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业领袖】冯氏集团:把握全球供应链重组释放的“中国机会”

作者:宋笛 2019-11-18 11:28

“我们正在引领行业的大变天”

宋笛/文 2019年6月,冯氏集团在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利丰广场设立了中国总裁办公室。

此前数十年,冯氏集团的办公楼从香港进入珠三角,再进入广西、湖南等内陆省份——这也是中国开放版图迁移的进程,而现在,这家拥有113年历史的港资企业又返身在上海搭建起来这一在地化交流的枢纽。

这是一个信号。

冯裕津是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之子,在2019年就任这一新成立的中国总裁办公室总裁。

这是另一个信号。

冯氏集团是一家全球供应链管理跨国集团,在全球50多国家,80多地区有超过1万家供应商的庞大网络,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个庞大的全球供应链管理集团已经强烈的意识到改变正在来临。

冯氏集团主席 冯国经

冯氏集团主席 冯国经

“大变天”,11月6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会场冯国经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世界供应链即将迎来的转变。

转变的因素来自多方面:技术革命的推动、世界贸易形势的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以及最重要的——中国产业的自然升级,在这些动力的推动下世界贸易的供应链体系正在重塑,其可能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从供应链最后一道工序的提供者变成供应链的“玩家”。

在这个过程中,巨量的中国企业将会进行一次地缘或供应链意义上的迁移选择:“向外走”或者“向上走”。前者意味着将生产的最后一步挪到越南、孟加拉、印度;后者则意味着利用科技向高附加值的领域攀升。

“冯氏集团可以帮助将来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推动下一步的发展,他们面临的两个选择,我们都可以提供帮助”,冯国经表示。

中国市场是冯氏集团全球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基础,其全球采购有一半来源于中国本土,同时来自中国消费市场的占比也在逐渐扩大,冯国经预测三年后,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利润可能会在集团占到40%。

“我们正在引领行业的大变天”,冯国经说道。

寻找百亿投资

不久前,利丰首席营运总监朱为众曾经到过一次青岛,他发现他最喜欢的一款韩国商品没有了。

为什么?因为韩国工厂搬走了。

这是一个坏消息吗?不是,朱为众又发现,不仅韩国工厂走了,中国纺织业中,有一千家企业也在海外近100个国家投资了100多个亿。

他们是谁?不知道,冯氏集团正在和政府尝试把他们找出来。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工厂已经逐渐向海外转移,但中国生产制造业离开中国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国,中国产业的转移是战略性,而不是放弃性的”,朱为众说道。

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张家敏先生发现了另一个与服装、纺织业有关的趋势,尽管在下游成衣的制造产业正在逐步向越南、印尼等区域转移,可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最高端的部分依然掌握在中国,而且份额比较大。

张家敏介绍,以纺纱为例,现在印尼跟越南的纺纱工厂,只负责成衣制作的最前和最后的一个部分,但中间的制造部分还是中国企业设在这些国家的工厂集中在做,中国在这些国家的制造市场份额是越来越高。

这意味着,尽管成品服装会越来越少贴有“中国制造”的标签——按照“实质性改变标准”,商品生产的最后一步在哪完成即为原产地,但是衣服的面料、用于生产的机械可能都是来自于中国。

朱为众和张家敏察觉的迹象是一轮广阔变革的一角,这场变革正发生在全球供应链的版图中。

“目前,全球供应链有什么变化呢?很简单,就是专门要寻找新的原产地”,冯国经表示。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的因素是外因,但更多的原因还是来自中国本身的产业升级,新的技术革命与市场需求。

张家敏察觉到,这一趋势出现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与内地土地、人力成本的上涨有关,同时也与技术推动下客户需求的变动有关,客户正在要求越来越快,这意味着靠近市场的生产基地会具有更大的优势。

留住工厂的二楼

一座典型的工厂是这样的,在工厂的一楼是密集的工人和源源不断的流水线;工厂的二楼就是为整个生产服务的一些经济活动,包括拿订单、理解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把产品找工厂、订购原材料、监控工厂、包装、运输、保险、然后整个出口到海关、以及整个工厂的融资等等。

在新一轮的供应链转移、整合开启后,冯氏集团正在做的事情即为帮助中国工厂的一楼走出去,并将工厂的二楼留在中国。

“在整个产业链的转移过程中,冯氏集团可以用订单赋能,我们正在跟中国商业部门和中国服装进出口商会进行合作,帮助大批的企业走出去,因为我们客户订单支持他们到南非去,支持他们到埃塞俄比亚去,用这样的方式,帮助中国的企业升级、转型和迁移”, 张家敏说道。

中国的地位会不会在这个过程中被取代呢?

“我们的答案是绝对不可能。我刚才说的每一个国家加起来,他们的产能完全不能跟中国的产能匹敌。第二,不只是产能,能力上其实也是很不同的,”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副总裁钱慧敏表示。

张家敏看来,这种转移可以让中国的产业升级,并将更好的工作留在中国,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管理。

在这一巨大的变迁面前,冯氏集团可以凭借的不仅仅是其在全球范围内巨大的供应商网络和对供应链的理解能力,同时还有其技术能力。

“我们在引领供应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致力于建设全数字化的全球供应链”,冯国经表示。

在过去的三年当中,冯氏集团进行了一轮数字化的转型,并尝试用这一数字化能力赋能整个供应链管理,即从制造到零售全链条提升。

“数字化技术已经不是一个差异化,而是一个必须要做的,就是因为我们在数字化改革中捷足先登,所以现在才能独领风骚。在别人还未察觉供应链行业的发展大趋势时,我们便开始在这个领域投资,在别人谨慎观望时我们就大做了;尽管回报现在才看到,有的是有形的,一些公司跑来和我们说,我现在不需要你原有服务,但所有设计希望由你们来做,这是有形的回报,无形的是什么?它增加和我们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朱为众表示。

新的三年

“三年一计划”是冯氏集团的一个特征,每过三年时间,冯氏集团就会制定一个新的战略。

“我们每个业务部门都要看三年以后全世界的情况。原来我们定义的目标是怎么样?今天怎么能跑到这个目标?”冯国经表示。

冯氏集团的上一个三年计划以“速度”、“创新”、“数码化”为关键词,其制定时间是2017年,这意味着在2020年冯氏集团将会迎来一个新的三年计划。

中国市场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中释放的机会将会是冯氏集团下一个三年的重点。

朱为众感觉到,最近一段时间来找冯氏集团的客户比过去几年找的还要多。前几个月的一次中国供应商大会举办前,朱为众认为宏观形势有变动,中国供应商应该对此类大会兴趣不足,出乎意料的是,报名来参加供应商大会的人数远远超过朱为众的想象。

“会后他们告诉我,冯氏集团提供给他们的新价值,冯氏集团遍布全球的供应链网络就是中国制造商的GPS,所以下面的三年我们是非常兴奋的”,朱为众说道。

冯氏集团判断,接下来的三年要么做一个颠覆者,要么被颠覆,而其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有序的把中国生产制造、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全国。

“下面一个三年,我们再见面的时候,我会很高兴的告诉你,我们已经把全球的供应链布局完毕”, 朱为众说道。

营商环境的改善和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开放的政策为新一轮的三年计划奠定基础,而快速的转型将会是冯氏集团牢牢抓住“中国机会”的关键。

“在中国运作,是一个很好的环境,因为中国的环境变化非常快。如果企业跟不上变化的速度,就不能生存。我们在中国学到的就是怎么样将我们的企业文化变得更快,这是很重要的一课,”冯国经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宋笛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大科创新闻部主任
主要关注于科技类、创业类产业政策、创投领域以及交通物流领域。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特写。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