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能否“不伤农” 新湖期货探路保险+期货精准扶贫

作者:杜远 2019-12-09 11:23

“牙叉镇理赔款63.2万元、七坊镇理赔款577.7万元......”,随着海南白沙县副县长何方长念出一笔笔款项数字,坐在台下的胶农们露出会心的笑容。这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2018年度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项目理赔仪式上的一幕,该县胶农符永新在获赔一千多元后说道,“这几年割胶价格不好,‘保险+期货’增加了我的收入,让我能安心割胶。”

白沙县地处海南岛中西部,为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种植收割橡胶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天然橡胶市场价格的持续走低,让当地胶农收入持续下滑。然而,让胶农们意想不到的是,在两千多公里外的上海,一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成为帮助他们抵御市场风险、增收脱贫的重要助力。

对冲价格风险是期货、期权的重要功能之一,如何合理运用这一金融工具助力精准扶贫,是新湖期货有限公司近年来持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方向。早在2014年,新湖期货就尝试运用期货的对冲功能解决农业种植户的卖粮难问题,并在辽宁省级贫困县义县成功试点;2015年,新湖期货又创造性地构建了“保险+期货”扶助模式,先后在辽宁、广西和海南等地持续推进和完善这一模式,也由此有了本文开头中的一幕。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时提出:“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而今,新湖期货也正以优秀企业公民的责任担当,在公司产业与专业服务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着金融服务“三农”、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金融工具“兜底”农产品价格

对于中国农民而言,“谷贱伤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着切肤之痛的经济现象,从政府层面到商界学界,近年来对于破解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困境,提出和实践了诸多应对之策。如何为贫困地区农民“兜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也成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4年起,新湖期货从辽宁省级贫困县义县起步,开始探索运用期货的对冲功能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助力当地玉米种植户增收脱贫。

据介绍,这一模式是在玉米的种植阶段,就先由收粮企业根据历史与市场情况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并确定一个基准收购价,当玉米正式上市时,如果价格低于合同价,则按合同价收购,若高于合同价,则种粮户有权根据当时市场的玉米价格做“二次点价”。

“这种模式首先是一个兜底,保证即使玉米市场价格过低,农民也不至于血本无归”,新湖期货顾问许英介绍:“与此同时收粮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的功能,在与农户签订合同时向新湖子公司买入一个看涨期权,规避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这样一来,不仅种粮户吃了定心丸,收粮企业也可确保种粮户履约。”

许英表示:“新湖在义县的做法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比如,让种植户或收购企业自己购买期权对冲价格风险,只能是小范围操作很难大面积铺开,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怎么将其他金融机构和政府的资源结合起来,做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2015年,新湖期货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适时引入了保险公司,由种植户购买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则通过期货公司对冲风险。此模式解决了保险公司因缺乏对冲手段,而无法推出农民最需要的价格保险产品的困境;同时,农户也更易理解和接受“价格险”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

此外,政府也得以动用助农扶贫资金,为农民购买价格保险。由此,新湖期货创造性地开启了“保险+期货”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白沙样本:天然橡胶全覆盖扶助胶农

新湖期货在以“保险+期货”投身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在海南省白沙县针对天然橡胶,扶助当地胶农的试点,堪称公司运用金融工具和产业优势助力扶贫攻坚的典范。

海南省是我国天然橡胶主产区,有统计数据显示,该省年产干胶约36万吨,产量占全国产量近半,当地橡胶产业涉及人口200多万,其中胶农75万人,占农业人口15%。然而,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持续下跌,胶价从最高峰的4万多元/吨降至目前的1.1万元左右/吨。

新湖期货在当地调研时曾发现,2017年海南民营橡胶年亩产折干胶约为65公斤,以11元/公斤收购价计算,每亩年收入仅为715元,橡胶价格的持续大幅下跌使得当地不少胶农收入锐减甚至返贫。

基于2015年以来“保险+期货”金融扶贫模式在其他农产品上的成功经验,新湖期货于2016年开始尝试将该模式引入到橡胶产业,并精准定位以橡胶产业作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的白沙县,携手保险企业和当地政府,全力保障胶农的收入。

2017年5月,白沙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立项,保单也在不久后正式签发。正是依靠这一模式,白沙县当年就有1400余吨干胶获价格险承保。2018年,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和白沙县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新湖期货帮助白沙县实现了全县1.8万吨橡胶保险全县域覆盖。

两年多时间里,当地政府、上海期交所等方面汇集各方力量,为贫困农户购买天然橡胶价格险,这一项目累计投入保费1528.75万元,而农户无须缴纳保费,就获得赔付1342.89万元,占投入保费的87.84%,有效地保障了贫困胶农在胶价下跌的市场环境下受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受益农户均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农户,大多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项目精准定位扶持对象,且通过保险的形式运作,规避了传统直补政策中可能存在的补贴受益者不是实际种植者的问题,从而让扶贫攻坚工作的效果落到了实处。

保险+期货助力“三农”大有可为

多年来参与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新湖期货已与全国10多个贫困县建立联系,截至目前,公司仅通过“保险+期货”试点就为农户提供约28.54亿风险保障金额,涉及保费1.31亿元,公司累积投入资金超过5434.06万元,试点惠及超过13万户农户。

新湖期货顾问许英早年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也有着20多年期货行业从业经历,对于如何进一步利用期货工具帮助农民应对风险,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

在许英看来,一方面,“保险+期货”运作模式中的各方应该进一步认识这一模式对冲风险的本质,前期试点过程中,参与者片面追求赔付率的一些做法,客观上也违背了该模式对冲风险的初衷。

“就像人们买保险,实际上是不希望赔付情形发生的,保险加期货根本目的是对冲风险,而不是赔付”,许英表示:“这一模式的主要作用,还是保障农户在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时,不至于失去最基本的再生产能力而陷入贫困。”

同时,许英希望监管层推出更多期货、期权品种,从而为“保险+期货”模式在品种拓展和成本优化上提供更多可能性,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决策层在利用保险期货工具保障农业生产、农民收入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定调,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4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保险+期货”已成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探索推出的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模式。在此过程中,新湖期货亦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和探路者。

而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尽管一些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生产成本,但其农民仍可以通过农产品期货、期权,农作物保险和农业贷款、融资等金融工具来稳定收入,这其中包括了产量保险、单产保险、收入保险等一系列比较成熟的产品和运作机制。

许英建议,有关方面在现有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目录的基础上,将保障水平更强的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农业保险险种纳入财政补贴范畴,推动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升级。

杜远经济观察报记者

从业10余年,2012年加入《经济观察报》,不敢妄言新闻理想,但求专注、专业。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