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或是前奏 威马差异化壁垒初见雏形

作者:高飞昌 2022-08-12 10:29

威马打造的智慧停车生态布局,也是基于“科技普惠”的理念,也有望在日后形成企业的一个优势壁垒。

高飞昌/文 人们在日常驾车出行中遭遇“停车难”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如何让停车这件事变得快捷省心,成为很多车主用车生活中一大痛点。为此,行业有关主管部门、整车企业、科技公司等各方都在投入力量对问题加以优化解决。作为新势力车企的一员,威马针对停车难题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智慧停车。

据了解,威马推出的智慧停车服务,目前在威马智行APP端可以体验使用。该服务能够给用户提供查询车位“空、忙、满”状态等信息,将来还会一步步升级服务,最终打造一个从提前查询停车场到预约停车再到“无感支付离场”的泊车闭环。

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汽车这一出行载体的定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汽车为中心,展开人车互联、车家互联、万物互联等生态布局事很多整车厂和科技公司都想要做成的事。

威马从停车场这一场景入手布局自己的智慧生态,是不是一个好的切口?另外,围绕自动泊车这一场景的玩家很多,为什么是威马走出了生态布局的第一步?

自动泊车成自动驾驶最具前景的赛道

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革命发展至今,业界已经形成共识: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品牌竞争的上半场,智能网联汽车是下半场。用智能技术改善用户体验、解决用户痛点,是所有车企都在发力的方向。在这场智能化赛道上,一向以“变革者”身份参与行业的新势力车企,走在全行业前列,因它们对电动车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其竞争焦点已从生产销售车辆进化至布局智能生态的阶段。

但找到一个适合的生态切入口是第一步。从大的方向看,高级别智能驾驶以至于完全的自动驾驶在近几年成为吸引众多玩家入局的宽广赛道。不过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行业领悟到,L4/L5高级别自动驾驶已经进入事实上的“真空期”,受限于法律法规及技术实现问题,要真正做到公告道路的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和商业化运营,还有很漫长的时间。

当前具备可落地前景的自动驾驶均仍带有诸多前置条件,如为车辆配备安全员、在固定的场所范围内运营。固定场所自动驾驶的应用已有不少,像ROBOTAXI、矿山或园区物流、跑固定路线的公共交通,等等。但在与普通用户出行息息相关的场景中,最适合自动驾驶的还属停车场。停车场本身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有着应用先进技术实现全自动泊车的理想条件。

再者,找位难、停车难、寻位难、支付难这些现实存在的痛点,早已是用户最希望解决掉的用车难题。根据JD.POWER中国消费者自动驾驶信心指数调查发现,停车场景(即自动泊车)是消费者期待最先实现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场景。

当先进的智能化技术遇到真实的需求,基于停车场的自动泊车服务便呼之欲出。智能泊车已是现阶段实现智能驾驶落地一个重要突破口,也具备广阔的商业化前景。据头豹研究院的调研显示:2016年-2020年,具备一定自动泊车能力的汽车装配量翻了4倍。预计2025年,整个自动泊车行业规模将超过400亿。头豹预测,到2025年,智慧停车场渗透率(新建智慧停车场数量占新建停车场比例)将达96%,覆盖率(智慧停车场数量占总停车场数量比例)将提高至99%。

自动泊车从技术实现角度而言早已有之,赛道上的玩家也十分众多。最早的自动泊车通过雷达、摄像头等感应器搜寻车位线来实现无人泊车,并利用车辆钥匙来发送遥控信号。后来随着智能技术升级,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先进的感应器加入,车辆本身的算力平台指数级提升,基于高精地图自动搜寻并锁定车位、在复杂立体交通中进行上下层寻路等高级别泊车功能得以实现。

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驱动自动泊车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高级别自动驾驶中的技术可以“降维”应用到泊车场景中。

为什么是威马做成了智能泊车生态

 就当前参与自动泊车的玩家类型看,多数传统车企提供的泊车功能通常只局限在车辆端,即车辆自身具备泊车能力,但与停车场没有联动。另外两类玩家则是围绕场端发力,一类是停车场服务商,如捷顺、ETCP、安居宝。它们通过蓝牙物联网技术对停车场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车位的空忙闲智能管理和自动化停车费结算。另外一类是车场协同平台,代表企业有腾讯、百度、华为等智能泊车技术方案提供商,它们为合作伙伴提供AVP无人泊车,路测泊车,高位视频泊车等技术解决方案。

不过,目前的众多玩家只专注于泊车体验中的某一两个环节,还没有任何一家打通了从“寻位难”到“支付难”的完整泊车环节,形成闭环体验。而这正是威马看到的机遇,其将车端、场端、手机端完全联接打通,针对用户停车痛点打造全流程服务。

试想,用户开车前往目的地之前就将停车场信息掌握,到了停车场实现完全的自动泊车,这样的服务能够让停车全流程“零焦虑”。这背后包含很多可想象的商业化机会。以威马提供的停车场查询功能而言,这首先需要接入海量的停车场数据,并有望带动周边的商户参与;以“无感支付立场”功能而言,这需要将支付资源以至于生态中的商户信息接入。这是很少有人提出过的生态方案,但威马敢于尝试。

威马之所以迈出这一步,除了智能技术进步的大环境,还与其自身在智能泊车领域的提早布局有关。回溯过往,威马的泊车生态经历了三个研发阶段:1.0阶段,威马聚焦于车端智能,APA智能泊车辅助等技术在EX5上实现落地应用。2.0阶段,是限定场景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AVP无人自主泊车技术在W6上量产,智能泊车技术从车端进化到场端智能。而3.0阶段,是将L4级AVP与物联网技术整合,打造数字化孪生停车场,建立车路协同停车生态,打通车端智能、场端智能、移动端智能及相关大数据,率先于业内成功构建泊车生态闭环。

当前,威马的智慧停车生态当前还依赖于APP+AVP的方式完成。对此,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表示,技术研发不仅需要关注用户需求,还需要关注用户使用习惯。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每日APP在线时长超过5小时,手机仍是用户日常使用重心。基于此,先期使用智能APP替代车机部分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加速车机智能研发迭代,成为威马汽车构建泊车生态闭环、打造差异化技术和服务壁垒的核心思考。

对威马而言,尽快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壁垒至关重要。伴随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一家企业若缺乏鲜明的差异化特色将难以最终成功。就新势力车企而言,各家均有着自己的企业特色。如蔚来以换电服务、开发多品牌的方式,将用户服务能力树立为品牌壁垒;而理想则以家庭用户定位以及增程式电动技术来打开市场;小鹏强调全栈自研,通过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新颖产品来凸显科技形象。

威马则是坚持“科技普惠”理念,一直以来走贴合实际的路线。以产品为例,当前威马的智能电动车型聚焦在15-25万元主流市场区间。截至目前已经累计用户超过10万以上。在技术上,威马已量产了L2级以上辅助驾驶、AVP自主泊车,新的M7车型也配备了激光雷达、高通8155芯片。在生态建设上,威马在补能生态、泊车生态等领域优化用户体验。此番威马打造的智慧停车生态布局,也是基于“科技普惠”的理念,也有望在日后形成企业的一个优势壁垒。

智慧停车是一个起步。近期,威马已向港交所完成递表,即将登陆资本市场,另外还进入“中国新经济500强”榜单。可以预见,威马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将是支撑其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后盾。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高飞昌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汽车与出行新闻中心主编
长期关注汽车与出行发展动态,包括行业政策、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出行与科技、资本市场、汽车后市场。对于相关企业战略变化和上市新品有独特见解。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