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馥李 2021-07-12 12:01
现实中,产业梯度较大是制约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融合的关键因素,北京依托自身强劲的创新动力,辐射带动津冀两地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关键举措,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馥李 2021年7月1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1)》。
据了解,这已经是京津冀蓝皮书的第十次发布,2014年以来,蓝皮书汇集京津冀三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围绕京津冀协同国家战略进行研究和建议。蓝皮书指出,京津冀三地间要实现产业协同,需要在空间维度上重新考虑三地的产业空间布局,使得京津冀三地能够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协同紧密、资源共享、深度嵌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当前,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需要完善的产业链加以支撑,受资源及发展空间所限,北京在自身范围内难以构建链式发展的产业体系,必须依靠津冀共建完善的产业链,同时津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北京的创新引领。
现实中,产业梯度较大是制约京津冀三地产业对接融合的关键因素,北京依托自身强劲的创新动力,辐射带动津冀两地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关键举措,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过,现实情况或许并不乐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相比于在交通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产业协同方面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发展,京津冀城市群还有很多突出问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在发布会上表示,这种产业梯度的落差,尤其在京冀之间表现突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北京的科技创新,河北接不住;而河北产业需要的创新,北京还不提供。
“京津冀蓝皮书”还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现状进行横向比较并指出,与其他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在产业部门和创新部门复杂网络中与其他城市的关联程度较低,城市间产业部门与创新部门的节点度值差距较大;从“核心—节点—边缘”的空间结构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部门与创新部门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以天津为节点的发展格局,且只有天津一个节点城市,其他城市均为边缘城市,显然,节点城市数量在城市群中的占比偏低,整体结构很不均衡。
经济观察报编委、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院长
负责城市、区域经济、观察家书评。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