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与复工两手抓的第二阶段 更考验治理力

作者:言咏 2020-02-19 19:27

在抗击疫情的第二阶段,我们也需要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理性,以法治为底线,科学防治、精准施政,在击败病毒的同时尽可能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

言咏/文 随着各地陆续复工,标志着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进入到第二阶段。如果说此前各地第一要务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甚至以延迟复工为这一目标让路,那么在现阶段,在继续严控疫情传播的同时,保障安全复工,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无疑符合当下情势:尽管不能掉以轻心,但疫情势头向好,而现代社会单线条运转模式不可能持续太久。

当进入防疫、复工两手抓的第二阶段后,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能力更是一场大考。

“科学防治”、“分区分级”、“精准施政”是近日出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文件中的关键词。这要求各地根据自身风险高低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防控和恢复经济秩序的措施,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比如,前阶段为严防死守疫情扩散,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推出了限制人员流动的规定,但这也让员工返岗难成为企业复工头号难题,很多企业缺乏足够的工人运作完整的生产线。春耕备耕也遇到了问题,一方面工人、技术人员不到位导致农资企业复工率低,另一方面农村防疫封村堵路导致农资运销难以进村,禁止农民下田也让正常农事活动受影响。

这些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都应该因时因地调整,而且调整要讲科学,新政策要高效便民。一位从黑龙江省某地级市辖属县城返程人员艰难出乡的经历令人唏嘘,回老家后20多天没出过门的她为了办理返程手续,一天之内接触了差不多20个人,有时一个环节要跑好几遍还办不好。她还被要求去医院做CT检查,否则上不了高速也回不了原地。

这无疑不科学。在复工已成为一个必选项的当下,要探讨的是如何尽可能保障人员安全流动。人员流出地应简化流程,不能为了办返程手续人为增加人际接触机会,更不应该让无医疗必要的人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加大交叉感染风险。人员流入地要严格登记返程者信息,并按当地规定监督其自觉隔离,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拒绝他们。

一刀切地禁止是容易的,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需要花费心思。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真正把防疫和复工并重考量,只要科学对待疫情,重视防疫的实际效率,就能推出精准化、人性化的政策,哪怕这些政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这也是对政府职能转化的检验,即便是处在防疫特殊阶段,服务型政府的内核不能变,把握好这一点,施政就会多一些人性化。

另外,在防疫第二阶段,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任何政策的执行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近日,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发生了数起社会治理方法失当的事件,比如,一家三口在家打麻将被邻居举报后,防疫人员进屋直接打砸并对拒绝服从的当事人扇耳光,后来乡长上门道歉。类似这样的事件还有:让聚众打牌的人“游街示众”,对在空旷场所独自一人跑步而没戴口罩的人强制隔离。

这都是法治意识不到位的结果,与现代文明社会的准则相悖。即便是在疫情严峻的紧急时刻,法治也不是可以被牺牲的;即便民众有不当行为,也不能以“违法”治“违法”,而应依法治“违法”。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这是强有力的纠偏声音。如果说在前一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情急之下有些不当做法可以理解,那么在新一阶段,是时候反思和纠正了。疫情防控要紧抓不放,但同时也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获取真正的胜利,而不会控制了疫情却丢失了我们最为珍惜的东西,它们是这么多年来社会进步所得,来之不易。

当年抗击非典时,临危受命的北京市长王岐山接受央视《面对面》王志采访时说,“市民经过了这一段以后,那种盲目的恐惧开始降低,理智的恐惧开始增加”。在抗击疫情的第二阶段,我们也需要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理性,以法治为底线,科学防治、精准施政,在击败病毒的同时尽可能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期待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日子。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言咏经济观察报版组主编

评论版主编
武汉大学法文系毕业。08年入职机动记者部。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