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建议中的扩大内需:乡村市场、“互联网+”

作者:郑淯心 2021-03-06 10:29

把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这点放在前面说明政府想要促进可持续的消费,不管是改善消费环境还是供给侧改革,都要老百姓口袋里有钱才可以。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淯心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报告指出要稳定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保障小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分析称,把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这点放在前面说明政府想要促进可持续的消费,不管是改善消费环境还是供给侧改革,都要老百姓口袋里有钱才可以。健全城乡流通体系能降低部分流通成本,使商品能更快捷地到达下沉市场,中国的下沉市场很有消费潜力,一二线城市面临增长瓶颈,下沉式市场对物质消费、精神娱乐消费等仍有较大挖掘潜力。“互联网+”则是这几年国内消费增长的重要渠道,尤其是疫情中线上消费迸发活力,疫情之后企业都重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基础设施,为消费者更快更好提供合适的服务和产品。

扩大内需

如何在疫情常态化环境中保障供给、稳定消费、促进生产是各方亟待破题的焦点。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监管对稳定消费的建议》。

王填表示,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仍将是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汇总当前零售、餐饮连锁经营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反映情况发现,消费恐慌心理持续蔓延,企业防疫成本不可预测攀升是影响稳定消费的桎梏,全国科学防疫一盘棋迫在眉睫。

王填建议,首先要促进各地方以科学治理理念统筹防疫管理。国家层面组织有关专家参与的“疫情常态化下稳消费促生产经验交流会”,为各部委、省市领导提供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前沿的治理成果和经验,消除“物传人”防控顾虑,切实平衡好防控与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洪明基表示,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餐饮业应该积极调整经营模式,他也从不同的角度向政府提议促进零售业发展。洪明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餐饮行业的帮扶政策不受企业经营规模限制,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行业继续延长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等阶段性帮扶政策的执行期。

另外,他还建议针对实体餐饮企业发放补贴性消费券;降低社保成本,提供更便捷的培训补贴对接政策;完善商业电价改革,出台奖励政策促进限塑工作;进一步提高监管政策包容性和科学性,切实推动餐饮业快速恢复发展。

扩大县乡消费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表示,城乡消费的巨大差距意味着乡村消费市场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随着农民收入增速不断加快,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消费市场进入加速提质转型的新发展阶段。

在乡村下沉市场的流通环节,传统的小卖部仍然是零售的主要载体。全国630万家“夫妻老婆店”占据40%的零售份额,构成中国商业的底色。经营模式传统,供给体系滞后,缺乏有效的市场应对手段等因素,导致了乡村消费市场长期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质次价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因素。

张近东建议将品质升级、体验升级作为乡村商业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发挥有线上线下融合成功经验的大型零售实体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对农村小微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赋能,引领带动农村消费品质升级,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具体而言,一是以供应赋能帮助小微零售构建优质商品资源池,通过提供“门店实物+云货架虚拟”两种方式出样,从源头上解决供应商品种类匮乏,以及压货带来市场风险等问题;二是以服务赋能帮助小微零售快速掌握成熟的实体零售运营范式,为小微零售商提供从开业培训,到驻点带教,到物流支撑,再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帮扶;三是以科技赋能对小微零售商从人、货、场实现全面数字化升级,重构消费者一站式体验,帮助解决数字化程度低导致的营销效率低下难题;四是以管理赋能为小微零售商输入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帮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解决缺乏组织能力应对市场变化难题,让他们在新形势下能够直面市场竞争。

运用好“互联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服务逐渐线上化,催生了以无接触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生活服务不仅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且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促进“六稳六保”、提振消费、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推进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他介绍,后疫情时期,线下服务将逐步恢复,线上服务等新业态仍将持续强势发展,并为我国服务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但受限于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服务标准不统一等因素,我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仍相对较低,广大中小微企业转型意愿不足,平台企业缺乏集成式、低成本的数字产品服务。

姚劲波建议从两方面着力,加快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他认为要强化政策引领,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有力支撑。他建议主管部门加快制定细分领域的专项行动方案,帮助企业对“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的融合目标、路径及重要性加深认知,转变“不会转”“不敢转”的观念;由于中小企业难以承担长周期、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投入,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保障力度,对企业上云、购买数字化转型设备、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尤其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提供专项补贴,有效降低转型成本。

其次要构建商业体系,鼓励平台企业投入研发数字化转型产品,他建议有关部门为提供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平台企业给予专项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其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培训从业人员,夯实转型基础;引导平台企业对居民消费趋势精准定向,定期发布大数据分析报告,供政府及市场主体参考,持续优化供给结构;加强对平台企业的规范引导,扩大服务范围,提高产品质量,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郑淯心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消费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大消费行业的市场发展和公司动向,擅长深度调查报道、高端人物专访和产业剖析。
线索请联系:zhengyuxin@eeo.com.cn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