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干勇谈中国新材料:差距在哪?怎么追?

作者:宋笛 2020-08-13 10:17

干勇认为,在垄断性、技术壁垒越来越强的前提下,中国新材料产学研界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对新一代的材料研发要抢占高点;另一个任务是对现有材料的提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笛 “我国是材料大国,整个材料体系是完整的,每个领域都涉及到了,几乎没有缺陷,2018年的新材料产值是3.64万亿,现在已经完全接近4万亿了,但是我们不是强国,支撑保障能力不够,产业基础能力也不够”,8月12日,在“先进材料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中,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主席团主席、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干勇院士表示。

干勇院士在会议中提供了一组数据:在信息显示、运载工具、能源动力、高档数控机场和机器人五大领域所常用的244种关键材料中,中国仅有13项材料国际领先、39项国际先进,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的有101种。

在干勇看来,目前国际高端材料技术壁垒日趋呈现,垄断性也越来越强,同时研发模式在变革,孕育着颠覆式创新。在这种前提下,中国新材料产学研界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对新一代的材料研发要抢占高点;另一个任务是对现有材料的提升。

材料涉及广泛的基础学科和多种工业门类,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基础性作用,对于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中国产业尤为重要。干勇预测,至2030年,中国对新材料的战略需求将会特别突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为例,预计大尺寸硅需求量将会达到每年40亿平方英寸,新型显示材料的需求量每年将达到3.5亿平方米。

同时,包括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基因编辑等未来可能引发巨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将会在未来的10-20年催生对量子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新兴能源材料等一系列新材料的巨大需求。

在干勇看来,中国的战略转型期一方面对新材料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新材料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顶层设计已有迹象。按照干勇的介绍,目前有关新材料的重大项目方案编制工作正在推进,2019年4月成立了指南编制工作组,方案已经经过多次修改,等待下一步的推进。

另一方面,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部署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任务也在推进之中。目前中国在材料领域共计有6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干勇建议相关实验室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相互配合、互相支撑的立体结构。

新材料产业正在成为各地方政府着力推进的产业集群之一,从2009年至2018年,各地陆续出台了近40项有关新材料发展的政策文件。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中即提出,到2022年,山东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5万亿,年增长10%以上,产业规模保持全国前三,力争位次前移,终点新材料细分行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60%以上,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20%以上。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2万亿,重点发展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先进技术材料三大类方向。

干勇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山东注重制造业的发展,大体量产业很多,同时重视科技创新,因此在一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中高阶端,多家大型企业涉及了不同类别的新材料产业推动,预计能在新材料领域作出更多贡献。

在干勇看来,新材料涉及门类众多,同时又具有极为基础性的作用,不论在产业界还是科研界,都需要有更多的“集群意识”。

“我们提了很多想法,要集群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要把相关产业、资本聚集起来,补齐整个产业链,形成‘兵团作战’;科研领域也是这样,可以把同类功能的实验室进行整合,否则每个实验室都只能当‘侦察兵’,当不了‘作战部队’”,干勇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经济观察网获悉,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正于8月10日-15日在山东青岛举办。8月12日,“先进材料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 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要板块之一,在青岛举办,同日举办的论坛还有国际检验检测能力验证研讨会、工业互联网与5G创新发展论坛等,泰安分会场举办了中国科协服务山东创新发展现场交流会,威海分会场举办了海洋智能装备及智慧海洋论坛。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宋笛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大科创新闻部主任
主要关注于科技类、创业类产业政策、创投领域以及交通物流领域。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特写。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