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行业应对碳中和挑战:“零碳”成为品牌标志 用户可感知减碳数据

作者:叶心冉 2021-09-10 17:42

酒店的减碳需要更多考虑细节方面,与大工业、商业楼宇的能耗管理完全不同。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叶心冉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酒店行业也在思考、布局如何减碳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高端酒店正在将“减碳”“零碳”嵌入进高端特质,消费者也在更为有意地践行可持续性旅游。

Booking.com缤客此前发布的《2021年可持续旅行报告》显示,环境影响在疫情大考中凸显,也令大众环保意识节节升高。在过去的一年中,不少人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绿色出游的承诺:在离开住宿时主动确认空调和暖气是否关闭(48%),选择自备水杯而不是购买一次性瓶装水(57%),或是参与了支持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动(22%)。而对于那些环保设施不够完善的住宿,近半数(45%)中国旅行者坦言,其将因此在他们心中“大打折扣”。

9月9日消息,正在法国马赛举办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宣布了通过的9个紧急动议,其中就再次强调了要通过发展可持续旅游,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积极践行可持续旅游消费方式,保护旅游目的地环境。

伴随国庆黄金周假期的到来,国内高端酒店在有意将酒店宣传的重点落在可持续性旅游、再生性旅游方面。

与工业企业开展减碳、零碳的项目不同,十分注重用户体验的酒店在进行节能管理项目铺设的时候,需要更为谨慎。

作为云南高端酒店品牌代表的松赞集团,其业务模式是将“旅游+酒店”相结合,对于环境保护、生态共处的要求更高。9月初,施耐德电气与松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宣布启动“零碳酒店”项目,据悉,合作的核心目标在于打造一个在中国具有示范性效应的零碳、智慧酒店,树立行业标杆。

根据施耐德团队对于松赞集团香格里拉林卡酒店减排数量的具体测量,松赞香格里拉林卡酒店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55.56%。施耐德电气零碳项目专家吕志勇指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很多的工厂、楼宇都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发展部中国区负责人熊宜向经济观察网指出,生态酒店的能耗管理复杂程度会更高。在松赞减碳减排已经达到90分的前提下,再从90达到95分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松赞旗下的酒店所在地都是宝贵且脆弱的生态环境地区,不仅要考虑环境融入,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用户体验。

根据熊宜介绍,内部团队讨论出了多个增加用户体验的方案,比如通过施耐德的技术手段,能让客人在离开酒店的时候了解到,他在整个入住的过程中,节约了多少资源,实现了多少减碳,为香格里拉的可持续生态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另外,通过智能酒店的方案,能将这些减碳减排的数据记录下来,以可视化的方案呈现,客人能将这些减碳信息分享给家人、朋友,影响更多的人等等。

熊宜强调,酒店的减碳需要更多考虑细节方面,与大工业、商业楼宇的能耗管理完全不同。

据介绍,施耐德与松赞集团的合作聚焦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全面电气化; 二是更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施耐德电气将通过专业模拟工具来分析当地的自然禀赋,帮助松赞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三是提供数字化技术,包括数字化能效管理工具、分布式微网调度工具、碳排放管理工具等,数字化手段可以保证酒店未来的碳披露机制落地。

据悉,双方的合作未来还会扩大到整个集团的战略目标设定、管理体系搭建以及集团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

关于减碳减排与成本增加的问题,松赞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白玛多吉指出,这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这个系统最核心的内容便是既不会增加过高的成本,又能很好地践行可持续理念,而且从长期的角度,经营成本一定是持续降低的,未来经营成本会越来越低,这才是赋能的意义。

松赞集团旗下各大高端酒店的模式与云南旅游市场在重点发展的“半山酒店”形态类似。为促进旅游服务模式升级和文旅产业的发展,今年6月云南省颁布《关于加快推进云南半山酒店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极大推动了半山酒店的热度,不断有新的半山酒店落地的消息出现。

半山酒店是指打造藏在山间、隐没林中、外观古朴、内部高端、设施现代、服务一流的精品酒店。而松赞集团早在2001年就已经开出了第一家松赞绿谷山居酒店。

白玛多吉指出,松赞的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旅游创新模式。松赞的酒店不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在县城,甚至不在村镇所在地,而是在乡村。2001年松赞打造第一家绿谷山居酒店时,目标就很清晰,深入到藏地乡村,通过打造一个个秘境酒店,让大家对这个区域和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正如前述所言,半山酒店需要着重解决好环境友好型问题。 白玛多吉表示,未来云南的半山酒店模式如果能以更加可持续的方法发展起来,一定会对云南旅游有更大的贡献。

当前,松赞集团正在利用松赞香格里拉林卡酒店作为标杆打造“零碳”酒店,未来,相信随着低碳经济更大范围以及更加精细化的发展,将有更多酒店企业加入这一队伍,绿色环保将成为更为突出的卖点。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叶心冉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华东地区上市公司,重点在消费、制造领域,善于捕捉热点,追踪有趣之事。 新闻线索联系邮箱:yexinran@eeo.com.cn。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