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论坛】董峰:打造国家级现货平台 以交易为核心重构产业数字化流通和循环

作者:刘睿 2022-11-25 10:44

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总经理董峰,中国经济在商品领域存在三个问题,初级产品定价、金融和实体脱节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打造国家级现货平台(或是商品现货交易所),从以个人和企业为核心转变为以交易为核心,重构产业数字化流通和循环。

刘睿/   2022年11月25日,经济观察报、经观传媒举办的“宏观经济论坛暨领航年会”在线直播,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总经理董峰在宏观经济论坛上做主旨发言。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非常需要国家级的现货平台作为开放的公共市场基础设施来承载定价、融资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功能。”董峰表示。

董峰认为,中国经济在商品领域存在三个问题,初级产品定价、金融和实体脱节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打造国家级现货平台(或是商品现货交易所),从以个人和企业为核心转变为以交易为核心,重构产业数字化流通和循环。

中国经济在商品领域存在三个问题

董峰认为,未来10-15年,中国最大的宏观经济命题,是中国要跨过工业化发达国家门槛,在这个过程中制约我们最大的两个瓶颈,一是高科技,二是商品或者说初级产品。高科技成为制约中国整体制造业再上台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已是共识,但商品这块往往容易被忽视。

董峰说,国家一直强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以及产业链稳定、供应链稳定。为了保障中国经济和实体制造业长远稳健发展,必须保证大宗原材料、能源、粮食这些关键的上游资源有稳定可靠的供给,为实体经济提供初级产品。再延伸出去,还包括实体经济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高效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完善的商品交易市场是非常关键的,而目前的商品期货市场并不能独自承担起这样的功能。

董峰表示,在商品领域,中国经济一直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定价。从去年双控,再之前很多实体行业,这块一直缺少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用真实交易通过价格调节上下游产能,但我国很多工业门类,包括农产品,一直缺少好的市场化定价机制。这导致国家过去几年在有色金属,黑色等很多行业被迫用行政化的手段来调节上下游的产能,甚至是通过环保这样的间接手段,实际上背后反映的是缺少现货的价格基准定价机制。

第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金融和实体脱节的问题。一方面,大量的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裕,但是存在着“资产荒”;另一方面,很多的实体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贸易流通型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这也是制约商品流通体系高效运转,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是长期过程。在境内外连通方面,不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制度规则,在人民币资本项渐进开放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循环,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商品作为货币锚,背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过程。

那么,怎样去破解在商品领域面临的这三个问题?董峰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非常需要国家级的现货平台作为开放的公共市场基础设施以解决上述问题。

以交易为核心,重构产业数字化流通和循环

董峰认为,打造国家级现货平台成败的关键是平台要为参与商、为这些企业提供好的商业逻辑。目前现货交易所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企业把线下的中国实体经济上百万亿级的真实发生的贸易基于商业逻辑搬到线上,因为交易模式的切换是有成本的,但交易平台带来的商业价值应该足以弥补这一点。

董峰表示,现货交易所相比线下交易,有几个优势。首先,现货交易所作为中立的第三方,能够很好地缓释过去在线下点对点的贸易环节风险。过去在线下的贸易过程中,买方和卖方要相互承担对手信用风险,“这就造成了很多在B2B领域,经常习惯的是熟人圈的交易。不管是国企央企还是外企,甚至是很多民企,在选择采购和销售的贸易对手时,经常是严格的白名单管理,为什么?因为大家要管理好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不能让自己随便地暴露在不同的对手风险中,反过来就造成了极大的交易过程中的信用成本。”董峰表示,交易所作为中立第三方机构,建立了客户准入机制,保证金机制,以及各种履约保障机制,买卖双方均能接受。平台的存在,能够扩大上下游企业交易对手范围,从而提高交易效率。而对企业来讲,在全市场范围选择交易对手和询价,可以找到更优的价格。

第二,将非标资产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解决融资问题。以往市场的参与者,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贸易流通型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主要就是底层资产大多以场外非标的形式存在,交易、仓储、交收等流转环节无法达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风险控制的要求。而在现货交易所,因为最终面向实物交割,交易所会引入仓储物流的标准和规范,加上交易所天然具备的登记,认证,确权,结算等功能,将大量场外非标资产变成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认可的标准化资产,解决融资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闭环。“企业只有把交易,交割搬到线上,进入到交易所体系,才能拿到原先在线下体系拿不到的融资。根据我们这几年的体会,这个应该是最核心、最直接的一个商业逻辑的驱动。”董峰说。

第三,所有的交易全部是线上化,极大地降低传统贸易过程中的操作风险,提升交易的效率。

在董峰看来,打造国家级现货平台只是开始,最终目标是通过数字赋能,以交易为核心,重构产业数字化流通和循环。要做这件事情的基础是打造一套可信的数字化底层资产。中国经济从工业的原材料到中间品、制成品,再到农产品,上中下游品种分类非常繁多,过去这些都是属于场外非标的资产,现在可以通过现货交易所实现标准化和数字化。

“在这个过程里,需要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加上现货交易所天然能提供的三流合一,达到商流、货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加上保险,构造一个可信的底层的数字化仓单体系,这套仓单体系的核心是打破过去对于单个节点的依赖,过去一提仓单就找到仓库,一提融资就找到银行,都是单个的环节,单个的主体。在这套新的基础设施之上,通过采用联盟链的机制,从生产商到贸易商,到终端消费企业,到银行,保险公司,到仓库,到交易所,大家共同构成联盟链的闭环。所有这套体系内的资产都要经过这套联盟链的闭环生成,大家共同创设,共同维护,任何一方不能单独篡改。这样就会逐渐形成公认的市场标准化的体系,或者说数字化的资产体系。要还原回以交易为核心,底层交易的一定是资产,这块是基础。”董峰说。

董峰认为,建立国家级现货平台,有助于从商品的角度探索出真正的畅通内外的双循环,为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中国经济最大的优势,还是实体制造业、真实贸易体量以及统一的终端市场。人民币国际化也好,大宗商品定价权也好,初级产品的三个安全也好,要解决这些命题一定要扬长避短,回归到实体经济。打造一个国家级的现货平台,作为新型的市场基础设施,这是中国经济解决这些命题最有力的切入点。”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热门新闻

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