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防疫之名复活地方保护主义

作者:刘波 2020-01-26 17:49

17年前的“非典”时期,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强调城市的基本功能不能丢,要比平时做得更好,而切断道路要“严厉制止,绝对不允许”。这些告诫,以及当年其他克服“非典”的宝贵经验,都值得今天的城市主政者和管理者记取。

刘波/文 近期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了大江南北的民众的心绪。妥善应对这场公共卫生危机、维护全国民众的健康,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为此全国各地也采取了许多紧急措施。不过,这些措施中也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据报道,一些地方阻塞甚至挖断公路,禁止人员流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把武汉人、湖北人都视为潜在带病群体的非理性声音。

武汉疫情的爆发正值春节,是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口大流动时期,而武汉又是九省通衢,这无疑增加了防疫的难度。然而,公共卫生危机的爆发本身就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考验越大,应对疫情的难度越大,越需要政府治理的审慎理性,越需要耐心细致的应对政策,决不能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也不能进行心血来潮的运动式治理。

尽管本次疫情的规模之大为近十余年所罕见,但不容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武汉和湖北居民迄今为止都是健康的。对于可疑带病者,各地方政府应当做好精细的针对性管理与治疗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照顾好其他居民的健康,而不能把人本身视为潜在的问题,采取排斥人、阻止人员正常流动的政策。作为行政管理和社区管理的一部分,敦促来自或经过武汉的人登记和在家自我隔离无可厚非,但在确认没有感染之后,社会就应接纳他们融入正常生活。对于在紧急时刻逃离武汉又确认没有患病的民众,各地应当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确保他们享受便利的交通并得到生活保障。

我们需要隔离病毒,但不能因此而隔离对同胞的关爱。近期社会各方对急需帮助的武汉捐赠了资金和物资,只有打破梗阻,确保公共交通的畅通,才能让这些援助顺利进入需要援助者手中,起到其本应发挥的作用。而且疫区民众需要的绝不只是物质上的支持,他们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援和安慰,以示全国人民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善待武汉与湖北居民,避免他们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善待离开武汉前往其他地方的民众,避免他们产生被歧视的感觉,不仅是现代公共伦理的必然要求,更是提振信心、同心协力打好这次抗击疫情战役的必需。

疫情猛如虎,必须以高度的紧张感来应对,但危机面前更需要从容不迫、调度合宜,紧张与有序毫不矛盾。应对疫情需要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调动,这需要通畅的公共交通;除新型冠状病毒之外,冬季也是其他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只有维持正常交通才能确保他们的健康与安全。政府要做好透明的信息发布,维护公众知情权,鼓励民众自发采取合理的防病举措,同时做好公共交通设施的消毒工作,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进行妥善治疗。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疫情自然会逐渐减缓和消退。在没有必要、未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贸然采取停止交通举措,是一种“懒政”思维,并会干扰民众生活与正常的经济秩序,并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失。

抗击疫情很重要,但也要警惕地方保护主义借此名义重现。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治理的顽疾,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具体表现如修“断头路”、以行政手段干预要素流动及企业经营自由等。近年来中国在打破地方藩篱、培育全国统一的自由市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决不能容许一些地方以防范疫情扩散为名复活保护主义措施。从法理上来讲,公民有在全国范围内旅行和迁徙的自由,地方政府有职责为本地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但没有阻止其他地区公民进入和通过的权利,即使在某些紧急情况下确有必要采取限制交通的措施,这些措施也必须经过严格的合法性审核,并要根据《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由有权力的机构制定和实施,决不能容许地方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17年前的“非典”时期,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强调城市的基本功能不能丢,要比平时做得更好,而切断道路要“严厉制止,绝对不允许”。这些告诫,以及当年其他克服“非典”的宝贵经验,都值得今天的城市主政者和管理者记取。战胜疫情目前是压倒性的任务,但只有保持明智与理性、团结与相互关爱,才能有效地战胜疫情。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