金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可以到4.025%。

上述《通知》下发后,不少公司停止了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的销售,但由于监管表示此前已经备案的产品可以继续销售,开门红战役打响后,4.025%的年金险产品重回战场,甚至包括部分头部险企在做大力推广。

因为约谈,已经开始的开门红被扰乱了节奏,“的确需要调整计划了”,一位寿险公司高管表示,“但也有一些公司的开门红已经提前做完了,叫停后的具体影响如何还不好说”。

利差损毒丸目前风险几何?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我们认为,未来保险业投资端面临一定压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利差损风险,有必要适当下调现行评估利率”,在8月30日发布《通知》时,银保监会如是在记者问答中表示。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总体正向低速增长收敛。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纷纷下调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当世界经济金融脆弱性明显上升,全球重新启动新一轮的货币宽松,美欧、新兴经济体纷纷降息。受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日益增长的避险需求影响,负利率在全球进一步扩散。我国的市场利率目前处于低位徘徊,中长期看,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都呈现震荡下行态势。这些,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很大挑战,保险业亦是如此。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董事长缪建民曾在一次论坛上表示,“从历史经验看,长期低利率对保险公司资产端、负债端都将造成显著的影响,严重时可以导致保险公司破产,危及行业发展基础,无异于灰犀牛风险”,影响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低利率会拉低投资收益率,增加利差损风险,并扭曲金融资产估值。

就在1999年,监管层已曾经对首先预定利率进行干预。

1992年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随着GDP的一路快速增长,银行存款利率也一路走高,并在1993年达到10.98%的高点,寿险产品收益率也一路走高。几年高速发展那过后,银行存款利率于1996年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1997年11月央行第三次降息之后,监管部门第一次启用预定利率武器。将寿险业务的保费预定利率上下限调整为年复利4%至6.5%。

1999年6月,央行第七次宣布降息,刚刚成立不久后的原中国保监会当即下发《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全面叫停高预定利率产品,并要求寿险公司将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并不得附加利差返还条款。同时停售预定利率超过2.5%的寿险产品。。

已经开始暴露的利差损风险因为紧急叫停而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对于不少公司来说,仍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就在80年代,日本寿险业曾在经济泡沫破灭后面临倒闭潮。

尽管中长期利率下行预期明显,但在当下,利差损风险几何呢?

方正非银左欣然团队曾在研报中作出这样的测算:考虑到长端利率震荡下行风险和权益市场波动风险,中性情况下,假设债券收益率2.8%、非标收益率5.5%、股票+股基收益率5%,则上市险企2019年综合投资收益率可达5%+,仍高于目前负债资金成本。极度悲观假设下,协议存款和债券收益率长期为2.8%、非标收益率长期为5.5%,只要股票收益率-2%以上,险企长期综合投资收益率便可维持高于负债资金成本(也即3%以上)。

两全保险产品规范通知将出台?

李丰销售中另外一个理由是,不少公司已经停售了相关产品。在采访中,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监管的约谈已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少公司正在探讨产品调整策略,但此次是否需要立即停售似乎并未有明确要求。

而引起从业者注意的另一个消息是,监管部门同时酝酿规范两全保险产品,考虑可以开发设计保险期间5年期以下、但不得短于3年的两全保险产品,但在偿付能力、额度、比例、备案等方面都将有严格要求。这对于面临现金流压力的公司来说,似乎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3月,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曾向人身险公司就中短期产品新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中短期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有关意见。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征求意见稿显示,保险公司因流动性管理需要,或者资产负债匹配需要,可以申请备案中短期产品。与以往相比,新规拟对中短期产品比例设定新的要求,即自2020年开始,不超过当年总规模保费的20%。

征求意见稿对中短期产品做出了定义:即人身险公司开发设计的保险期间不满5年且不短于3年的两全保险产品。

彼时,一位保险公司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从征求意见稿中不难发现,监管机构正在不断的修正中短期产品的相关规则包括名称,这也意味着市场对这类产品的理解不断深入,而这次的征求意见对以往模糊地带作出了明确”,同时,虑到个别险企资产负债匹配和流动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开展中短期产品实时做了调整,理解为松绑不为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姜鑫经济观察报记者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